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摘要:分享閱讀是一種互動模式的閱讀,是教師根據(jù)小學英語知識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運用分享閱讀教育方法開展的一種開放性、趣味性的閱讀活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分享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先進行朗讀示范,接著逐步提高學生參與閱讀的程度,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并逐步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水平。本文主要從科學選擇分享閱讀文本、有效創(chuàng)設生動問題情境、循序漸進開展分享閱讀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同行可以根據(jù)實際閱讀教學情況運用分享閱讀模式教學。
關鍵詞:分享閱讀;小學英語;閱讀文本;問題情境;逐步推進
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閱讀目標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大部分英語教師仍會采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由教師主導整個課堂閱讀過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相關英語單詞、句型與語法知識,這樣無法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無法創(chuàng)設積極活躍的英語課堂氛圍,導致英語閱讀教學效果不佳。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新的理念指引下,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嘗試分享閱讀教學,通過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閱讀,營造積極活躍的閱讀氛圍,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更好地發(fā)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科學選擇分享閱讀文本
對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而言,閱讀文本是最為核心與最為基礎的內(nèi)容,教師嘗試運用分享閱讀的方式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首先需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詞匯量、英語識讀能力與認知能力,科學選擇適當?shù)姆窒黹喿x文本。在選擇閱讀文本時,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根據(jù)針對性、多樣性、實用性與趣味性的原則,選擇適合分享閱讀的閱讀文本,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選擇以下三類文本材料。
例如:一是選擇教材中的閱讀文本材料,比如關于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的“Unit3——My Day”的單元,在學習完成前面的關于一天生活的表達之后,教師可以選擇“Cartoon time”板塊的內(nèi)容,以此為基礎開展分享閱讀教學,這則關于小老鼠做夢的貓鼠對話短文,趣味性十足,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從中學到很多關于時間提問和回答的內(nèi)容,同時還可以選擇“Song time”板塊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在歌唱中掌握“When do you get up?”句型及其短語。除了選擇課內(nèi)的閱讀文本材料之外,教師還可以選擇或者創(chuàng)設一些兒歌、童謠、童話和寓言故事等,這些豐富而生動的情境閱讀文本材料,能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對開展分享閱讀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效創(chuàng)設生動問題情境
對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分享閱讀而言,要想更好地提高閱讀教學效果,需要根據(jù)選擇的分享閱讀文本內(nèi)容,引入與之相關的各類圖片、文本信息、音頻、動畫等資源,將它們靈活組合制作成PPT教學課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工具展現(xiàn)在大屏幕上,并根據(jù)展示的內(nèi)容提出相關問題,從而有效創(chuàng)設生動問題情境,為開展分享閱讀教學活動打下良好基礎。
例如:對于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的“Unit3——My Day”的單元“Cartoon time”板塊的閱讀材料,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選擇動畫片《貓和老鼠》的相關片段,選擇這個閱讀材料的圖文組合內(nèi)容、音頻材料,將它們統(tǒng)一起來制作PPT教學課件。在小學英語的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展示《貓和老鼠》的相關動畫片段,以此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導入這段閱讀材料。接著教師可以展示這個閱讀主題的圖文組合內(nèi)容與音頻內(nèi)容,讓學生邊聽邊跟讀,并畫出其中的主要詞匯與短語。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默讀三遍,并試著與同桌一起對話,互相翻譯這段話的意思,再思考以下幾個問題:What is the name of the cat? What food does the mouse see? Does the mouse eat the cake? 在提問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探討,在此過程中更好地進行分享閱讀。
三、循序漸進開展分享閱讀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展分享閱讀教學,一般分為三個步驟:閱讀開始前、閱讀過程中、閱讀之后。小學英語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科學合理地運用分享閱讀材料與學生一起閱讀,積極地指導學生更好地閱讀,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在閱讀開始前,主要是讓學生根據(jù)閱讀文本,在生動的情境下畫出閱讀文本中的詞語和句型,為正式進行分享閱讀和回答問題打基礎。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答相關問題,之后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評價和總結,接著指導學生閱讀和翻譯整段話,由教師朗讀指導逐步過渡到學生自主朗讀,并讓學生若干人組成一組模仿對話。在閱讀之后,主要是為了提高分享閱讀效果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選擇相關文本,讓學生自主閱讀和解決問題,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
例如:對于上面的“Cartoon time”板塊的閱讀材料,閱讀開始前主要是讓學生畫出“When do you have……”和“What time is……”等句型,以及畫出“have dinner”和“get up”等短語,從而為分享閱讀打好基礎。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應該啟發(fā)和指導學生,比如針對上面的三個問題答案是“Sam” “cake”“ No,Because it is dreaming”,接著可以讓學生試著翻譯這段對話,以及指導學生模仿老鼠和貓的對話。最后,教師還可以引入一篇其他的短文,指導學生試著進行自主閱讀,促進學生更好地學會分享閱讀。
四、結語
綜上所述,關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嘗試運用分享閱讀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jù)分享閱讀的主要內(nèi)容,結合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目標,通過科學選擇分享閱讀文本,有效創(chuàng)設生動問題情境,循序漸進地開展分享閱讀,更好地引導與促進學生進行分享閱讀,從而提高小學生英語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艷麗.課內(nèi)外銜接式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探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7(3).
[2]鄒佳華.分享閱讀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2).
[3]馮慧芳.淺談小學英語分享閱讀[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2(24).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