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楊顯超,葛菲菲,李鑫,楊德全,沈海瀟,鞠厚斌,王建,趙洪進
(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103)
豬流感(swine influenza,S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典型癥狀為豬突然發(fā)病,短期發(fā)熱、食欲不振、嗜睡、咳嗽、呼吸困難及鼻腔流出分泌物等[1]。SI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春和秋季多發(fā),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的豬對該病均易感染。1930年Shope首次分離鑒定了經(jīng)典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一般認為人流感病毒具有宿主限制性,很少跨越種間屏障在另外的宿主群內(nèi)建立穩(wěn)定的譜系。但由于豬體內(nèi)呼吸道上皮細胞同時具有人流感病毒受體唾液酸α-2, 6半乳糖苷和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受體唾液酸α-2, 3半乳糖苷,因此豬既可以感染人流感病毒又可以感染AIV,被認為是禽、豬、人等不同流感病毒基因 重配的“混合器”[2-3]。
目前在豬群中流行的SIV主要有H1N1、H1N2和H3N2三種亞型。其中H1N1亞型SIV主要包括經(jīng)典SIV、歐亞類禽H1N1 SIV、類人H1N1 SIV和2009 H1N1 SIV[4]。本研究從上海地區(qū)某豬場豬群的鼻腔中分離得到6株H1N1亞型SIV,選擇其中1株將其命名為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并對分離株進行病毒形態(tài)學、紅細胞凝集特性、部分理化特性、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經(jīng)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序列測定等研究。
1.1.1 樣品來源
2017年12月12日,從上海某豬場收集到疑似SIV癥狀豬的鼻拭子18份,冷藏,24h內(nèi)送至實驗室。
1.1.2 試劑
1.2.1 樣品檢測
將采集的豬鼻拭子樣品經(jīng)A型流感病毒通用型熒光RT-PCR試劑盒檢測,陽性樣品用于病毒的分離。
1.2.2 病毒分離
將經(jīng)熒光RT-PCR檢測結(jié)果為A型流感病毒陽性的豬鼻拭子樣品進行病毒分離。鼻拭子緩沖液5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經(jīng)0.22 μm微孔濾膜過濾后,置-80 ℃凍存?zhèn)溆?。待MDCK細胞長滿單層后,將處理好的病料樣品接種至細胞單層,置于37 ℃吸附1 h,換上維持液(HDMEM+2%FBS)37 ℃、5 %濃度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5~7 d,凍融3次收集病毒上清液。上清液再接種10日齡SPF雞胚,尿囊腔接種0.2 mL/枚,每份樣品接種3枚雞胚,37 ℃培養(yǎng)72 h,棄去24 h內(nèi)死亡的雞胚,收集剩余未死或死亡雞胚的尿囊液,并經(jīng)SPF雞胚盲傳2代。
1.2.3 病毒鑒定
血凝素凝集試驗:對收獲的第一代細胞上清液、第二代和第三代雞胚尿囊液進行血凝素凝集試驗。
第六項工作是課程評價。在課程評價時,須注意處理好過程與結(jié)果、個人與小組、規(guī)范與創(chuàng)新、階段與整體幾對關(guān)系。
病毒電鏡觀察:將血凝陽性的第三代病毒尿囊液液經(jīng)0.22 μm微孔濾膜過濾處理,送至華東師范大學,進行磷鎢酸負染、透射電鏡觀察其形態(tài)和大小。
HA和NA序列的測定:參照文獻提供的方法擴增分離株的HA和NA片段[1],HA節(jié)段的引物序列為:5′-AGCAAAAGCAGGGG-3′/5′-AGTAGAAACAAGGGTGTTTT-3′;NA節(jié)段的引物序列為:5′-AGCAAAAGCAGGAGT-3′/5′-AGTAGAAACAAGGAGTTTTTT-3′,其中HA片段大小為1 778 bp,NA片段大小為1 466 bp。將RT-PCR產(chǎn)物電泳,經(jīng)凝膠回收,按pMD 18-T載體說明書進行連接、轉(zhuǎn)化,陽性克隆送桑尼生物有限公司測序。
