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古代書法的成就與其書法教育的先天優(yōu)勢有直接關系,而書法教育的成功則以書法教育制度為重中之重。由于古今社會結構的不同一度引發(fā)了古今書法教育制度的差異,然而目前學術界對古今書法教育制度關注薄弱,存在明顯不足。明代書法教育制度較有特色,在繼承前代教學理念的同時又展現(xiàn)出時代風采,因此筆者立足于當前教育部所頒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及明代文獻中的蒙學書法教育規(guī)定,來對古今書法教育制度作以對比研究,希冀能夠對當代書法教育的蓬勃發(fā)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明代;書法教育;教育制度
書法自甲骨之始迄今為止已逾千年,并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扮演者獨一無二的角色,記錄人類點滴生活,并為重要媒介之一。同時,伴隨書法藝術的傳承書法教育亦悄然出現(xiàn),不斷發(fā)展,并對書法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書法教育自漢代大興之后不斷發(fā)展,至清代教育制度不斷完善。學界在討論書法教育制度的時候總是關注古代書法教育的情況,常常忽略書法教育在當代的發(fā)展。書法教育不僅在古代占有重要地位,亦必勃興于當代。國家對書法較為重視,且一度將其納入章程,較早對書法教育發(fā)聲者當屬郭沫若,1962年其在《人民教育》第九期曾發(fā)表了一段題詞,其中談道:“培養(yǎng)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guī)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這樣養(yǎng)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盵]此處郭氏雖然未單獨提出對學生學習書法藝術的要求,但其論及書法的精神內涵,論及學習書法可以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并改善其“毛病”,雖然此時尚未列入學校章程,但此種發(fā)聲尤為難得。書法教育正式列入章程當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于2011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隨后2013年發(fā)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此為新中國成立后關于書法教育的一次較為系統(tǒng)的指導。
一、當今書法教育制度的“普及性”訴求--《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
當下國家對于書法教育的實施相當重視,中國教育部于2013年1月18日發(fā)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此為國家正式對書法教育宏觀調控之始?!吨行W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問世是國家中小學順利實施中小學書法教學的保障與明燈,不僅能夠使中小學書法教學穩(wěn)步發(fā)展,并對中小學書法教學大方向提出寶貴建議。
伴隨《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的問世,書法教育逐漸展開,《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于書寫要求比較詳細,主要包括:基本理念、目標與內容、實施建議與要求三個方面。不僅對學生學習目標與要求提出意見,更對不同年級學生所達到的標準提出相關要求,此種目標與要求即為制度。正如綱要(圖1)中所列,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習硬筆書法,自三年級開始接觸毛筆書法。我們從綱要(圖1)中可以看到小學三、四年級需要了解書寫用具等常識,進而逐步接觸接觸楷書經(jīng)典法帖,并進行集字練習;小學五、六年級則繼續(xù)臨習楷書,逐步鑒賞五體書法,并了解作品形式,以求在生活中能夠有機應用;初中則是深層次學習書法,并且拓展書體,以求盡可能在生活中應該用;高中則更多的是感受書法的魅力,獲得更多的興趣,以求能夠提升自己文化修養(yǎng)。
可見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主要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對書法藝術進行普及,其二是逐步引導認識、學習書法經(jīng)典作品,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雖然書法教育、美育的普及與脫盲并非一日之功,但總體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的開端。
二、明代書法教育制度的“專業(yè)性”
古代書法教育自漢代開始,發(fā)展至明清已然較為完備,因此筆者以取明代書法教育相關制度作為古代教育制度的參考標準與當代現(xiàn)況進行對比,以期對于書法教育制度的古今異同有更為清晰的認識。明代書法教育獨具特色,其在承襲前代書法教育優(yōu)點的同時又表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可謂是獨具一格,正如喬宇在《試論明代書法的教育》一文中則論及此事,其論道:“明朝時期的書法教育,在組織構架和教學內容上沿用了前人書法教育的精華,同時又融入了新潮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可見明代書法教育極具代表性。另外,之所以強調明代書法教育制度的“專業(yè)性”則在于明代書法教學頻頻觸動書法學習的核心問題,正如明代書法理論家豐坊在《童學書程》中提到明代蒙學書法學習方法:“學書之序,必先楷法,楷法必先大字。自八歲入小學,便學大字,以顏為法。十歲乃習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后斂為小楷,以鐘、王為法。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成,乃縱為草書……”[]豐坊此論不僅對學習書法的年齡問題進行指導,并對學書順序一一安排,從整套體系來看不僅周全,且較為專業(yè),但較為遺憾的是此中尚未顯現(xiàn)具體的學書任務。關于具體學書任務的零星文獻在《劉子全書》、《大明會典》中有所記載:
