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玲
【摘要】班主任對學生的三觀起著引導作用,尤其是對于那些正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學生,班主任的引導更顯得至關(guān)重要。一個人可以在學習方面不出眾,但是他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品德,如今隨著國情的發(fā)展,德育對于學生來說顯得更為重要,所以就產(chǎn)生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管育并重。小學生正處于思想的發(fā)育期,在這個階段由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育并重的教育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管育并重;德育;小學班主任
人一生中所受的教育的方式大部分都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在青少年時期,學生正處在一個對世界思想認知的階段,極大部分的認知都是在學校中由老師教育傳授。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彼?,在小學時代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正確引導是每一個小學班主任都應該做的事。
一、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及解決方法
1.只注重名師授課而忽略了學生的獨立思考
人們常說:“好的老師能教育出一群好的學生?!钡沁@種觀點放在現(xiàn)在來說顯然不能使人信服。家長們過于注重名師授課,忘記了學生的學習是需要獨立思考的,從而導致學生只是機械化地從老師那里獲取老師想要教授給他們的知識,這種教育也被人們稱作“填鴨式教育”。“填鴨式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的一個弊端,意在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由老師講述并死板的傳遞給學生。在講述的過程中無論這位老師的思路多么清晰抑或是這位老師的講解多有深意,那也只是屬于老師一個人的知識而已。學習注重的是獨立思考,只有學生自己真正的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知識,那么這才是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
2.學習過程中的規(guī)矩太多而影響了學生的自我發(fā)展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钡菞l條框框的規(guī)矩太多了也會壓得學生喘不來氣。比如,許多班主任都喜歡在班里設(shè)置獎懲措施,成績好的學生在全班同學的注目下受到老師的夸贊與表揚,而成績差和犯錯誤的學生免不了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受刑”。這一不恰當?shù)淖龇ú粌H不能夠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反而會讓學生感到羞恥,甚至成為他們一輩子的陰影。極少一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這份羞恥認識錯誤從而改正,但是對于正處于心靈成長階段的少年來講,這些羞恥只會激起他們對學習的厭煩從而對老師產(chǎn)生反抗,這樣下去的結(jié)果就是老師越來越管教不了這類學生。
3.過度注重才智而疏忽道德
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才是對一個人的評價標準,而現(xiàn)如今,未成年犯罪率逐年加大,這大多與傳統(tǒng)教育注重才智而忽略道德教育有關(guān)。未成年一旦犯罪對其一生都是一個無法抹去的污點,未成年人犯罪不僅會使自己陷入痛苦困境當中,對社會也會造成極大的不安,甚至是影響了整個民族的素質(zhì)。許多的老師也偏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對于成績落后的學生是根本不想管的,但是這一行為嚴重地踐踏了一個學生的自尊,會導致這類學生養(yǎng)成自卑的心理甚至伴隨終生。身為一個班主任必須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否則會使學生們從小就有巴結(jié)老師,攀比嫉妒的不良心理。所以,現(xiàn)在教育更加強調(diào)對學生的教育要采用管育并重的模式,“管”強調(diào)的是對學生的管理教育,“育”強調(diào)的是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管育并重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發(fā)展。
二、管育并重模式存在的缺陷
在小學應用管育并重模式時容易出現(xiàn)管育并不能雙管齊下的問題。若管大于育,則會出現(xiàn)過分的管教約束了學生的天性和興趣發(fā)展,導致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恐懼心理,在課堂上也無法認真聽講,管理的手段太多往往會使學生更加想要突破界限獲得自由,引起學生的叛逆心理。過分的注重管理就會使教育變得機械化,這在極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發(fā)展;若育大于管,則會讓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失去威望,一個班主任一旦失去了威望就如同失去了管教班級的權(quán)利。過于強調(diào)育則難以去管教生性調(diào)皮的學生,對于此類學生恩威并施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小學教育中,班主任應該努力做到管育并重,將管理和道德教育相結(jié)合,教出道德和學業(yè)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三、管育并重模式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應用
1.正確行使“管”的權(quán)利
小學生正處在天真活潑的年齡,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他們并不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甚至在課堂上隨意走動交談。然而,“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時候就班主任就可以行使“管”的權(quán)利,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制定相關(guān)的制度比如上課不能交頭接耳,課間不可以追逐打鬧,上課時有問題需要舉手發(fā)言等。但是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教時也不能過于死板,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老師應該學會變通,對待不同的問題要采用不同的應對措施,過多的行為約束可能會導致學生失去自由從而產(chǎn)生對課堂的排斥反應,應該如微雨潤物一般地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讓學生逐漸地去適應學校有規(guī)矩的生活習慣。
2.正確進行“育”的傳授
要想正確地將道德教育傳授給學生,首先,班主任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做到以德服人,教師要將言傳與身教結(jié)合起來,以高尚的品德作為學生的榜樣。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老師往往都是嚴肅不平易近人的,這導致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代溝,使學生害怕把內(nèi)心的想法告訴老師。德育需要老師平易近人,能夠尊重學生的想法,在學生做錯事情后以教育疏導代替一味的批評責備。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nèi)缤粡埜蓛舻陌准垼枰藶樗麄儺嬌险_的色彩。所以,身為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學生心中所想,以德育人,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并對老師產(chǎn)生佩服的情感。班主任應該平易近人,溫柔中帶著一絲威嚴地與學生慢慢成為朋友,當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友誼之后,班主任再通過言傳身教,將自己所具備的優(yōu)良道德逐漸過渡給學生,引導學生從小就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但是“育”的傳授也不能太過于溫柔,班主任與學生太親近往往會失去威嚴,一個班主任若是失去威嚴,和失去對班級的管理沒什么兩樣。對于一些生性調(diào)皮的學生來說,使用道德對其進行教育簡直是對牛彈琴,所以,“育”的傳授也要分實際情況,不能盲目的針對任何一個學生。
3.正確地將“管”和“育”結(jié)合使用
正值成長階段的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與極大的興趣,如果班主任一昧的對其進行管理教育,限制他們的活動自由,這會讓學生們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從而從內(nèi)心深處對學校進行反抗,助長了他們叛逆心理的產(chǎn)生;而一昧的對其進行道德教育會讓學生們覺得這個班主任不“厲害”,從而以一種玩笑的態(tài)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導。在適當?shù)墓芾斫逃咸砑右恍┑赖碌慕逃?,使管育并重,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們更好地發(fā)展。在小學班主任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管理和教育相結(jié)合,真正做到尊重學生、了解學生,以自己的德行去幫學生們規(guī)范行為,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三觀,這樣才能真正稱得上為素質(zhì)教育。
綜上所述,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落后我國滋生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管育并重。與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不同的是管育并重模式下的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道德成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道德是一個人素質(zhì)的體現(xiàn),道德可以彌補智慧上的缺陷,而智慧卻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所以,管育并重的教育模式值得推廣普及,這樣才能夠大幅提高我國未來一代的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陳文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職班主任管理研究[J].中文信息,2017(8):176.
[2]張晶.中職班主任對“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5):409.
[3]宋麗娣.“管育并重”模式下的小學班主任德育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