HA和NA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遺傳演化分析:將HA和NA核苷酸序列經(jīng)NCBI檢索,進行同源性分析;借助DNAStar軟件中的MegAlign程序進行進化分析并繪制系統(tǒng)發(fā)育樹,確定病毒HA和NA亞型。
1.2.4 病毒特性研究
紅細胞凝集試驗:測定分離株對雞、人O型、牛、豬、兔、綿羊和馬等紅血球(10 mL/L)的凝集活性[6]。
血凝素熱穩(wěn)定性試驗:將分離株分為9組,分裝于9個滅菌離心管中,置56 ℃水浴中分別處理0、5、15、30、60、90、120、150 min及過夜,處理后離心管迅速置于4 ℃冰箱5 min,分別測定其血凝效價[5]。血凝素熱穩(wěn)定性判定方法:設(shè)定血凝活性下降2個滴度的時間為T1,當T1≤ 5 min時為熱不穩(wěn)定型;當T1=15 min時為中等熱穩(wěn)定型;當T1≥ 30 min時為熱穩(wěn)定型。
耐熱性試驗:分離株分為7個組,每組1 mL,于50 ℃水浴作用10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60 ℃水浴作用10 min、20 min和30 min,每個處理接種3枚雞胚,37 ℃培養(yǎng),收集24~96 h死亡或未死亡雞胚的尿囊液,測定血凝效價。病毒耐熱性判定方法:設(shè)定水浴作用的時間為T2,當T2≥30 min病毒存活,則判定為該溫度下耐熱,否則為不耐熱[5]。
乙醚敏感試驗:取含SIV病毒的雞胚尿囊液1 mL,加入0.25 mL乙醚,4 ℃作用24 h,同時用滅菌生理鹽水代替乙醚作對照,每個處理接種3枚雞胚,37 ℃培養(yǎng),收集24~96 h死亡或未死亡雞胚的尿囊液,測定其血凝效價[5]。
氯仿敏感試驗:取含SIV病毒的雞胚尿囊液,分為2組,每組1 mL,一組加入終濃度為48 mL/L的氯仿,4 ℃作用10 min;另一組用滅菌生理鹽水代替氯仿作對照,每個處理接種3枚雞胚,37 ℃培養(yǎng),收集24~96 h死亡或未死亡雞胚的尿囊液,測定其血凝效價[5]。
耐酸性試驗:取含SIV病毒的雞胚尿囊液,等量分裝為2份,一份用0.1 mol/L鹽酸調(diào)至pH 3.0,室溫下作用3 h,再用56 g/L NaHCO3溶液將pH值調(diào)至7.0;另一份加入滅菌生理鹽水,同樣室溫下放置1 h,以上2份尿囊液經(jīng)10倍稀釋后,每個處理接種3枚雞胚,37 ℃培養(yǎng),收集24~96 h死亡或未死亡雞胚的尿囊液,測定其血凝效價[5]。
1.2.5 雞胚半數(shù)感染量(EID50)的測定
病毒用PBS緩沖液10倍倍比稀釋至10-12,接種10日齡SPF雞胚,每個稀釋度接種6枚,0.2 mL/胚,37 ℃培養(yǎng),每隔8 h照胚1次,收集24~96 h死亡或未死亡雞胚的尿囊液,分別測定血凝效價,病毒效價大于等于4 log2的尿囊液判為陽性[8]。按Reed-Muench法[9]計算EID50。
經(jīng)A型流感病毒通用型熒光RT-PCR試劑盒檢測,18份豬鼻拭子樣品中有6份為SIV陽性。
將6份SIV陽性豬鼻拭子樣品進行病毒分離,其細胞培養(yǎng)液和雞胚尿囊液均有血凝性,選擇其中1株病毒命名為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經(jīng)測試后其血凝價分別為4 log2、5 log2和5 log2。
在電子顯微鏡下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病毒粒子為圓形、橢圓形及多型性,直徑大小為80~120 nm(圖1)。
對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進行HA和NA基因的測序,將序列上傳至GenBank,登錄號分別為MG983997(HA)和MG983999(NA)。利用GenBank中的BLAST工具查找與其HA和NA基因片段開放閱讀框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的毒株,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該分離株的HA基因片段與分離自中國的A/swine/Jiangsu/49/2012(H1N1) HA基因片段(登錄號:KP404348.1)同源性最高,達到98%;NA基因片段與分離自中國的A/swine/Shanghai/3/2014(H1N1) NA基因片段(登錄號:KM594558.1)同源性最高,達到97%。
將HA和NA基因的序列分別與來自GenBank的經(jīng)典型豬H1N1、類人型豬H1N1、類禽型豬H1N1和2009 H1N1分支代表毒株進行比對,繪制系統(tǒng)發(fā)育樹。結(jié)果表明,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HA(圖2A)和NA(圖2B)基因片段均屬于類禽型豬H1N1的進化分支。
