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玉
摘要:在信息化進程日益加速的今天,信息化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行業(yè),為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很多便利。信息化為教師的教學與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多的資源,本文結合農村小學——亢家莊中心小學的現狀論述了教育信息化的特點和意義,并簡述了本校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農村小學;信息化;現狀;應用策略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義
教育信息化首先把提高信息素養(yǎng)納入教育目標,培養(yǎng)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才;其次把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應用于教學與教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目的是實現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實現教育的現代化。
二、農村小學教育信息化進程中遇到的問題;
(1)缺少專業(yè)化的信息技術人才,教育觀念落后;
從人員角度看,我校缺少信息技術的專業(yè)人才,師資力量薄弱,教師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老教師習慣于多年來的教學模式,思想觀念相對傳統(tǒng),教育觀念也相對落后。即使在信息化教學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教師信息技術技能較低,教學手段尚不完善,相當大一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從根本上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完美融合。有些教師甚至通過播放下載的“優(yōu)秀課堂實錄”來代替自己的教學,看似非常現代化的方式,實則效果很差,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本方向。從人的填鴨式教學走到了電教設備的填鴨式教學的另一極端,用舊的觀念指導新的教學將課堂轉變成了“看電影式課堂”。
對于我校而言,師資力量缺少,學校將大量的人力放在了語文數學英語的教學上,學校每個老師都是兼職信息技術人員,使得信息技術老師工作熱情不高。
(2)教育信息化的目標不明確,方向模糊;
教育信息化要求最大限度的擴大教學資源的共享,縮小城鄉(xiāng)教學條件的差距,讓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一樣享受高科技、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不到位,只存在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勢,沒有真正明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方向。就我校而言,運用“樂教樂學”軟件,共享更多的教學資源。缺點是:教學資源的質量有待提高,資源的審核應更加嚴格,提高準確率。教師教學用書中附帶的光盤,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電子書,方便翻閱,向無紙化辦公走進了一步;課件,給老師備課的思路,幫助學生理解新知。
(3)缺少信息化的教學設備;
古人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信息化的進程中離不開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以我校為例,現在已經實現了每班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兩套電子白板設備,但是總體來說設備比較陳舊,經常需要維修。要維持設備的正常運轉,為資源中心補充新鮮血液就要有一定數量的后備經費不斷地投人。
從目前經濟形勢來看,在農村靠自身解決教育信息化的資金需求是不現實的。即便依托項目的部分資金投人,但經費的最大部分都用于購置硬件設備,很少投資在軟件和教育資源建設,人員培訓和后期管理、更新維護、運行和技術支持的經費就更少。
(4)農村小學生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有限;
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外面的世界不僅是陌生的,更是讓他們好奇的、充滿無限遐想的。課本上關于圖形或者邏輯推理的知識,單憑教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深刻理解。如果我們教師能夠利用互聯(lián)網,下載一些相關圖片、視頻播放給學生看更能直觀、形象性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坝行蔚木W絡,無限的空間”,它能打破我們課堂空間的局限,使課堂延伸至廣闊的社會,它能把學生與外面世界拉近距離,讓學生在視覺中感受知識的來源,實現課堂與生活的互通與融合。
三、針對以上農村小學教育信息化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幾點應用策略
(1)引進專業(yè)信息技術人才推進農村小學的信息化進程;
信息技術人才的短缺是當前農村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緩慢的重要因素。作為農村小學,我校要聘請專業(yè)的人才來指導我們,并在設備的維修和護理方面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2)市或區(qū)縣集中組織各校教師代表進行教育信息化培訓;
區(qū)或市教育部門應定期組織各校相應的人員進行培訓,同時傳授相應的、使用的技術。搭建網絡平臺,讓教師通過互聯(lián)網學習各種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通過網絡教育平臺與教育專家交流,學習教學經驗;教師利用新技術開發(fā)課程課件或者共享課件應用到課堂中,讓學生學得輕松。
此外,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開展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培訓,以及信息化教研與教學課題的培訓。要將信息化貫徹到教學的一點一滴,不僅在課堂上,而且要在課余以及教研備課過程中予以貫徹。拓寬信息化渠道,重視信息資源創(chuàng)新和分享實踐。
(3)在財政允許的范圍內,購入先進的教學設備;
農村的經濟基礎薄弱,單靠地區(qū)財政無法支持設備的更新,這是農村信息化進程受阻的硬件因素。對于我校而言,每班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但由于設備陳舊,經常出現問題,或者配置落后,格式不支持的情況。學校應先少數量的購置先進的設備,讓大家輪流使用,財政允許后在大量普及。
(4)多讓學生接觸先進的教學設備。
農村學生見識少,對新鮮的事物接觸的機會少,造成了孩子對先進的教學設備好奇心極強。學生已經厭倦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一位老師的課堂,學生們更喜歡一個鍵盤、一塊屏幕,圖文聲像共存的多彩課堂,從“筆紙板”的小課堂走向了“聲光電”的大教育。對于我校而言,學生還未接觸過“電子白板”,遠程教學,讓學生見識更多的人機互動新設備等等。
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不是高呼口號,而是要確確實實的落實到位,從基層做起,抓住薄弱的農村,不讓農村的孩子在硬件上掉隊。俗話說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就我校而言,要將更大的力度下在信息化教學上,讓自己的學生不被城區(qū)甚至是國外的孩子落在起跑線上。因此,合理規(guī)劃,全盤謀局,細處打造,滿足硬件,培養(yǎng)中堅,合力推進,才能真正的讓教育信息化這支時代之花在教育界絢麗綻放!
總之,信息化教育展示了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要促進信息化教育教學工作,我們每座農村學校都應該作好準備,認清教育改革方向,更新教育觀念,把握教育發(fā)展趨勢。讓信息化更好地方便課內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規(guī)范學校管理,最終實現農村學校教育與城市乃至國際教育的溝通與接軌。
參考文獻:
[1]張臣文.農村基礎教育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1):62-63.
[2]王海丹,程琴芳.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現狀與發(fā)展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07,(04X):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