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萍
摘要:本土資源是幼兒學習的活教材,自然資源是本土資源的一部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各種教育活動有利于幼兒在教學中實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求進步。大多數幼兒呈現(xiàn)缺乏實踐經驗、被家長溺愛、動手能力較差等不良現(xiàn)象,給幼兒的發(fā)展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基于此,本文主要論述在手工活動中,利用本土的自然資源如何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在大自然中探究、學習,在實踐中獲得能力的發(fā)展,全面貫徹和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新理念。
關鍵詞:手工活動;生活即教育;自然資源;本土資源;動手能力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認為兒童教育要注重“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實踐中并獲得直接經驗的同時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4+2+2家庭”模式也在逐漸壯大,父母不僅要照顧四位老人,還要照顧孩子,家庭負擔加重,因此,幼兒的動手能力亟須加強。幼兒園需結合本土資源,在學前教育中利用自然資源來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一、自主收集是提升制作興趣的源動力
“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社區(qū)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笔恰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動手能力提升和自然環(huán)境認知的基本要求,要求借助本土資源,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幼兒的學習空間和生活空間。本土資源包含自然資源、社區(qū)資源、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幼兒教師要巧妙地將這四種資源結合在一起,幫助幼兒挖掘其內在的創(chuàng)造力,擴展其學習和生活的空間,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提升其動手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家長帶領幼兒參與到自然資源收集的整個過程中,幼兒自主收集,在收集的過程中,給幼兒講述自然資源的屬性;然后,再結合收集的自然資源進行興趣延伸,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提升幼兒手工活動的動手能力
如,在手工活動“樹葉拼貼”中,教師先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家長帶著幼兒在家附近的道路邊尋找落葉,并對幼兒介紹撿拾的落葉是什么樹的葉子、有什么特征以及這些樹葉可能用來拼貼什么部位,讓幼兒對撿拾的樹葉充滿好奇和趣味。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產生很多疑問,如果家長不能解答,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和好奇心到幼兒園中向教師提問,進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豐富幼兒的知識領域,調動幼兒動手制作和參與拼貼手工活動的積極性。
二、科學投放是促進動手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動手操作能力是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的基本前提。在實踐中,幼兒教師不僅要為幼兒創(chuàng)造可操作性的活動環(huán)境,還要根據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動手能力投放不同的活動材料。幼兒在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水平的環(huán)境中進行手工活動,提升興趣,而不會因為活動內容和材料太難而放棄或失去對手工活動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宜地引導,大膽創(chuàng)新,提升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手工活動中,我們要精心挑選可以供幼兒操作的自然資源活動材料,帶領幼兒積極參與到自然資源的收集,如樹葉、種子、鵝卵石、雞毛、羽絨等,教會幼兒通過撕、拼、擺、貼等方式制作出自己喜歡的手工作品。比如,帶領幼兒去花壇采集狗尾巴草和草藤,目的是讓幼兒利用這些生活中炙手可得的材料編制自己喜愛的事物,提升動手能力;投放雞毛、金屬片橡膠墊等,帶領孩子們制作體育活動中使用的雞毛毽。幼兒在手工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出自己喜歡的作品。他們沉浸在創(chuàng)作的手工世界里,邊制作邊游戲,不僅享受了動手操作的樂趣,獲得了美的體驗,還提升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體現(xiàn)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教學理念。
三、擴充教師知識儲備,為手工活動打下基礎
幼兒手工制作活動看似是簡單的手工課,但是其知識領域涉及范圍廣泛,知識包羅萬象。而在實踐中,教師科學知識的欠缺,導致幼兒手工活動無法順利開展,科學教育能力不足,導致幼兒總在思維定式中開展手工制作活動,失去了對手工活動的興趣,自然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幼兒的學習空間不夠大。針對這類現(xiàn)象,幼兒園應制定績效考核機制,激勵教師擴充知識儲備量,利用閑暇時間、統(tǒng)一備課時間、假期時間閱讀和學習自然科學現(xiàn)象、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地理知識等科學領域的書籍和視頻,通過小故事、小視頻積累知識,利用碎片式學習方法儲備知識量,為幼兒手工活動夯實基礎。
四、家長參與是提升幼兒動手能力最好的支持
首先,家長觀念的轉變,是提升幼兒動手能力最好的支持。隨著社會的進步,家長的文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過去家長總認為,學前教育是幼兒園和教師的事,家長只關心孩子學會幾個字,會做多少算術題等,這種錯誤的觀念,導致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淡薄,動手能力下降。針對此問題,幼兒教師借助家園共育和家長會的機會,引導家長參與到本土課程資源的教育中,利用好本土資源陪伴孩子共同成長。家長作為學前教育重要支柱,要在本土資源的搜集和整理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配合。這里的支持和配合,并不是要求家長充當教師的作用,而是與幼兒園形成合力,共同為幼兒提供幫助,讓手工活動更充實,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得更快。
綜上所述,在手工活動中利用自然資源提升幼兒的動手能力,要從幼兒、家長、幼兒園、教師四個方面去完善,只有全方位、立體化地改革,才能夠讓幼兒獲得體驗感,激發(fā)活動興趣,提升其動手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艷萍.淺談如何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創(chuàng)意美工活動來提高家園配合[J].學周刊,2019(4).
[2]張茹.巧用自然資源促進幼兒成長[J]中國農村教育.2019(4).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