沈新建
(江西服裝學院,南昌 330201;西北師范大學,蘭州 730030)
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中,依據各項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匯總整理各項與院校教育教學工作有關的信息數據,在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幫助學校理清家底,正確認識其在教學工作以及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優(yōu)勢與不足,進而有助于學校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在合格評估下,新建本科院校需要高度關注師資隊伍建設,集中解決其目前存在的現實問題,積極構建出結構合理、專業(yè)水平過硬的優(yōu)質師資隊伍,以全面提高院校教育教學質量水平。
在合格評估的政策導向下,近年來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實施“人才立?!皯?zhàn)略,重視教師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出臺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的規(guī)定和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合格評估中,對教師數量提出基本要求,即全校生師比例滿足國家辦學條件要求;各個專業(yè)教師數量滿足專業(yè)教學需求。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為了符合這一要求,高校積極面向國內外重點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等機構引進高發(fā)展?jié)摿Α⒏邔W歷的人才,通過企業(yè)掛職、“青藍工程”等措施,強化教師隊伍建設,使師資力量得到顯著提升,使基本教學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根據江西省F學院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報告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7學年初F學院共有專任教師517人,外聘教師181人。在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要求開展本科教學評估工作后,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做了多項舉措,至2018學年下學期共有專任教師658人,外聘教師162人,其中教授與副教授人數分別為42人和162人,博士生與碩士生人數分別為25人與441人。截至目前F學院共計擁有162名外聘教師,并且引進了數名具有留學背景的青年教師以及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作為客座教授與高級顧問。在大量引進教師人才下,使得F學院師資隊伍人才匱乏問題得到一定緩解,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專任教師的學歷與職稱比例,使得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得到一定優(yōu)化,為院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在教師職稱結構方面,從過去金字塔結構逐漸變成橄欖球結構,高級職稱與合格評估要求的比例相符合;在年齡結構方面,由于近年來教師隊伍不斷壯大,青年教師涌入其中,為師資團隊注入許多新鮮血液。在合格評估中受“以評促建”思想的影響,學校采用“師徒式”“學習培訓”等方式,使青年教師的科研水平得以提升;在專業(yè)結構方面,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為應對評估所引進的教師人才多為在公辦院校退休后返聘的或剛走出校門的碩士生,對新建本科院校的適應性、情感性仍有待加強,全職中青年骨干教師滿足情況還略顯缺乏。加之學校在對引進的高職稱、高學歷人才的考核方面,尚未制定出完善的考核標準,相較于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尤其是教學能力,學校目前更加看重引進教師人才的學歷、職稱,這也使得新建本科院校在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過程中,其存在的師資隊伍建設問題逐漸顯現。
在師德師風方面,合格評估提出的基本要求為: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從嚴執(zhí)教、為人師表,遵守學術道德規(guī)范。新建本科院校中的教師們應關愛學生、求真務實、為人師表,樹立高尚的教師典型。對此,F學院已經逐漸構建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充分發(fā)揮政治建校的優(yōu)勢,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靈魂,由學院黨委書記牽頭,成立學院黨政領導成員“一對一”指導教學系部,使師德師風建設氛圍日益濃厚。
合格評估對本科院校教學水平提出基本要求,即教師能夠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多個方面進行人才培養(yǎng),教學效果良好,學生滿意度高,院校通過思想討論等方式,落實教學的中心地位,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加大資金投入,引入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師徒式”教學方式,由老教師將教學經驗和技巧傳遞給青年教師,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注重學生課堂評價,及時將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反饋給教師,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F階段,F學院積極強化對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采用導師制,促使青年教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基本技能,為其提供出國深造、外校進修、企業(yè)實習等機會,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與水平。
