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析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教學的實踐路徑

      2020-05-30 10:48:04張碩
      學語文 2020年1期
      關鍵詞:實踐路徑高中語文

      張碩

      摘要:思辨是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近幾年衡量高考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思辨性寫作逐漸成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它強調(diào)在寫作時要有理性的分析、合理的論證、客觀的判斷等。在具體教學展開時可以從以讀促寫的方式來培養(yǎng)思辨習慣,通過對問題的理性分析來鍛煉思辨能力,運用具體而微的方法提升思辨水平。思辨性寫作教學既是對教師的鍛煉和考驗,也是新時代教育觀的要求,更是對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辨性寫作;實踐路徑

      《論語》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彼急妫歉咧姓Z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也是高考語文寫作能力的參考標準之一,更是平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越來越關注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因此對思辨性寫作的要求也隨之水漲船高?!八急妗痹臼且粋€哲學術語,即純理論的抽象思考,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結論的過程。思辨性寫作是指學生在寫作時能夠更加理性地分析問題,揭示事物與道理之間的科學聯(lián)系,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清晰、準確、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和情感態(tài)度。在寫作過程中,應該注意對材料或者關鍵詞的多角度解讀,對觀點提出的科學分析,對立論過程的嚴密推理,以實現(xiàn)思辨性寫作的“求真求實”。

      在最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安排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可見思辨性寫作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的高中寫作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功利性過強、應試作文模版化、文章邏輯混亂等現(xiàn)象,而教師并沒有充分認識到思辨性寫作的重要性,缺乏進行思辨性寫作的科學方法和系統(tǒng)計劃。為了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思辨性寫作遇到的困境,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筆者認為,高中思辨性寫作教學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以讀促寫,培養(yǎng)思辨習慣

      杜甫曾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中國也有俗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原始的素材是未經(jīng)加工的原材料,不能直接用于作文當中,需要對素材進行有效地整理和歸納,加入自己的思考,讓素材能幫助自己表達觀點。思辨性寫作尤其需要對原始素材進行深度解讀,強調(diào)在閱讀時調(diào)動多方面感官,提高閱讀質(zhì)量?,F(xiàn)在的中學生課業(yè)壓力較大,閱讀的“量”和“質(zhì)”都是不理想的。鑒于此,有必要加強閱讀,新課改倡導“整本書閱讀”,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已經(jīng)將其納入學習模塊當中。針對思辨性寫作的閱讀,應該從教材文本分析和課外拓展閱讀兩方面入手。

      (一)立足教材文本

      教材是語文學習之源,語文課堂教學要以教材為本,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尤其是教材中選取的說理性較強的文本,倡導學生深入解讀,多元理解,強化思辨。筆者以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看到每一冊都收錄了部分具有思辨性的文章,例如高二上冊的文言單元,《諸子喻山水》《秋水》《前赤壁賦》《游褒禪山記》,都是先人由山水生發(fā)的奇思妙想,層見疊出,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耐人尋味,啟人深思。學生在欣賞作者筆下的美景的同時,如果能夠深入理解文章闡發(fā)的人生道理,將在思維和認識上獲得更大收獲。高三下冊課文《蘭亭集序》中王羲之認為無論哪種人生選擇,“樂”都是短暫的,都應該“有花堪折直須折”,應該懷有一顆平常心去面對人生。文章敘議結合,說理自然,啟發(fā)讀者深思。教學此類本文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把握論證方式,思考人生哲理,以增加閱讀的深度。

      從現(xiàn)代文方面來看,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議論性文本值得深入學習。如高一上冊《跨越百年的美麗》,文中寫道:“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zhí)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guī)律,而永葆一種理性的美麗?!本永锓蛉说拿朗峭庠诘?,更是內(nèi)在的,內(nèi)在美才是真的美,它源于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對造福人類的永恒熱情。應該引導學生理解“美”的豐富內(nèi)涵,思考永恒的“美”是什么樣的。再如高二下冊《拿來主義》,魯迅寫道:“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濒斞冈谶@篇文章中運用比喻論證的手法闡明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道理絲絲入扣,論證層層推進,正反結合表達論點,可以引導學生深度解讀,遵循邏輯,把握文章的論證思路。教學此類文本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深挖本文中的思辨性智慧之光,為寫作提供借鑒。

      (二)注重課外閱讀

      想要提高思辨性寫作的水平,就要開闊學生寫作視野和格局,除了立足教材文本之外,還應該提倡課外閱讀,尤其在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兩個層面下功夫。學生課外進行思辨性閱讀是提升閱讀質(zhì)量的有效方式之一,所謂思辨性閱讀,“即理性的、反思性的閱讀,目的在于獲取知識或者解決問題”[1]。在文本的選擇方面應立足時代,盡可能地選取經(jīng)典文本進行閱讀,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從多角度解讀文本,豐富閱讀感受,增強閱讀的思辨性體驗。

