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珊珊
【摘要】“晨誦”一度作為課程,在課程表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隨著“五嚴”規(guī)定的出臺,晨誦課徹底在課表上消失了。在實際生活中,是需要晨誦的。它絕不僅僅是為了學生時代讀背一些應試知識點而存在,它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是影響學生一生的品質(zhì)! 一日之計在于晨,利用這段黃金時間,從低年級學生開始進行“晨誦”啟蒙,意義深遠。
【關(guān)鍵詞】激活 低年段 晨誦 啟蒙
“晨,早也?!?經(jīng)過一夜的休整,此時的大腦、身心都是最有活力的時刻。可見,每日清晨,書聲瑯瑯,是激活兒童生命記憶、打開兒童生命成長的金鑰匙。一日之計在于晨!何不利用好這“黃金半小時”,讓低年級學生們在書聲瑯瑯中開啟美好的一天呢?
一、書聲瑯瑯,喚醒晨誦
1.溫故知新,誦習課文
第一板塊——“溫故知新”。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立足課本,溫習已學的舊知識,以習得新知識。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誦讀無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也加馬旁變成馳,奔馳的馳……”學生們捧起書本,誦讀開來,就這樣,把字串成詞,把詞串成句,把句串成段,把段串成篇;就這樣把躺著的翰墨,用聲音立起來。學生們通過反復多遍地誦讀,反復觸摸語言文字,知道了這個字是這個字, 這個詞是這個詞,這個句是這個句,這篇文是這篇文。同時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抑揚頓挫、平仄起伏的音韻節(jié)律。知道了詩有詩的節(jié)奏,兒歌有兒歌的韻律。訓練了說話的條理性,提升了對語言表達的感悟力,使學生們口齒伶俐,吐字清楚,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享受語言魅力,最終使學生們收獲更多的語言力量!
2.日積月累,誦讀詩文
第二板塊——“日積月累”。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博采眾長,填補課堂。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低年段要背誦優(yōu)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如何實現(xiàn)呢?晨誦無疑是可利用的方式之一。
“弟子規(guī),圣人訓…… ” 《弟子規(guī)》作為古代娃娃們的啟蒙讀本,教會初為社會人的基本禮儀。三字結(jié)構(gòu),淺顯易懂,充滿童趣,節(jié)拍明快,朗朗上口,是一本難得的誦讀經(jīng)典。像這樣的經(jīng)典還有很多,如《三字經(jīng)》《笠翁對韻》等。每天早晨學生們合上課本之后,便會端坐桌前,搖頭晃腦,富有節(jié)奏地吟誦一番,每周兩句,堅持至今。也許其中的為人之道還不能完全理解,但看學生們吟誦的架勢,便覺多少有一點他們自己的感悟, 同時更有一種音樂的美流淌出來,可謂美哉!接下來是每周一詩(文)。 進入秋天,《山行》便會作為這周的詩歌推薦給學生們,教師領(lǐng)著讀上兩遍,學生們便能借助拼音自行誦讀起來,雖不理解整首詩的意思,但再學《秋游》時,便會想到“霜葉紅于二月花”,可謂妙哉! “青草地,放風箏。汝前行,我后行?!绷攘葦?shù)筆,便把放風箏的情趣和下雨的過程生動而又淺顯地描繪了出來,無須教師多解釋,學生們在反復誦讀吟唱中就明白了,喜歡上了,可謂樂哉!
就這樣,讓國學經(jīng)典、必背古詩詞、童趣小古文齊聚一堂,啟蒙著學生們的心智??梢圆磺笊踅猓梢脏駠魍虠?,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為可以享受到“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成長樂趣!
書聲瑯瑯固然美妙,然而對于低年段學生來說,半個小時單純的齊誦必然會顯得單調(diào),不免會懈怠,很容易讓學生們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如僧人念經(jīng)一般有口無心,這就失去了晨誦的初衷了。不妨改變晨誦方式,真正激活“黃金半小時”!