通過合格評估可知,雖然新建本科院校的師資隊伍已經有所發(fā)展,在許多層面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建設瓶頸,具體如下:
在社會開放程度不斷提高的大背景下,各路思潮相繼出現,容易動搖教師的理想信念,特別是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因缺乏多元的資金來源,使得其在教師激勵方面的經費相對有限,進而使得部分教師在校外花費諸多時間與精力“賺外快”,進而直接影響本職教學工作與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1]。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合格評估中,也將教師的師德師風、職業(yè)素養(yǎng)等納入到評估范疇中,即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中的教師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技能,同時還需要樹立高尚的師德,具備包括愛崗敬業(yè)、嚴謹治學等在內的各項教師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和優(yōu)秀的教師職業(yè)能力。但根據目前F學院新引進的人才情況來看,雖然引進的人才普遍具有較高學歷和高職稱,但其大多為非師范專業(yè),缺乏相應的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培訓,加之學校眼下對教師在師德師風方面的考核力度不足,因此容易影響整個教師隊伍的質量水平。
雖然在近些年F學院大量引進高學歷、高職稱教師,為新建本科院校順利通過教學評估做準備,但在合格評估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中結構不合理問題也逐漸顯現。從學科專業(yè)結構角度來看,當前F學院時尚傳媒學院部分專業(yè)師資相對薄弱,服裝設計學院和服裝工程學院部分專業(yè)師資相對雄厚。這主要是新建本科院校部分開設的新專業(yè),本身發(fā)展時間較短,缺乏大量相關專業(yè)人才,在教學評估工作的壓力下學校只能短時間內從其他相近專業(yè)中調取部分人才對其進行補充[2]。而從年齡結構來看,根據教學評估情況可知現階段F學院在大量引進的教師人才中,多為年齡在35歲左右的青年教師,具有多年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并長期從事教學與科研一線工作的中年教師相對較少。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當前F學院年齡不超過35周歲的青年教師共計325人,在教師總人數中的占比超過49%。年齡在36歲到45歲的教師人數共有192人,占29.18%,而年齡在46歲以上的教師人數則只有141人,占21.43%。這也直接導致新建本科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容易出現年齡斷層的情況,不利于師資隊伍的長效發(fā)展。
在分析F學院在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中的各項教學基本狀態(tài)數據下,可知在近些年積極建設師資隊伍的過程中,講師與助教在師資隊伍中的占比明顯減少,但其整體比例依舊相對較高。通過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可知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中,年齡不超過35周歲的青年教師通常為講師與助教,這也意味著新建本科院校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引進了大量的青年教師。然而整體來看,近些年參與培訓進修的青年教師人數較少,與國內其他優(yōu)秀院校進行交流訪問的青年教師人數也相對較少。近些年諸多新建本科院校對青年教師培訓進修的關注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同時在青年教師中攻讀碩博學位的教師人數也較以往有所增加。
根據合格評估相關數據,可知目前F學院共有近30名校系兩級教學管理人員,從職稱與年齡結構來看,教學管理隊伍中職稱在中級以上者人數相對較多,其中大多數管理者年齡在30歲到50歲之間,但具備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者人數則比較少,多為本科學歷者??梢娦陆ū究圃盒=虒W管理人員學歷層次水平相對較低,另外通過結合相關評估數據,現有教學管理人員中,仍然比較缺乏大量具備扎實教育和管理基礎知識技能的專業(yè)人員,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在職教育、管理培訓工作還有待深入落實。而有限的教學管理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也直接制約著新建本科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與發(fā)展。
