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摘 ?要:現(xiàn)代文學史上,汪曾祺師從沈從文,是一對情深意重的師生。他們有共通的美學追求,都注重濃重的鄉(xiāng)土風俗風情的描寫。汪老繼承沈老《邊城》中呈現(xiàn)的美的觀點:“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彼男≌f如此,散文也如此。
關鍵詞:昆明的雨;語言魅力;平淡自然
汪老曾說過:“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的。”汪曾祺也說過:“我想把生活中真實的東西、美好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增強對生活的信心、信念?!币虼似纷x汪曾祺的散文就好像聆聽一位性情和藹、真誠睿智的老者在訴說,雖然直白平淡,卻句句含蓄、深情。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他的散文《昆明的雨》中的語言美、生活美、情趣美。
汪老的《昆明的雨》的語言魅力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平淡自然之有味、風趣;一是家常白話之質樸、真切;一是文言味之典雅、熱烈。
一、平淡自然之有味、有趣
(一)《昆明的雨》中的語言無論是間接還是直接寫雨,都將與雨相關的景物寫得自然、純美。
“我想了一些時候,畫了一幅,右上角畫了一片倒掛著的濃綠的仙人掌,末端開出一朵金黃色的花。左下畫了幾朵青頭菌和牛肝菌?!庇脜⒉钣兄碌拈L短句,用看似輕描淡寫的口吻,表達作者對昆明的民俗風情的一景一物的回味、眷戀、贊美。
“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庇靡粋€富有情感的逗號,形容詞“濃綠”,顯示昆明的雨里的草木那種夸張的旺盛。信筆寫來,卻暗帶作者對昆明雨季的欣喜和贊嘆,讓人咂摸、回味,勾起讀者無限的思緒。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用三個形容詞形成同句里的排比,無比自然又無限熱烈、濃郁地點明作者對昆明的感覺,直白平淡中隱藏著恬淡和悠遠的深情。
(二)《昆明的雨》中的語言在食物的描繪上真是如癡如醉,把食物的味美也描繪得淋漓盡致,風趣極了!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鮮,香,很好吃?!庇盟膫€逗號,停頓時間長,四個簡練恰切的形容詞,描繪出作者在細細品味的美妙感覺。每個字詞,每個符號都包含了其贊美、喜愛、享受、回味無窮的情感。語言看似平淡自然,卻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息!
“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薄案裾{”本指風度,儀態(tài),也指文章的風格。此處用“格調”一詞來指炒熟后的青頭菌的誘人色澤,頓時感覺菌子的鮮、香、味撲鼻而來。
(三)《昆明的雨》中的語言在人物、情意的味道上可謂“余音繞梁”,韻味深長。
“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庇猛饷病⒄Z言的細節(jié)來突出小女孩的嬌美、柔美,襯托昆明雨的柔美?!皨蓩傻摹卑岛髡邔ッ鞯木啊⑷说臒o限喜愛、懷念之情。
“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軟軟”“不是”“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呢?說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無限的留白,可見作者的心中充滿了生活的趣味、情味!
二、家常白話之質樸、真切
汪老的散文真是“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昆明的雨》的字里行間里的那些家常的,大白話的語言,透露著他典型的“真性情”,顯得質樸、真切又趣味無窮。
來,我們一起去他的家常白話里品品他的“真性情”:真實、率性、質樸、愛憎分明、幽默風趣。請聽:
“我覺得昆明雨季氣壓不低,人很舒服。”“我的那張畫是寫實的?!薄斑@個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燒得熾紅的火炭!一點都不酸!”“我吃過蘇州洞庭山的楊梅、井岡山的楊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弊髡呤嵌嗝凑J真、真實、質樸。
“乍一看那樣子,真叫人懷疑:這種東西也能吃?!”“里頭還有許多草莖、松毛、亂七八糟!”“還有一種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雞油菌。”作者是多么率性、幽默詼諧,有一股孩子氣的嗔怪撲面而來。
“云南把這種花叫做緬桂花,可能最初這種花是從緬甸傳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點像桂花,其實這跟桂花實在沒有什么關系。——不過話又說回來,別處叫它白蘭、把兒蘭,它和蘭花也挨不上呀,也不過是因為它很香,香得像蘭花?!弊髡呤嵌嗝础凹页!薄爸卑住薄胺佃睔w真”,親切、溫和、豁達,娓娓道來。
三、文言味之典雅、熱烈
汪老的平淡、質樸的語言里卻又隱藏著典雅的文言味,讓其自然、真切的情感顯得濃郁、熱烈起來。
“昆明人家常于門頭掛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懸空倒掛,尚能存活開花。于此可見仙人掌生命之頑強,亦可見昆明雨季空氣之濕潤。雨季則有青頭菌、牛肝菌,味極鮮腴?!薄坝凇薄吧小薄爸薄耙唷薄皠t”等文言虛詞點綴其中,語言渾樸自然,在清淡典雅中透出濃郁的昆明的鄉(xiāng)土氣息,讀來韻味十足。作者對昆明的“仙人掌”“雨”“菌子”真是念念不忘,極其喜愛和想念。
“昆明仙人掌多,且極肥大。”“這種菌子只能做菜時配色用,沒甚味道?!薄扒摇薄皹O”“甚”等文言味的字的穿插,語言熱烈,表達作者對昆明之景物“肆無忌憚”的鐘情、熱愛。
“炒牛肝菌須多放蒜,否則容易使人暈倒。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薄熬兄跏请u樅,味道鮮濃,無可方比。”“須”“略”“鮮濃”“無可方比”等詞語,使文章語言生動流暢,韻味無窮,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活的執(zhí)著、熱愛、贊美!
汪老說過:語言的美,不在語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現(xiàn)的意思,而在語言暗示出多少東西,傳達了多大的信息,即讓讀者感覺,“想見”的情思有多廣闊。古人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我自以為,汪老的這篇《昆明的雨》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是他本人的“文如其人”,一種濃郁的生活氣息,一種健全的人性和健康的美。
汪老的精神命脈中融入了中國儒家文化傳統(tǒng)的長期浸染和熏陶。汪老也曾說:“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汪老的散文不僅有平平淡淡背后的生活的真實,也有生活的美,更重要的是一種淡泊、達觀、超脫中尋求人生與大自然的和諧、完美的執(zhí)著的美!
參考文獻:
[1]王利平.《昆明的雨》文本解析[J].絲路視野,2017,000(036):60-61.
[2]童志斌,康樂樂.“昔日之我”與“當下之我”——《昆明的雨》情感解讀[J].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2017(1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