圖1 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病毒的電鏡觀察
注:黑色實心三角代表分離株
在測試SIV分離株對7種紅細胞凝集作用的試驗中,連續(xù)三代病毒都對雞紅細胞、人O型紅細胞和豬紅細胞有凝集作用,牛、羊、兔和馬紅細胞均無凝集作用(表1)。
表1 SIV分離株對7種紅細胞的凝集作用 log2
SIV分離株在56 ℃水浴5 min,其血凝價未下降;水浴30 min后,其血凝價下降1個滴度,其血凝素為熱穩(wěn)定型(表2)。
對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進行耐熱性鑒定,病毒在50 ℃時都表現(xiàn)為耐熱型(表3),在60 ℃時表現(xiàn)為不耐熱型(表4)。
病毒經(jīng)乙醚、氯仿和酸有機溶劑處理,接種雞胚96 h后,發(fā)現(xiàn)SIV分離株對乙醚、氯仿和酸均為敏感(見表5)。
將SIV分離株稀釋后分別接種雞胚,不能導致雞胚的死亡。經(jīng)測定,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第三代尿囊液的EID50為1×10-4.75/0.2 mL。
表2 血凝素熱穩(wěn)定性試驗
毒株不同時間血凝素熱穩(wěn)定性/min0515306090120150過夜熱穩(wěn)定性A/swine/Shanghai/1205/2017555420000熱穩(wěn)定型
表3 50 ℃耐熱性試驗
毒株10 min20 min30 min60 min耐熱性A/swine/Shanghai/1205/20173/33/33/33/3耐熱型
注:A/B,A表示處理后的分離株接種雞胚后其尿囊液HA陽性數(shù),B表示雞胚的接種數(shù)。下同
表4 60 ℃耐熱性試驗
毒株10 min20 min30 min耐熱性A/swine/Shanghai/1205/20172/30/30/3不耐熱型
表5 經(jīng)不同方法處理后病毒對雞胚的感染率
毒株組別乙醚氯仿酸A/swine/Shanghai/1205/2017處理組0/30/30/3對照組3/33/33/3
本研究對上海某疑似感染SIV的豬場豬鼻拭子樣品進行了SIV的熒光RT-PCR檢測,對陽性樣品進行了病毒分離,并分離到6株SIV,選擇其中1株將其命名為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采用血凝試驗、電鏡觀察、血凝素和神經(jīng)氨酸酶測序等方法對該分離株進行了鑒定和病毒特性研究。分離株在常溫下對雞紅細胞、人O型紅細胞和豬紅細胞具有凝集活性,對牛、羊、兔和馬紅細胞無凝集活性,符合豬流感病毒特性[10]。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屬于血凝素熱穩(wěn)定型,耐50 ℃高溫,但對60 ℃敏感;對乙醚、氯仿和酸敏感,一般消毒劑均能將其滅活,與已報道的豬流感病毒特性一致[11]。A/swine/Shanghai/1205/2017(H1N1)對SPF雞胚無致死性,因此認為其對SPF雞胚為低致病性[12]。研究結(jié)果表明,上海地區(qū)豬群中存在對環(huán)境具有較強耐受性,且對雞胚低致病性的A型H1N1亞型豬流感病毒。
根據(jù)以往的SIV分離與鑒定的經(jīng)驗,本研究將待分離樣本首先進行MDCK細胞培養(yǎng),再進行SPF雞胚傳代,獲得了SIV分離株。臨床實踐中,豬群SIV感染多為一過性,且10日齡SPF雞胚購買后還需要繼續(xù)孵化,樣本保存時間較長不利于SIV的分離,使用MDCK進行初步的培養(yǎng)有利于提高SIV分離效率。同時SIV在細胞中增殖滴度沒有在SPF雞胚中高,且病毒的血凝活性容易丟失,因此病毒的增殖和保存都在SPF雞胚中完成。本研究中SIV病毒分離方法的優(yōu)化有效地提高了病毒的分離效率,也保證了病毒的滴度,為今后SIV的分離提供了幫助。
豬被認為是禽流感病毒(AIV)對人的適應(yīng)過程的中間宿主或是作為遺傳學上重配病毒的“混合器”[13]。因此,及時掌握我國豬群中SIV的感染情況,加強豬群中流感病毒的檢測,制定合理科學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學意義。本研究從上海地區(qū)的豬群中分離到類禽型A型H1N1亞型SIV,雖然進行了初步的病毒特性研究,但是病毒是否會在豬群中持續(xù)演化和重配進而傳染給人,以及是否會對豬造成更嚴重的致病性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