      首先,在閱讀廣度上,高中生應盡可能地博覽群書。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心理學等不同學科內(nèi)容都可以成為閱讀選擇,這有助于拓寬視野,豐富對世界的認知,進而提高思考問題的能力。單從文學來講,唐詩宋詞的高雅、明清小說的魅力、西方戲劇的張力……通過閱讀豐富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可以感知生命,體會人生百味。思辨性寫作要求學生不僅僅只專注于對文學的思考和理解,更多時候需要學生涉獵其他領域,并有所思考。古希臘哲學、歷史唯物主義、文藝復興、畢加索、維特根斯坦……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都是對世界的認知,細細品味,都能從中找到關聯(lián)。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拓寬閱讀的廣度,鼓勵和引導學生在閱讀古今中外作品時進行理性思考,培養(yǎng)邏輯意識。

      其次,在閱讀深度上,應該加強對文本中某些重要問題的挖掘和思考。例如湯顯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情”是該作品的主題和靈魂,“至情”一詞就出自其中,作者也因此被稱為“唯情派”。《牡丹亭·題詞》中講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盵2]學生在閱讀作品時,需要重點思考“情”的深刻內(nèi)涵,作品里表現(xiàn)了哪些情感?分別以怎樣的形式表現(xiàn)的?具體特征有哪些?這些情感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作者對這些情感有著怎樣的態(tài)度?作品體現(xiàn)的“情”能否代表作者的思想?等等一系列問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題,并且在進行思辨性閱讀的同時,能夠透過文字看到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與思想。無論是一本小說還是一篇文章,都可以進行思辨性閱讀,深入挖掘文本隱性信息,并結合自己的思考,對文本進行深層次解讀。

      二、理性分析,鍛煉思辨能力

      思辨性寫作是建立在理性思維上的一種寫作方式,所謂的理性就是要有充分的思維依據(jù),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能力。偉大的哲學家康德曾經(jīng)說過:“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于感性,然后進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終。沒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了?!蔽覀冊谧h論文寫作訓練過程中,要有意識加強思維訓練,在提升理性分析問題能力的同時,增強寫作能力。

      (一)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作文的審題立意關系到文章的深度,如何解讀材料才能不流于表面,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是我們進行思辨性寫作的重要一環(huán)。理性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深入解讀材料,看到問題的深刻內(nèi)涵。例如下面這份材料作文:

      愛荷的人不但愛它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也愛它夏天的喧嘩,愛它秋季的寥落。

      “花凋了呢?”“愛它的翠葉田田?!?/p>

      “葉殘了呢?”“聽打在上面的雨聲呀!”

      (選自洛夫《一朵午荷》)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聯(lián)想和感悟?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在思辨性寫作中,這則材料需要深度解讀,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皭邸痹诓牧现谐霈F(xiàn)了五次,無疑是這道題目想要表達的主題,但是愛什么?怎么愛?是需要不斷深入思考的問題,這里的“荷”只是解讀的切入點和抓手。“愛它花的嬌美,葉的清香,枝的挺秀”可以看作是第一層,是事物美好的一面,眾人都會愛,這個愛是感官的、直接的、膚淺的,容易色衰而愛弛,孟子曾經(jīng)說過:“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倍皭鬯奶斓男鷩W,愛它秋季的寥落”就可以看作是第二層,在不同階段,事物展現(xiàn)出不同的美,多元而豐富,這就像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體現(xiàn)出的不同特點,仍然值得去愛?!盎ǖ颉薄叭~殘”可以看作是第三層,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敲打在枯荷上,凄清有致的聲響,別有一番魅力。多種意象的組合,營造出意境的美感。深入愛“荷”之神韻,不囿于皮囊,不隕于時間,這樣的愛才更真實、更完整,更有內(nèi)涵。而這樣的解讀才更加理性,更有深度。