(兒童)看書畢,仿臨法帖一幅呈送先生,較其美惡以行賞罰果。[]
每日寫仿一幅。每幅務要十六行、行十六字、不拘家格、或羲獻智永歐虞顏柳、點畫撇捺、必須端楷有體、合于書法。本日寫完就于本班先生處呈改、以圈改字少為最、逐月通考。違者痛決。[]
從每日寫仿一幅可見每天最少完成的任務是兩幅,“每幅務要十六行、行十六字”能夠看出每幅字數(shù)為二百五十六個字,兩幅即為五百一十二個字,可見學生每天的學書任務之重,當然這只是數(shù)量上的體現(xiàn)。另外,從“逐月通考”“行賞罰果”來看可見對于書法學習的重視與考察嚴格。
明代對書法教育的重視不僅體現(xiàn)在學書教程上,明代建立初期還設立“書學”一科,喬宇在《試論明代書法的教育》一文中則論及此事,其論道:“明朝建立初期便開始在中央及府、州、縣各級學校中設立“書學”一科,并選取“年高有德”者任教,以顏、柳等為范本,以楷書為主要內容,以工整規(guī)范的臺閣體書風目標。”[]當然從“以工整規(guī)范的臺閣體書風目標”能夠了解到書法教育的導向,但從從“書學”科目的設立來看書法教育在明代所受重視程度。
從目前來看筆者收集資料還有待完善,但從目前所收集資料來看亦不難窺視明代書法教育制度的基本情況,明代自上而下對書法教育相當重視,不僅朝廷有較高要求,且地方對書法教育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亦保持一致。
三、當今書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古今異同
當今書法教育逐步興盛,國家對書法教育要求亦逐步提高、逐漸完善,但從目前所見《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來看,尚有許多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筆者根據(jù)目前考察當前教育制度相關信息與明代教育制度相關信息繪制圖表(表一),希冀在對古今書法教育關照的同時能得出合理的反思。
(一)書寫方面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上表考察,不難發(fā)現(xiàn)當前書法教育制度存在兩個問題。其一,當前書法教育所列制度尚不能看出書法教學時間的長短,時間的長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書法教學的重要以及書法教學能取得成果的指數(shù),在明史中所載的書法學習時間可以明顯看出為書法實踐時間較長,并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而當今的中小學書法學習綱要對于學習時間長短卻顯不足。其二,當前書法教學對書法臨習程度與明代相差甚遠,明代書法“每日寫仿一幅,每幅務要十六行、行十六字,且必須端楷有體、合于書法?!盵]可見用功至深,即使目前書法專業(yè)本科生尚不能達到此種強度練,另外,通過“(兒童)看書畢,仿臨法帖一幅呈送先生,較其美惡以行賞罰果。”[]我們可以看到古代書法教育對于兒童的要求顯然要比當代蒙學書法要求以及練習強度大很多。
(二)教材范本方面的問題
筆者通過對于綱要關于教材范本推薦進行整理附表于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綱要中所列臨摹范本推薦主要針對于楷書,行書與隸書作品數(shù)量次之,從選帖來看可見綱要推薦法帖主要為歷代經(jīng)典法帖,其中楷書主要著眼于楷書四大家“歐柳顏趙”的經(jīng)典作品,行書主要著眼于“天下三大行書”,隸書則為“漢碑三杰”,欣賞推薦法帖亦為經(jīng)典書作。我們來看明代豐坊《學書次第之圖》時不難發(fā)現(xiàn)此圖能反映明代書法教育的兩大特點,其一是有明確的學書年齡,且不同年齡對應不同法帖,學習書法有先后順序,循序漸進。其二是豐坊所列法帖多為唐以前法帖,豐坊對于選帖的審美標準與目前所見《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有所差異。因此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所見《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比較規(guī)矩于“中正”之美,而明代豐坊更注重于自然、高古之美,以下附圖更能直觀感受到二者表達的審美訴求與差異。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古今書法教育重視程度以及制度的核心有所不同,古代書法教育的核心在對于書法經(jīng)典法帖的務實上,青睞于具有自然、古樸等審美的經(jīng)典法帖,與此同時更將書法作為立足于社會以及日常生活的根本。而當今的書法教育制度與古代關注有所不同,當今更注重于認識、鑒賞等范疇,更青睞與帶有“中正”審美色彩的經(jīng)典書作。從二者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當今書法更多注重書法的普及性,而古代書法教育則在普及性同時與當前相比則有較多的自然性、專業(yè)性、與藝術性。因此當前書法的書法教學制度仍需執(zhí)行學校進行多元深拓,不能僅僅著眼于書法技法操作以及鑒賞,更要注重對多元化的風格作品的關照,同時亦要繼續(xù)增加書法實踐能力以及向書法理論方面拓展。
[1] 祝遂之《2010杭州國際高等書法教育論壇論文集》,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0年,第52頁。
[2] 喬宇《試論明代書法的教育》,《中國書法》2017年第10期,第194頁。
[3] 崔爾平編《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98頁。
[4] [明]劉宗周《劉子全書》卷二五《小學約》,清道光三十年刻光緒二十八年重修本。
[5] [明]李東陽等奉敕撰《大明會典》卷二百二十《監(jiān)規(guī)》,明正德六年司禮監(jiān)刻本。
[6] 喬宇《試論明代書法的教育》,《中國書法》2017年第10期,第194頁。
[7] [明]豐坊《童學書程》,《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年,第98頁。
[8] [明]劉宗周《劉子全書》卷二五《小學約》,清道光三十年刻光緒二十八年重修本。
[9] [明]李東陽等奉敕撰《大明會典》卷二百二十《監(jiān)規(guī)》,明正德六年司禮監(jiān)刻本。
[10] [明]李東陽等奉敕撰《大明會典》卷二百二十《監(jiān)規(guī)》,明正德六年司禮監(jiān)刻本。
[11] [明]劉宗周《劉子全書》卷二五《小學約》,清道光三十年刻光緒二十八年重修本。
作者簡介: 董婧,北京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