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昊
摘要:師生有效互動在閱讀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證實,互動式教學法就是師生有效互動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泰語閱讀課程中運用這一方法,能夠創(chuàng)造生動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間發(fā)生思維、觀點的碰撞,從而實現(xiàn)泰語閱讀教學效能的提升。文章主要討論如何在泰語閱讀課程中合理運用互動式教學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法;泰語;閱讀課程;運用
引言
隨著中泰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我國赴泰旅游業(yè)蓬勃發(fā)展,與此同時,我國對泰語專業(yè)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當前,泰語專業(yè)人才不僅要有流暢的泰語交流能力,還要充分掌握泰語文化知識,并具備跨文化交際意識,會中文、泰語的雙向轉換。閱讀課程是泰語專業(yè)人才學習泰語的主要途徑,能夠拓展其文化視野,夯實其語言文化基礎,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對于泰語教學工作者而言,在閱讀課程教學中,應當做好前期準備,基于互動式教學法設計好每個教學環(huán)境,從而打造靈動的、高效的泰語教學環(huán)境,進一步推動學生泰語能力的發(fā)展。
一、提問導入,引發(fā)思考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激起學生閱讀欲望的重要工具。教師可根據(jù)實際閱讀內(nèi)容設計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并在課堂導入階段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同時使學生快速進入閱讀狀態(tài)。一般而言,大多泰語教學工作者都會以文章的題目為切入點來設計問題,并按照“拋出主題——提問——學生討論”的程序開展教學。這種方法具有明確的主題,能夠促進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探討,但是受語言因素的制約作用大。因為,學生泰語表達能力有限,難以使用泰語來討論問題,這就導致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影響實際教學效能。所以,泰語教學工作者進行提問導入時,有必要合理選擇導入方法。
二、放大錯誤,促進表達
泰語不像英語,后者和學生有較長時間的接觸。學生在正式學習泰語之前,大部分僅從泰語電影、電視劇中了解泰語,但并不會說,也不懂其語言體系。因此,學生說泰語時常會犯錯。泰語是語言交流工具的一種,學生學習泰語就是為了說,所以說比犯錯更重要。對于泰語教學工作者而言,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堅持語義集中原則,就是將學生的錯誤作為教學材料,通過對錯誤的放大來促進學生表達,并不是有錯誤就糾正,而是讓學生在表達中自我發(fā)現(xiàn)錯誤,并在最后進行錯誤的總結與歸納。
三、優(yōu)化方法,鼓勵交流
泰語閱讀的教與學,我們可以將其看做是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單純的輸入,只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單純的輸出,也會讓學生覺得學習困難。泰語教學工作者應當優(yōu)化閱讀教學方法,通過互動式教學將語言的輸入與輸出進行有效結合,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同時鼓勵學生進行交流,大膽地用泰語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課前階段,基于既定教學目標推動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盡可能使教學內(nèi)容貼近當前人們的生活,以激起學生互動的積極性。課上階段,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運用圖片、視頻、動畫等直觀展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并通過互動性較強的比賽、游戲等吸引學生參與閱讀課程,鼓勵學生應用泰語交流。課后階段,設計具有互動性、實踐性的課后作業(yè),如運用思維導圖整理閱讀內(nèi)容,泰語教學工作者從學生上交的思維導圖中隨機抽取幾個作為閱讀總結的材料,讓學生嘗試用泰語對自己、對周圍同學進行評價。
四、任務驅動,提升能力
雖然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倡導自主、主動的學習方法,但在長期教師主導的教學下,學生學習仍然頗為被動。受此影響,當缺少教師引導時,學生難以主動投入到泰語閱讀中。所以,學生泰語閱讀學習不具有連續(xù)性,從而影響其泰語能力的發(fā)展。對此,泰語教學工作者可將任務驅動法與互動式教學法進行有效結合,以促進學生泰語能力的發(fā)展。簡單來說,就是在既定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圍繞實際教學內(nèi)容設計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任務,由學生與他人合作完成,使學生在與周圍同學的互動中有所提升。以航空為主題的閱讀文本為例,這類文本通常以生活常見的航空場景為中心展開文本內(nèi)容,如客艙事故安全處理、旅客服務等。在此教學中,設計“以閱讀文本為參照設計情景劇,并進行表演”的任務,將其發(fā)布給學生。學生接到任務后自行尋找小伙伴合作進行情景劇的創(chuàng)編與表演設計,這其中難免會與小伙伴發(fā)生思維、觀念上的碰撞。學生通過合作對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并完成任務,從而實現(xiàn)自我能力的提升。
五、結對幫扶,全面發(fā)展
由于學生個人能力、態(tài)度以及學習基礎的不同,他們在泰語閱讀課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為推動所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幫助其補足泰語閱讀學習上的困難,泰語教學工作者有必要建立互助學習伙伴制度,開展結對幫扶。具體來說,就是由泰語學習、表達、交流能力強的學生與這幾個方面能力較差的學生結對子,以點帶面。結對幫扶中,泰語教學工作者應當考慮以下問題:一,學生間是否有良好的同伴關系。因為結對幫扶是長期性的,而學生進行泰語閱讀引導時也要經(jīng)歷一定的適應過程,當學生間存在良好的同伴關系時,被幫助的學生就會表現(xiàn)出積極的態(tài)度,樂于接受幫助,并很快適應這樣的學習方式,這有利于提升泰語閱讀教學效能。其二,學生在泰語閱讀的哪些方面存在困難。要求幫助者對被幫助者的閱讀學習過程進行記錄,分析其閱讀困難,從而進行有針對性地閱讀引導。
六、開展活動,強化互動
泰語閱讀活動是對閱讀課程教學的延伸,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有積極作用,也有利于推動互動式教學的實施。對于泰語教學工作者而言,有必要開展多元化的閱讀活動,以強化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例如,開展游戲、對話形式的閱讀活動,突出語言的功能性?;顒右唬鹤杂山徽?。兩人一組共同閱讀同一篇涉及日常慰問寒暄等內(nèi)容的文章,并圍繞這一篇文章運用泰語進行自由交談?;顒佣焊栉鑴”硌?。學生事先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創(chuàng)編歌舞劇,并進行合作表演。活動三:你畫我猜。一個學生快速閱讀一個泰語短篇,并將其描寫場景畫出來,其他學生猜測短篇內(nèi)容主題,同時用泰語進行表達。
結語
互動式教學法對泰語閱讀課程教學效能的提升有積極作用,作為泰語教學工作者,應當立足于實際,把握該方法的應用優(yōu)勢,從教學內(nèi)容、學生學情、學生發(fā)展需要等方面入手,將互動式教學法合理運用于閱讀教學中,從而推動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言瑤.基于"交際語言教學法"的泰語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 2017(30).
[2]吳其艷.互動式教學法在泰語閱讀課程中的應用[J]成長·讀寫月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