      (二)把握事物間聯(lián)系

      從哲學角度看,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多樣性和客觀性,思辨性寫作需要把握事物間的聯(lián)系,可以借助想象與聯(lián)想,使聯(lián)系更加豐富立體,進而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規(guī)律。把握事物間的聯(lián)系也為思辨性寫作提供了一個解讀材料的視角和方式。從近幾年的高考作文來看,材料分析越來越多元化、立體化、豐富化,需要學生有效地聯(lián)系材料之間的關系和內(nèi)涵進行思考。例如2018年天津高考作文題: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nèi)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材料中的“器”可以有多重理解,首先是直觀的器皿,作為工具的使用而存在;進而聯(lián)想到與“器”有某種聯(lián)系的事物,如國之重器、君子之器等;利用發(fā)散性思維進一步挖掘“器”的內(nèi)涵,可以與事物的品質(zhì)聯(lián)系起來。思辨性寫作需要把握材料中關鍵詞、句與句、段落層次之間的聯(lián)系,客觀理性地解讀和分析。對“器”的思考,首先要有一個概念性的闡釋,孫紹振教授曾說:“智性邏輯的基礎是概念的嚴密性、穩(wěn)定性,在行文中的一貫性。為了保證概念的嚴密與一貫,最起碼的辦法就是下定義。如果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有起碼的下定義的自覺,就不至于造成相鄰概念的反復錯位,交叉概念的疊床架屋了?!盵3]而下定義,就需要對材料進行多方面的聯(lián)系考量,力求準確、深刻。其次,聯(lián)系具體與抽象之間的內(nèi)容,“器”的外部特征與內(nèi)在品質(zhì)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如何成就“君子之器”“國之重器”?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層層推進,使得文章聯(lián)系更加緊密,更有層次和深度。

      (三)辯證分析問題

      辯證分析問題可以避免片面化、絕對化和單一性,是思辨性寫作過程中衡量對事物認知程度的重要指標,它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關系,而是在事物變化發(fā)展過程中準確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從局部與整體,宏觀與細節(jié)多種角度解讀材料,力求全面、客觀、理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辯證分析問題要注意把握兩個原則。

      一是一分為二的原則。世界是對立統(tǒng)一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因此對待任何一個問題都要一分為二地看,才能保證全面、客觀。例如下面這則材料:

      不知從何時起,“讀書人”這個稱呼漸漸銷聲匿跡。有人說這很正常,現(xiàn)在誰不讀書,從幼兒園到博士生甚至工作,一輩子都在讀書。也有人說,“讀書人”當然是讀書的人,但是讀書多,人人讀書的時代未必說明這個時代還有“讀書人”。

      材料說“讀書人”處處可見,但又逐漸銷聲匿跡,這就需要我們對“讀書人”的內(nèi)涵作具體分析,傳統(tǒng)意義上的“讀書人”指的是什么?和現(xiàn)代有什么不同?“讀書人”與“讀書的人”有什么區(qū)別?不同類型的“讀書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有哪些異同?等等,一分為二地解讀這個問題,能夠理清思路的脈絡,增強思辨的深度。

      二是合理質(zhì)疑的原則。質(zhì)疑意味著進一步思考,在審題過程中需要不停地追問和反思,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創(chuàng)新。對材料的深層解讀,往往意味著要不斷質(zhì)疑,在質(zhì)疑中尋找答案,擺脫既定模式的干擾,反復思考。從哲學角度來講,質(zhì)疑就是一種批判,它有助于我們開闊思維的疆域,深化文章的觀點,厘清行文的脈絡。例如2019年北京卷作文題《文明的韌性》,通過一系列的質(zhì)疑,韌性具體指什么?與文明有什么樣的聯(lián)系?在歷史長河中如何體現(xiàn)文明的韌性?層層追問,激發(fā)出對題目的深刻理解。

      三、具體而微,提升思辨水平

      美國學者杜威認為,最好的思維方式是“對某個問題進行反復的、認真的、不斷地深思。”即強調(diào)了思辨的具體性、深刻性。思辨性寫作強調(diào)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根據(jù)不同的材料做合理的解讀分析,找到材料中具體的矛盾沖突,并給出明確的觀點態(tài)度。有學者認為:“只有在這種具體的思辨中,考生的理解、分析、比較、論證、評估和自我完善的思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展現(xiàn),表達能力也才能因思辨的真正展開而綻放自己的魅力?!盵4]具體思辨能力就是學生能夠根據(jù)現(xiàn)實客觀事件,按照一定的邏輯思維方式進行推理,就事論事,得出結論,在審題立意時能夠細致深入,更有邏輯性和層次感。

      如2018年上海卷作文題“被需要”就可以從具體的思辨中入手?!氨恍枰笔钱斍吧鐣l(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聲音,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有自身的需要,當然也需要他人,人類不可能以孤獨的個體存活于這個世界上。無論從社會生活角度,還是從文化心理角度,“被需要”都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題目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去解讀: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從價值排序來看,關注自身需要放在前面,表明了滿足個人需求的重要性,對自身的關注也符合人類的認知規(guī)律?,F(xiàn)實生活中,個體都會存在需要,這是既定的事實,也是題目想讓考生了解的現(xiàn)狀,無法回避需要,就要勇于面對。人們關注自身的需要是合情合理的,也是討論“被需要”的前提和基礎。

