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蘭
【摘 要】家庭教育資源補充了學校設備不全、數(shù)量不夠、場地有限、時間不足等缺陷,使學生能夠將在學校學到的理論操作知識,到家庭中去實踐和鞏固;課時內來不及完成的作品,到家庭中去完成和美化;還可以將在學校學到的基本技能,到家庭中去拓展和再創(chuàng)造。
【關鍵詞】家校合作;實踐;鞏固;拓展;創(chuàng)作
小學勞動與技術學科(下面簡稱“勞技”)分為兩大類:家政、技術初步。這兩大類別中又劃分出很多具體的小版塊,以家政版塊為例,其中包含:洗滌、縫紉、家電的使用、烹飪、種植……等,技能版塊中的縫紉、木工、精工等這些內容都與生活息息相關,是每一個人從小就要學習和掌握的基本生活能力。但是,就目前筆者所在的城市中,有些學校都還沒有配備勞技專用室場,更沒有一所學校配齊以上項目開展教學活動所必須的購物和烹飪專用設備和室場;每周一次的勞技課時間,也讓木工等項目無法在局促的時間內深入地開展。鑒于以上實際存在的困難,家校通力合作,利用家庭資源協(xié)助勞技教學活動開展就尤為重要,在多年的勞技家校合作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資源補充了學校設備不全、數(shù)量不夠、場地有限、時間不足等缺陷,使學生能將在學校學到的理論操作知識,到家庭中去實踐和鞏固;讓學生在課時內來不及完成的作品,到家庭中去完成和美化;讓學生可以將在學校學到的基本技能,到家庭中去拓展和再創(chuàng)造,收到了可喜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家校合作中模式的具體開展情況展開論述。
一、學生在學校學習操作知識點的理論,回到家庭中去實踐和鞏固。
家政版塊的學習內容立足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生活需求出發(fā),引導學生樹立生活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生活本領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
以勞技六上《當好小小采購員》一課為例,采購合適的食材是進行烹飪的前提,學會有計劃地購物、鑒別食材質量是提高學生生活自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學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學會選購新鮮、衛(wèi)生、價廉物美的食物原料,學會看食品商標和辨別食物質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交往能力、樹立環(huán)保意識、經濟意識,初步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而這些在課堂教學中是無法全面實施的,學生需要到菜場、超市這些真實的購物場所去學習、去練習、去積累經驗,可是,教師是無法帶著那么多的孩子一起去這些地方各取所需地購買自己想要的物品的,安全有隱患,出行有困難,師資配備不足等都是問題,這些問題短期內都不是學校能夠解決的,怎么辦?教師可以在學校教授學生采購需要的禮儀和方法等相關理論知識,然后家校合作,請家長協(xié)同進行實踐鍛煉,讓家長利用雙休天帶著孩子去菜場等購物場所、進行常規(guī)化的鍛煉,讓學生在多次實踐中歷練并積累經驗,從而真正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標,切實掌握和鞏固購物本領。
二、學生在學校學習制作的未完成作品,可到家庭中去完成和打磨
技術源于生活需求,無論是紙工、泥塑、精工、木工還是其它,都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設計、制作等,從而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勞動態(tài)度、精益求精的行為習慣和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
勞技五上的技術版塊是木工制作,其中有《小鋸刀》《刮鱗器》《迷宮盤》《木蜻蜓》《木筆筒》等木工制作小內容。木工是個耗時的精細活,想作品打磨光滑、精美,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僅依靠學校每周一次的40分鐘課堂時間是絕對無法制作出精美的木工制品的,而該單元內容的教學目標除了讓學生可以學會簡單的木工制作技能,做出各個小木工作品外,還希望學生在感受木工制作樂趣的同時,能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好習慣,培養(yǎng)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在一件件木工作品的耐心打磨中去完成。于是,筆者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起研究出每一個教學內容的制作過程,消除重難點,完成大致的結構搭建,精細的打磨和進一步的作品完善,鼓勵學生帶到家庭中去完成,有些因為工具不到位的技術困難還能夠在家庭中得到合理的解決。完成的《木蜻蜓》《迷宮盤》能玩; 《小鋸刀》《刮鱗器》《木筆筒》能用,學生們在做做、玩玩、用用的過程中,結合自身體驗,還會進一步修整作品,真正養(yǎng)成了認真負責的勞動態(tài)度、精益求精的行為習慣和嚴謹務實的工匠精神。
三、學生在學校學習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應到家庭中去拓展和創(chuàng)作
勞技教學要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要將知識的應用與再創(chuàng)造完美結合。
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內容選好知識點,通過操作示范和實踐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技術要領,指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作,提高其技術的遷移和運用能力。
六上《涼拌黃瓜》,以涼拌黃瓜為載體,通過清洗、去皮以及切和拌等活動,引導學生從最基本的握刀、切菜姿勢和最簡單的涼拌方法開始學習烹飪技術,旨在讓學生掌握規(guī)范、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稕霭椟S瓜》種類繁多,從外形上可以切絲、切塊、切片、拍碎……從口感上還可以根據(jù)每家人家不同的口味進行調制:咸的、甜的、酸的、辣的……而這么豐富的變化不可能在課堂上一一實踐和呈現(xiàn)。此時,我們需要家校合作,鼓勵學生將在《涼拌黃瓜》中學到的基本技能,到家庭中去創(chuàng)作和拓展,不僅僅是涼拌黃瓜上的改變,還可以舉一反三出涼拌西紅柿、涼拌干絲、涼拌豆腐……等等。中國是飲食大國,對食物的取材和烹飪之法千變萬化,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進行最基礎的烹飪技能的傳授,需要學生回歸到家庭中去練習和鞏固,再在家人的指導下不斷積累新的烹飪技能,達到拓展和創(chuàng)作的目的,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受益終生。
勞技課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勞動技能,而且要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點,培養(yǎng)認真的勞動態(tài)度、鮮明的勞動情感、良好的勞動習慣。經過三、四、五、六,四個年級四年的勞技教育,學生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卞文霞.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小學勞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理導航(下旬),2018(7).
[2]徐勇.小學勞技課堂有效活動的“多維度”設計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