從合格評估結果可知,對于不同年齡與職稱的教師來說,在教學效果方面不盡相同,且二者呈正相關關系,教齡較長教師的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青年教師。此外,我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整體數量不足,現有的雙師型教師其內涵也有待增強。近年來,參評院校中引進的教師以青年、中年教師為主,大多是畢業(yè)后便到學校任教,缺乏在企業(yè)、行業(yè)內的工作經驗,加上校企合作受深度、規(guī)模、廣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符合企業(yè)、行業(yè)所需的教師數量較少。雖然目前“雙師型”教師受到重視,數量也在不斷地增長,但各大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進行轉型,對于此類教師人才仍然是供不應求。
通過對新建本科院校師資隊伍進行合格評估,大部分院校均以基本完成轉型發(fā)展,但在評估中仍然存在些許問題,需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使師資隊伍在師德師風、教學水平、教學結構等方面存在的瓶頸得以突破,構建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隊伍,為院校發(fā)展貢獻更大力量。
在合格評估視閾下為有效深化落實新建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學校首先需要積極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提高教師整體職業(yè)能力與素養(yǎng)。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應當積極拓寬資金來源渠道,針對師德師風建設成立專項基金,對自覺遵守教師職業(yè)守則,具有高尚師德的優(yōu)秀教師給予相應獎勵,從而有效提高教師建設師德師風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做到敬業(yè)奉獻、關愛學生、嚴謹治學[3]。另一方面,學校也需要對現有教師考核機制進行優(yōu)化完善,通過將教師師德、師風等納入到考核范疇中,在從外部引進教師人才時不僅需要關注其學歷水平、職稱等級,同時也需要與其原單位積極進行溝通交流,對引進人才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人際關系等予以充分了解,避免出現院校內教師只注重教書不關注育人的情況。另外,新建本科院校也可以通過為教師專門建立師德師風建設跟蹤檔案,一旦在考核中查實有教師存在學術不端、品德敗壞等情況,需要立即對其進行懲戒并將其計入師德檔案中,在積極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下,努力提高教師隊伍質量和整體教學質量。
針對合格評估下的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問題,尤其是當前新建本科院校在積極建設諸多新專業(yè)時缺乏大量專業(yè)教師,而部分基礎專業(yè)中教師“扎堆”的情況。本文認為學校需要根據自身專業(yè)建設要求以及教師人才需求,對教師內部專業(yè)進行相應調整,如可以從目前專業(yè)教師過于集中的基礎專業(yè)中,挑選出部分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Φ膬?yōu)質青年教師,委派其前往省內外重點院校中接受專業(yè)、系統(tǒng)的培訓教育,深化其專業(yè)學習,從而在有效緩解學校緊缺專業(yè)教師人才不足問題的同時,也有助于優(yōu)化師資隊伍結構[4]。例如F學院計劃在2019年從部分國家重點院校以及大型服裝企業(yè)中,外聘在服裝設計等專業(yè)中具有較高社會影響力與教學能力的專家教授與優(yōu)秀從業(yè)人員,擔任學校名譽教授與客座教授,定期到校開展專業(yè)教學講座等活動,為學校優(yōu)質青年教師提供專業(yè)指導教學,進而在有效幫助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水平之余,也可以為新建本科院校師資隊伍給予有力補充。
為使得新建本科院校能夠順利通過教學評估,獲得理想評估結果,其在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還需要重點加強對教師的核心素養(yǎng)培訓。例如學校在引進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后,需要統(tǒng)一組織其參加職前教師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教師規(guī)范、高等教育理論、教學技能等等。使得引進人才可以在統(tǒng)一接收職前培訓下,掌握高等教育基本特點與規(guī)律,明確自身應負職責樹立起較高的責任意識。而通過學習教師行為規(guī)范以及各種教育教學技能,也有助于提高其教師職業(yè)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使其可以快速進入教師教書育人的狀態(tài),使其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本科教育教學與科研工作中。在實際培訓過程中,除了可以利用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觀看網絡視頻等方式,還應當有意識地增加實訓課程,例如通過開設助教教學實踐課程,由專業(yè)導師負責對其進行全程跟蹤管理和適時指導,使得助教能夠充分了解整個教學過程,明確各項教學工作內容。與此同時,新建本科院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還可以嘗試運用教學觀摩制,例如學校新引進人才在實際到校任教前一年便需要定期觀摩優(yōu)秀主講教師授課過程,積極學習其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技能,從而使得教師培訓工作得以深入落實,幫助新建本科院校建設一批高素質、專業(yè)優(yōu)秀的教師團隊。
