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本年
【摘 要】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從閱讀素材的甄選和閱讀的方法兩方面入手,探討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提高效率? 有效途徑
一、閱讀素材的甄選
1. 詩歌。我還記得第一節(jié)閱讀課,我?guī)е鴮W生走進了汪國真的詩歌世界。首先,我自己很喜歡汪國真的詩歌,激人奮進、滿懷壯心,積極前行,像一抹暖陽;其次,詩歌本就是中國國粹,有著無窮的魅力,在朗讀上也能激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喜歡上閱讀課。我選了汪國真的11首詩歌,其中重點在《只要明天還在》《熱愛生命》,學生自薦朗讀,全班齊讀,我沒有忍住,也范讀了一下,頓覺激情澎湃,好像回到了青蔥卻活力四射的學生時代。看著學生的神情,聽著學生動情的朗讀,不禁喜從心生。就著詩歌的這股熱勁,接下來的閱讀課分別帶著他們一起賞讀了冰心的幾首小詩,其中我特別喜歡《紙船》。朦朧詩派的代表詩作,如顧城的《一代人》、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致橡樹》……帶領學生不斷去探索詩歌的魅力場景,去體會環(huán)同的酸甜苦辣。
2. 散文。散文與詩歌不同,形散神不散。散文是最能與學生的寫作相關(guān)聯(lián)的,散文也更能與現(xiàn)今的學生拉近距離。因而,閱讀課必然少不了散文的身影。我首先選取了我最喜歡的林清玄的散文,林清玄的散文多關(guān)注身邊的人,特別是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的勤勞、樸素、樂觀、堅韌,往往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林清玄帶有禪意的文字也深深吸引著我的目光,百讀常新,歷久彌香,如《鴛鴦香爐》《木魚餛飩》《百合花開》《桃花心木》,像在聆聽一位哲人的訴說,淺顯易懂、發(fā)人深思。其次是朱成玉的散文,初識他的文字是在《祖母是一片不知名的落葉》《蔓延的花香》《心底的照片》,朱成玉的文字關(guān)注人們已被忽略的角落或是不被人們長提及的情感。文字雖不華麗,卻甚為勾人魂思。
以上兩位是我一開始重點推薦的,慢慢地,一些名家散文的名篇名作也陸續(xù)地成為我與學生閱讀的精神食糧,如朱自清的散文,張曉風唯美的文字,畢淑敏的提醒,琦伊的筆下沉淀……
3. 學生的創(chuàng)作。這里學生的創(chuàng)作,既指學生的作文,經(jīng)過幾次修改之后,比較成熟的文字,讀給學生聽,既有美的感受,又能對作文的提高有所幫助,畢竟讀、寫不分家。還指學生寫作的詩歌、周記等非學校硬性寫作要求之下的原生態(tài)創(chuàng)作,對學生的習作進進行鼓勵支持。還指學生推薦的美文,因為總是老師一個人去找閱讀的美文素材的話,短期還可以,長期的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我推薦的美文標準是一定要對學生的作文有一點啟示,選材、立意、語言、結(jié)構(gòu),有一點啟發(fā)就可以。
二、閱讀的方法
1. “讀”出美感。閱讀課,不讀出聲,不有感情朗讀只能是“偽”閱讀。只有朗讀才能煥發(fā)起文字的魅力,與文字真正對話。當然,有時到圖書館去,有時對一些中長篇小說的閱讀,是要默看的,這另當別論,只是不要在閱讀課上忘記朗讀這項有意義的活動。
提到的汪國真的詩歌,我記得當時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用來賞讀,學生們很是活躍,兩個班級都是如此。我準備了視頻的示范朗誦,從網(wǎng)上下載的,卻在課堂上刻意未用。那樣的朗讀確實在音準上,標準上規(guī)范、到位,我卻認為是對學生個體朗讀的限制,每個人有自己的朗讀體驗,可能學生的朗讀技巧上有所欠缺,但是可以用情感來彌補。我會喊課堂上從未主動舉手讀書的同學,用他的情感體驗來朗讀,欠缺的地方加以必要的指導,如輕重緩急,如抑揚頓挫,當他一遍遍地朗讀之后,改變必然不小,我會拿著相機用錄像記錄下他的朗讀片段。朗讀可以喚起學生心底對文字的熱愛,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語文課離不開朗讀。
2. “悟”出美感。閱讀并非是讀完而已,并非只是走馬觀花,必然要有收獲。例如,向?qū)W生推薦了喬葉的《生活常常是如此之美》“他們常常讓我感覺到這個平凡的世界其實是多么可愛,這個散淡的世界其實是那么默契,而看起來如草芥-樣的生命種子,其實是那么堅韌和美麗?!币龑W生拓展視野,多關(guān)注小人物,勞動人民。
學生推薦的文章也要在后面附上推薦理由,是特別喜歡文章的語言,還是結(jié)構(gòu),還是選材、主旨?;蚴怯懈卸l(fā)、觸文生情。
閱讀課上,可以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情感,形式上可說可寫。說的話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也是通過閱讀應讓學生得以提高的能力之一,有的中學生羞于表達,怯于發(fā)言,通過閱讀課這個平臺,通過文字這個橋梁,讓他能找到改變的契機。寫的途徑主要在下面來談。
3. “寫”出美感。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比缭陂喿x汪國真詩歌時,課后布置的作業(yè)即為模仿寫作,學生在課堂氛圍的激勵下,在本身青年的創(chuàng)作熱情下,還是佳作頻出的。在下一次閱讀課就會進行展示閱讀。
只有閱讀的長期積累,學生才會形成對語文語感的積淀,才會不“怕”作文。廣泛閱讀才能打開眼界和思路。從他人的思想中受到啟發(fā),獲得靈感,從而有新的發(fā)現(xiàn),推陳出新,寫出有品位的文章,這是一條養(yǎng)成作文能力的途徑。如《如水的月光》,作者的寫作思路對學生寫作有很大啟發(fā)?!拔摇北环值轿鞔?,苦悶、壓抑,對他人懷有不解,對世界缺乏關(guān)愛的懷抱。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困難、瓶頸、不順等。地下室的昏暗燈光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家人面對困難,展現(xiàn)出的積極心態(tài),陽光般的溫暖掃除了我的陰霾,也正如我們的生活中會碰到幫助我們走出陰影的人、事或是景,帶給我們內(nèi)心的啟迪,教會我們成長道路上要樂觀。這樣的閱讀除了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還能對作文有潛移默化地影響。
總之,我們作為語文教師,應重視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來擴大學生閱讀面,增加學生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品位。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從而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讓閱讀成就校園一番美妙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