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實踐研究,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分層教學法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對分層教學法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化學;分層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18-0035-02
引 言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地應用分層教學手段,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分析了分層教學法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總結了分層教學法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
一、分層教學法概述
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和自身特點各不相同,因此,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個性品質、身心狀況、心理素質、接受程度、學習基礎、基本智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1]。基于上述原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采用同樣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將難以提升教學效果。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并布置適合這一層次學生的作業(yè),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展開評價,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增強學習成就感,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1.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對初中生而言,由于學習思維和學習方式不夠成熟,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很難直接掌握一些專業(yè)的化學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根據(jù)班級內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適當?shù)慕虒W方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調整教學方式,進而幫助學生掌握相關內容,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提升其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2.夯實學生化學基礎
化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生必須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但目前大多數(shù)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全面地了解學生,導致一部分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因此,教師應當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保證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跟上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進而提升教學效果。相關研究表明,分層教學法不僅能減輕學生的壓力,還能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3.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
自信心對于學習而言十分重要,學生只有具備相應的學習自信,才能更積極地進行之后的學習。初中化學對于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十分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失去自信心,從而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降低課堂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自信心,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通過這一方式,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提升,增強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進而更好地達成學習目標。
三、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1.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分層,進行綜合性考核
教師在正式展開分層教學之前,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進行分類,將基礎較好且對化學學習十分感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的學生分到A類;將學習能力一般、學習方法較為傳統(tǒng)的學生劃分為B類學生;最后將一些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的學生劃分為C類。分組之后,教師應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態(tài)度,在教學的過程中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不忽視C類學生,也不能偏心A類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給予C類學生更多的鼓勵,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展開基礎性的培訓,幫助其趕上學習進度,增強其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無法提升,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因此,教師必須給予學生適當?shù)墓膭?,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對其進行綜合性考核,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根據(jù)分層教學準則,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分層
雖然各學科都有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但實際上不同學生會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性特征,對知識的接受和運用能力也不一,因此,教師如果仍然以統(tǒng)一的標準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那么不僅會加大個體間的差異,也會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3]。對此,教師應考慮使用分層教學手段,按照學生的不同能力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制訂具有針對性和適用性的標準。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適當降低主動管束力,為學生預留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這樣學生便可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習能力來探索未知知識,獲得學習體驗和快感。針對能力水平一般的學生群體,教師可以以引導和鼓勵為主,讓學生在能力范圍內自主采取實驗等學習方式,并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總結出系統(tǒng)知識的規(guī)律性特征,完成對既定學習內容的掌握。對于能力稍差的學生群體,教師應主要從基礎層面著手開展教學,讓學生掌握知識基礎,如開展“氧氣備制”部分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氧氣的性質及制作原理,在理論的基礎上開展實踐操作。教師可逐步示范實驗操作流程,讓學生按照預設的步驟驗證理論,明確每個實驗步驟的意義。上述三種不同層次的教學方式,能夠分別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如此學生也能在各自能力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完成學習任務,充分拓展知識范圍,提高實踐能力,實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及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
3.結合教學實際,在復習提問和導入新課中分層
初中化學學科教師通常會使用提問的方式進行新課導入,提問的內容多與課堂待傳授的知識內容有關,這樣不僅可以輔助學生對以往的知識進行復習,同時還可以順利引出新知識,為學生進行新領域的探索奠定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不同層級學生的能力對問題難度進行分層設置,針對水平較高、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教師便可提出難度較大、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教師需設計與課堂教學核心內容有關的問題,從而強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領會效果;對于能力偏差的學生,可著重從基礎知識入手,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使其把握一般難度的知識內容。
例如,在進行“氧氣的制取”部分教學時,教師可先帶領學生回顧氧氣的化學性質,此部分問題難度較小,偏向于基礎性的知識,因此可讓能力較弱的學生群體回答;之后,可要求中等層次的學生描述實驗的具體過程和獲得的結果,總結出相應的化學知識結論;最后向能力較強的學生提出深入思考的問題,如“可燃物在氧氣中與空氣中的燃燒現(xiàn)象存在差異,原因在哪里?”“鐵絲在氧氣中能夠燃燒,而在空氣中卻不能,原因是什么?”并讓學生通過上述問題的結論總結出相關的化學特征,以此加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分層次設置問題能夠有效檢驗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不會給學生造成心理負擔。在學生準確回答出問題后,教師還應及時給予肯定,讓學生逐漸樹立學習自信,促進學生的進步。
4.開展分層評價,加強教學指導
課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積極評價,對學生成績的提升具有更為直接的推動作用[4]。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足之處,以此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優(yōu)化學教學效果。通常教師會以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方式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練習和記憶,對作業(yè)的完成情況進行檢驗,并將此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在分層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群體制訂難度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力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自我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水電解”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為能力較強的學生設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如如果負極電子流入水中,能夠產(chǎn)生哪些離子反應,正極電子從水中流失會產(chǎn)生哪些離子反應等。學生會沿著教師的問題思路進行深入的探索,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針對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便可設置難度較為適中的問題,如水電解后兩個電極的現(xiàn)象,以及產(chǎn)生氣體的種類等。針對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從基礎的知識點出發(fā)設置問題,輔助其進一步夯實基礎。最后,教師需分別對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學習效果的檢驗,并提出相應的評價意見,以指導學生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逐漸縮短與上一層級學生之間的差距,最終實現(xiàn)整體學習效果的提升。
結 語
總之,在有效開展化學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從而不斷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廣大教師進一步提高化學教學有效性,并為學生化學學習綜合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雷茜.試論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0):70+72.
李小兵.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24):101.
付朝軍.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15):116.
張桂榮.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學周刊,2019(07):29.
作者簡介:王青蘭(1976.6—),女,山東平度人,本科學歷,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