二、趣意盎然,激活晨誦
1.對口約定,學會誦
《朱子蒙童須知》中詳細羅列了讀書的具體要求。 既然是蒙童須知,那就適合低年段學生。于是教師領(lǐng)著學生們逐字逐句,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并進行了詳細的解讀之后,與學生們一起提煉出“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接著,形成了“我們的約定”:人人爭做晨誦“三好生”,即晨誦時,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而如何讓這個約定落實到日常操作中,指導學生們晨誦呢?借鑒了日常課堂的成功做法,用對口的形式幫助學生們學會晨誦。
例如,在“溫故知新”板塊,會有這樣的對口:書捧好——稍外斜;腳放平——背挺直。學生們在對口時,自然就學會了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捧書姿勢。這個板塊結(jié)束時,又會進行這樣的對口:書合上——放桌角;雙手抱臂——坐端正。這樣就自然過渡到第二個“日積月累”板塊。這樣的對口,語言精練,指向明確。每一次對口都是一次態(tài)度情感的自我調(diào)整和相互作用,傳遞的是一個鼓勵、一個暗示、一次糾正、一次規(guī)范。短短的幾秒鐘,簡單的幾次對口,能夠很好地規(guī)范學生的晨誦狀態(tài),從而達到“心到、眼到、口到”的最佳境界。
2.手腦體操,快樂誦
古代的童子書生,拿著一本書,非要搖頭晃腦地讀。 也不明白何故,只覺這古人真是有趣。但細細琢磨,會發(fā)現(xiàn)古人創(chuàng)作的詩詞歌賦,大多寫得抑揚頓挫、節(jié)奏均勻、音韻鏗鏘。既然有如此音律之美,何不古為今用,也來學學古人這“搖頭晃腦”誦讀法吧。于是, “弟子規(guī),圣人訓…… ” 第二板塊“日積月累”一開始,學生們便一邊吟誦《弟子規(guī)》,一邊有節(jié)奏地左右擺動腦袋,特別有精神! 而學生們這樣搖著搖著,晃著晃著,這《弟子規(guī)》里的為人之道也就搖晃進學生的小腦袋瓜里了吧! 接下來的每周一詩(文)環(huán)節(jié),也將這種方法延續(xù)下去,但是總是搖頭晃腦不免單調(diào),于是伸出小手,亮出“金手指”——“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空中隨即劃出一道道靈動的弧線,這語調(diào)也跟著弧線起伏、急緩,一下子古詩變得有調(diào)調(diào)了,有節(jié)奏了。 詩歌詩歌,本就該這么唱出來,才有詩的韻味! “青草地,放風箏……”此時的金手指變成了兩個小巴掌,拍著響亮的巴掌,這小古文的童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此時覺得中華文化的種子在此種植,也必將在學生們的心中拔節(jié)、生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所以充滿新意,而又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方式更能吸引學生,讓學生產(chǎn)生主動參與的興趣。多感官的協(xié)同參與,變靜態(tài)的單一方式為動態(tài)的富于變化的方式,必然會調(diào)動學生們的參與熱情,擴展學生們的參與時間和空間,真正實現(xiàn)快樂晨誦,晨誦快樂!
3.游戲情景,趣味誦
(1)角色傳遞
“下面有請小麗帶讀!”“第一課《春游》,預備,齊!”
“下面有請小剛帶讀!”“小手(對口——準備)!《古朗月行》,預備,齊!”
前一個小老師在大家晨誦時,格外仔細觀察,誰是最認真的那一個,就任命他為下一位小老師。就在這樣互相監(jiān)督的氛圍中良性競爭。誰都想當小老師,誰都想站起來響亮地起個頭,于是誦讀時格外賣力,格外起勁兒!就這樣一個個傳遞下去,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每個學生都能從中獲得自豪感!那種角色傳遞帶來的樂趣是藏在心底的甜!
(2)開火車
“火車火車誰來開?(對口——我來開)!生字開花(對口——不重復)?!?/p>
“馬,大馬?!逼渌麑W生豎起大拇指表揚他,并跟讀。
“馬,大馬?!逼渌麑W生雙手交叉,表示錯誤,并告訴他:“生字開花不重復?!?/p>
就這樣開火車的只有一個,但是火車開動時,車廂中的乘客人人參與,誰也不能掉隊,每個學生都是火車上的一員,每個人都有責任讓火車安全到站。學生們就在相互鼓勵、互相碰撞的氛圍中實現(xiàn)了對知識的重復鞏固與及時豐富。當火車順利到站時,學生們的行囊中已經(jīng)多出了一份行李,那就是大大的滿足感!
其實,像這樣的游戲還有很多,如角色扮演、你說我猜、超級模仿秀等。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椤W生們都是玩游戲的高手,我們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學生的天性,不墨守成規(guī),提升自己的游戲力,讓學生們在這些游戲中,自然地走進情境中,并在此情境中獲得知識的成長、能力的成長、品格的成長……
一日之計在于晨。晨誦是學生們每天接觸語言的第一時段,誦是思的條件,是悟的準備,是說的前提,是寫的根基。晨誦所獲得的生命成長是課堂教學所無法取代的。厚積才能薄發(fā),所以,立即激活黃金半小時,啟蒙低年段晨誦,開啟兒童生命成長的精彩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