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小學六年應當讓學生的閱讀量達到100萬字。要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科學對其實施課外閱讀指導。新課改的持續(xù)推進,大語文理念開始普及,積極組織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將有價值的課外書籍推薦給學生,也成了越來越多語文教師的選擇。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對此問題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對小學生來說,課外閱讀能夠很好地充實和豐富其課余生活,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其對語文知識有了基本的掌握,對語文這門學科也有了一定的認知與了解,他們所具備的知識完全可以讓其實現自主閱讀。因此語文教師應當給小學高年級學生帶來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讓他們能夠接觸更多的課外閱讀材料,以豐富其積累,開拓其視野,為其未來的學習打好基礎。
一、 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語文這門課程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僅僅憑借教材中的知識點逐漸難以滿足高年級學生逐漸增長的求知欲,如果不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課外閱讀指導,其知識面與視野必然會受到限制,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難以提高。從當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看,信息時代的來臨讓越來越多的信息傳媒進入到學生的視野,也吸引了他們的眼球,目前很多小學生的課余時間都放在了電視、手機甚至電腦上,如此一來他們就失去了本應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另外現代信息的多元化與廣泛性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學生,大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無法產生興趣,少部分學生即便有時間參與課外閱讀活動,但由于教師并未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導致其閱讀行為較為盲目,失去了應有的效果。目前市面上的書籍囊括了各種內容,內容也十分豐富,有積極向上的,也有消極落后的,若教師不予以引導和干涉,學生盲目選擇書籍,不僅無法發(fā)揮出課外閱讀的功能,更嚴重的還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求知欲探索與十分強烈,迫切希望能夠開闊視野,因此對語文教師而言,怎樣科學的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 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一)教會學生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有很多,必須結合閱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來指導其正確的閱讀方法。比如說泛讀屬于最普遍的一種方法,要求對閱讀內容大概進行瀏覽,這一方法主要針對報紙、雜志等內容,目的是為了獲取其主要內容,了解其中的有價值信息即可;而速度屬于小學生較為常見的一種閱讀方法,需要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其中,這一閱讀方法往往帶有較強的目的性,對課外閱讀材料應用速度法,可以在短時間內概括提取其中心思想,尋找問題的答案,對整個閱讀材料進行梳理;另外是精讀法,這種閱讀方法無需將整個文章進行通篇閱讀,指導學生能夠選擇和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行精讀,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認真閱讀。精度的目的在于對文章中的優(yōu)美詞句、深刻含義等細細品味。
(二)組織開展讀書活動
多元化的讀書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定期組織諸如讀書報告會、演講比賽、藏書分享會以及讀書筆記展示活動;或者選擇晨讀或課前5分鐘的時間讓班內學生按學號進行讀書匯報演講。例如說組織主題班會讓學生朗誦優(yōu)美詩歌散文,要求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詩詞進行朗誦,并說一說自己的閱讀體驗,借助于樹立讀書模范,頒發(fā)獎品等方式來激發(fā)其參與積極性;借助于開展“我的讀書故事”交流活動,不僅能夠訓練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讓他們將自己認為好的課外書籍推薦給其他同學;通過讀書筆記展示活動來將每一位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思考、感受等呈現出來。
(三)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
好的習慣是通向成功的橋梁,課外閱讀也是這樣,唯有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夠促進課外閱讀效率的提升,通常來說我們應當要求學生養(yǎng)成如下習慣:一是能夠自己制定讀書計劃,合理設計讀書時間,通常晨讀的效果最佳,無論早晚,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擬定計劃;二是培養(yǎng)學生動筆讀書的習慣,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隨手記錄優(yōu)美詞句,讀完之后第一時間寫下閱讀感受,讓學生循序漸進,逐漸豐富其積累;三是要教會學生閱讀時保護好眼睛,間隔30到40分鐘就稍微休息,避免躺在床上或走路看書;四是指導學生閱讀時必須循序漸進,從淺到深,課外書籍的選擇可以從易到難,從童話故事到寓言成語再到散文詩詞;五是要讓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貴在精,也在多,選擇有價值的課外讀物,在不斷增加閱讀量的基礎上也能夠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四)課內外閱讀銜接
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接受閱讀的陶冶,在潛移默化中埋下閱讀的種子。例如說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很多學生都折服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于是我們和學生共同討論交流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用到的各種計策,讓學生課后收集整理和諸葛亮相關的資料,同時閱讀《三國演義》。隨后組織開展了“我心中的諸葛亮”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諸葛亮的印象,列舉出他在《三國演義》中最為難忘的一次計謀,和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作為老師,我們無法完全控制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應當善于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促進課內外閱讀的銜接,牢牢抓住課本學習與課外閱讀的共通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 結語
總而言之,課外閱讀對高年級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怎樣在其閱讀時提供科學的指導是廣大語文教師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為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應當從小學生的身心發(fā)育規(guī)律出發(fā),傳授其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課內外閱讀銜接和定期組織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等方式,盡可能激發(fā)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郭藝蘭.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學周刊,2020(2):110.
[2]黃曉虹.芻議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J].新教師,2019(6):34-35.
作者簡介:
賴雪慶,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南寧市江南區(qū)延安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