      “也時??释凰诵枰泽w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這句話點明了“被需要”的價值所在,尤其在被他人需要時,價值才更容易體現(xiàn)出來?!氨恍枰北澈蟮膬r值需要考生理性分析和質(zhì)疑,作具體的解讀??释粍e人需要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背后常常會有什么樣的動機?通常來說,他人都會需要什么?“我”是否可以滿足這些需要?當被他人需要的時候,“我”是如何表現(xiàn)的?當“需要”被完成時,價值就真的體現(xiàn)出來了嗎?通常會體現(xiàn)出哪些價值?如何評價這些價值?只有思考的越具體,分析的越透徹,才能把握的越全面。

      “這種‘被需要的心態(tài)普遍存在”,“被需要”的普遍性暗示考生要作具體的分析,理性地對待社會上形形色色的“被需要”。有專家說自身的需要是一種索取,強調(diào)了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重要性。尤其在市場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時代,越來越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個人需要的滿足,突出自我的主體地位,有別于傳統(tǒng)的倫理觀念。這種對“被需要”的理解顯然過于狹隘和片面了,容易走向個人主義的極端。存在即合理,自身的需要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題目中并沒有強調(diào)對自身需要的關注是主體地位,因此在討論時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以想當然,一刀切,機械化地理解和分析。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更多地在于被他人需要,對他人、對社會有意義。不僅被他人需要,還可能被時代需要,被未來需要,被人類發(fā)展所需要,這里強調(diào)的是一種奉獻、一種責任和擔當,這也是被需要的價值體現(xiàn)。“被需要”的問題有一定的張力和抽象性,對此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個題目聚焦現(xiàn)實,立足當下,關注生活,符合對當代青年的期望和要求。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由關注書本到觀察社會,思考自身與他者、個體與集體的關系,真正做到具體的思辨、多元的理解、開放的表達,培養(yǎng)學生理性的生活智慧,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由此可以看出,具體思辨是目前高考作文審題立意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考生能夠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只有“具體”,才能夠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思考深度和應對不同問題的能力,只有“思辨”,才能將具體的問題有機整合,展現(xiàn)出思維豐富性和邏輯性的魅力。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側重訓練學生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就社會生活現(xiàn)象或是相關材料進行具體的思辨和討論。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對具體問題的深入探討能力,增強思辨的深度,還要鍛煉學生信息整合和具體評價的能力。就作文材料中給出的信息,除了要做具體分析之外,還要看到信息之間的異同和聯(lián)系,能夠有效地把握信息的要素,進行有機整合與具體評價。

      結語

      美國教育家貝斯特曾經(jīng)說過:“學校總要交給學生一些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思辨能力?!彼急嫘詫懽骷饶芴岣邔W生的寫作水平,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我們要以教材為抓手,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思辨的魅力,擴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豐富學生的思維底蘊,形成思辨的習慣。同時,思考問題要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把握事物間的聯(lián)系,學會辯證地分析材料,鍛煉理性思辨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高思辨的深度。

      指導學生進行思辨性寫作,這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更是一種鍛煉。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幫助學生提升思維品質(zhì),提高寫作水平,這是一份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余黨緒:《思辨性閱讀是整本書閱讀的內(nèi)在需要》,《語文學習》2019年第6期。

      [2][元]湯顯祖:《牡丹亭》,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3]孫紹振:《孫紹振論高考語文與作文之道》,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

      [4]余黨緒:《具體思辨:高考作文命題的理性選擇》,《語文學習》2016年第8期。

      (作者單位:上海市七寶中學)

      [責編夏家順]

      猜你喜歡
      實踐路徑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少數(shù)民族文化遺產(chǎn)品牌化開發(fā)路徑研究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6:34:03
      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實踐路徑初探
      素質(zhì)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實踐路徑探析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9:02:47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2:20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關于高中語文鑒賞閱讀教學的思考
      語文知識(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
      苗栗县| 彭泽县| 于都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池州市| 龙山县| 阳高县| 瓦房店市| 鄢陵县| 五河县| 新晃| 封丘县| 射洪县| 西乡县| 桃江县| 辽源市| 察雅县| 武乡县| 铁力市| 巴东县| 中江县| 隆德县| 江安县| 阳信县| 新泰市| 满城县| 平罗县| 白河县| 峡江县| 璧山县| 邵阳市| 舒城县| 交城县| 台东市| 元朗区| 木兰县| 天津市| 林周县| 商洛市| 洪湖市|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