為了獲得更大的發(fā)展優(yōu)勢,院校應深刻認識到教育人才的力量,加快補充具有行業(yè)經驗、博士學位的高級技術人員,解決師資總量不足、雙師型人才緊缺等問題,采用外聘與項目共建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引進校外高水平的人才;加強“名師”培育與教學團隊建設等工作,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作用,注重培訓實效的提升,力求獲得更加理想的培訓效果。學校應以專業(yè)發(fā)展為抓手,對現有師資項目進行整合,與院校辦學特色、專業(yè)短板相結合,強化平臺建設與項目帶入,提高團隊培訓的力度,構建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機制,支持和鼓勵教師參與到多樣化進修與培訓活動之中,深入企業(yè)掛職進修,拓展知識面,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開闊眼界,使教學能力和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嚴格按照教育部門對學校教學合格評估的相關規(guī)定,立足自身實際主動建立起完善的教師隊伍管理機制??梢栽诖罅σM各學科教師人才的同時,加大引進優(yōu)質教學管理人才的力度,并積極組織學校現有教學管理人才,定期參加相關專業(yè)培訓活動,使其可以接觸、學習更多先進的教學管理思想理念和管理技術手段,以此有效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此外,學校也需要加強對教學管理人員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與考核,將其在教學管理方面的論文發(fā)表數目、論文質量、研究成果轉化率等也納入到考核范疇中,并將考核結果與教學管理人員的職位晉升、獎金等相掛鉤,從而有效激發(fā)其內在積極性,使其可以不斷提升自我,積極投入到教學管理優(yōu)化中,在進一步夯實新建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基礎下,確保院校各項教學管理工作的深化落實。
新時期背景下,院校應注重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實驗教師隊伍建設力度,使教師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還應加大對高學歷、高水平、高素質教師的引進,面向相關企業(yè)招聘滿足師資條件,且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與實踐技能的優(yōu)秀人才,使師資隊伍得到進一步充實,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真正實現師資隊伍多元化的目標。學校應轉變以往的辦學定位,以應用型、地方性為主,以培養(yǎng)新師資、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中心,制定和完善教師技能培訓計劃;堅持重點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的派遣教師到相關企業(yè)掛職鍛煉,開闊視野、增長實踐知識與經驗,使教師的產學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支持和鼓勵教師參與相關職業(yè)資格考試,朝著“雙師型”的方向大步邁進。構建“內培外聘、雙向交流”機制,促進企事業(yè)單位共同進步,教師不但應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教學能力,還要具備探究能力與服務能力。
為了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學校應通過爭取國家留學基金委等項目資助,成立學校資助項目、鼓勵教師主動爭取資源,為教師開拓一條出國研修的道路,通過增加國際訪學數量,提高骨干教師國外學習的比例,不斷接近“雙師型”教師的建設目標。在學校內設置外語培訓班,使教師的英語水平得到顯著增強,并重點選拔學術水平較高、創(chuàng)新能力較強、表現優(yōu)異、具有發(fā)展?jié)摿Φ慕處煟絿獯髮W中接受最前沿知識的學習、進修,對國外大學進行訪問和合作,掌握最新的研究方法,使國際學術資源得以拓展,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盡快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雙師型”人才。院校還可設置專項的出國留學資金,激發(fā)教師與國際合作的欲望,提高自身國際交流的能力,為留學歸國人員設置專項科研資金,通過啟動科研經費的方式,吸引更多優(yōu)秀的留學人員回國從事相關科研教育工作。
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可知新建本科院校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雖然已經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其仍然面臨著教師隊伍管理不足、教師隊伍培訓進修有待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不夠深入落實等一系列現實問題,極大地影響了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的提升。因此從合格評估的角度出發(fā),新建本科院校需要積極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立足自身實際對教師內部專業(yè)進行優(yōu)化調整,同時重點落實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教師隊伍管理工作,從而打造出雄厚、專業(yè)、優(yōu)質的師資隊伍,真正做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以此帶動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質量水平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