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整理分析法等對鎮(zhèn)中心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通過對學生BMI、肺活量、50米跑 、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50米*8以及視力狀況等這幾項數據指標的分析,針對鎮(zhèn)中心小學小學生存在的體質健康問題,提出必須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學校體育,保證學生一定量體育鍛煉時間,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以改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關鍵詞】學校體育;鎮(zhèn)小學生;體質健康;影響
引言
學生是學校體育過程構成的基本要素,學生是學校體育的對象,又是學校體育的主體。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潛能、學習積極性、認知能力直接制約與影響學校體育的效果和質量;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是促進學生身體發(fā)展,對促進學生身體發(fā)展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促進身體形態(tài)正常發(fā)育、全面發(fā)展體能、提高機能水平、提高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以鎮(zhèn)中心小學為例,通過對學生的各項體質健康檢測項目:BMI、肺活量、50米跑 、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50米*8往返跑和視力狀況進行分析,了解鎮(zhèn)中心小學的學生存在的體質健康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措施,以改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1.體質健康的定義
體質指的是人體的質量,它是人體在先天的遺傳性和后天獲得性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心理發(fā)展、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綜合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征。體質包括人體的體格、體能、生理機能、適應能力和精神狀態(tài)等內容的發(fā)展水平。
體質健康的標志主要是:
(1)身體健康,主要臟器無疾病。
(2)體形態(tài)發(fā)育良好,體格健壯,體型勻稱。
(3)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和運動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生理機能。
(4)有較強的運動能力和勞動工作能力。
(5)心理發(fā)育健全,情緒樂觀,意志堅定,有較強的抗干擾、抗刺激的能力。
(6)對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2.學生體能發(fā)展的主要特點
體能,即運動員身體素質水平的總稱。即人體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包括與健康有關的健康體能和與運動有關的運動體能,可以說體能是體質的體現。各項體能發(fā)展敏感期:
通過表1,可以看出體能的發(fā)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表現出明顯的年齡特征和性別,差異。男女學生體能的發(fā)育速度不同,表現出明顯的波浪性和階段性。在體能發(fā)展過程中,不僅存在一個連續(xù)的增長速度較快的時期,而且還有一個體能發(fā)展的敏感期,即體能增長較快的的年齡階段,稱為體能發(fā)展的敏感期。各項體增長的速度有快有慢,出現高峰期的時間有有早有晚,因此各種體能的發(fā)展的順序也是有先有后的。另外通過表(1)可以看出,體能各項指標發(fā)展敏感期都在小學階段。因此改善和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小學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時期。
3.研究分析
3.1鎮(zhèn)中心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的現狀研究分析
經過對鎮(zhèn)中心小學217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進行實際調查測量,現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獲得數據對鎮(zhèn)中心小學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研究分析。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結果顯示:是鎮(zhèn)中心小學2015學年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測量獲得的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統(tǒng)計表。全校有217名學生(男生117名、女生100名),大多數學生達到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針對每項指標進行分析,如下所示:首先 BMI(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亦稱克托萊指數, 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BMI=體重(千克)/身高(米)?),它通過體重與身高的比例關系,作為相對體重或等長體重反映人體的圍、寬、厚度以及機體組織密度,又稱作肥瘦系數。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身體的充實度,指數越大相對體重越大。通過表2的比值可以看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生長發(fā)育存有嚴重問題。一到六年級每年級都有接近20%的學生沒有達標,反應出這部分學生的發(fā)育水平達不到正常值。通過調查得出學生BMI不達標,基本是由于身體肥胖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學生的體育運動時間不夠充分,身體得不到鍛煉。
(1)鎮(zhèn)中心小學學生的視力狀況。當今社會對學生的視力情況十分關注,據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fā)病率為8.5%。三年級近視率比較高,達到了11%,其他年級近視率也比較高。通過調查分析,導致小學生近視的主要原因:①作業(yè)做的太晚,睡眠不足。②過度地看電視、玩電腦;③學生做眼保健操不認真,動作不規(guī)范。④學生家長對孩子期望質過高,小學畢業(yè)都想升入好的初中,在家學習時間長,戶外活動時間少。
(2)鎮(zhèn)中心小學開設的體育活動情況。學校通過體育課和各項體育活動(如:大課間活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冬季長跑活動、課外文體活動、乒乓球、跳繩、拔河等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確保了學生每天1小時的鍛煉時間,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
除結果顯示鎮(zhèn)中心小學的課外活動除乒乓球,跳繩、以前課間操外,每周三下午設有少年宮活動,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包括樂器隊,剪紙班,鋼琴隊,還有象棋興趣小組,田徑隊。但是田徑隊的人員大都是六年級學生,且由體育教師選取隊員。經過調查了解到對于一些體育設施使用情況,學校因為怕學生出現危險,擔心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嚴禁學生接觸一些體育設施,如單杠、雙杠、云梯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體育鍛煉。另外,課間操的活動太過單調,只是圍著操場慢跑,很多學生都對這有著一定的不滿情緒;還有,學生的體育課基本集中在下午第三節(jié)或者下午,而且上課的內容有些單調,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一年級二年級,體育課根本不會受到重視。
4.結論與建議或措施
通過以上研究分析,了解到鎮(zhèn)中心小學的學生存在的體質問題,通過對學生BMI、肺活量、50米跑 、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50米*8和視力狀況進行分析,發(fā)現學生在BMI、肺活量以及耐力速度方面不合格率較高,不容忽視,其中體質檢測中成績最好合格率最高的是一分鐘跳繩。另外學生的近視率較高,尤其是三年級,達到了11%近視率,需要教師注意,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要提醒學生愛護眼睛。課外活動方面,鎮(zhèn)中心小學的課外活動開展項目很多,達到了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但是都是低體能的運動項目,如乒乓球、課間操慢跑等,這些運動項目根本達不到鍛煉身體的運動負荷。
通過以上研究分析,鎮(zhèn)中心小學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多數達到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但是也存在相當一部分同學無法達到正常指標且身體機能水平很差,因此需要積極開展學校體育,針對鎮(zhèn)中心小學開展學校體育遇到的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看法和建議:
(1)讓小場地發(fā)揮大用途;教師開動腦筋,利用有限的場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課,保證學生課堂的活動量以及負荷量,同時學校在排課時注意合理安排時間,靈活排課,改變以往舊思想——體育課只能安排在第三節(jié)或下午上課的規(guī)律,讓學生擁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進行體育鍛煉。
(2)加強家長認識并了解到學校體育對學生的益處,與學生家長共同搞好學生體育運動鍛煉;改變一些家長觀念,讓家長知道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我們可以把學生在校的體育鍛煉情況告訴家長,使家長了解其子女的體質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1]:顧淵彥.戰(zhàn)后日本體育課程改革的歷史變遷和發(fā)展新方向[J].全球教育展望(3),2001.
[2]:教育部關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 http://www.moe.edu.cn
[3]:王華倬.中國近現代體育課程史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7-37.
[4]: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