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琛琪
[提要] 面對人口老齡化這一世界性難題,延遲退休成為緩解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勞動力結構和養(yǎng)老保險可持續(xù)發(fā)展沖擊的可行性方案。雖然不同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程度特點不同、養(yǎng)老保險制度模式不同,但是不同國家延遲退休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標大致相同,所以具有國際比較借鑒的必要。中國目前面臨快速的復雜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相應的政策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危機。本文從國際比較視角出發(fā),對中國、美國、英國和日本的基本情況和延遲退休政策進行比較,最終為中國的延遲退休方案提出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國際比較
中圖分類號:F241.3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5月25日
一、引言
作為一個世界性難題,人口老齡化伴隨許多社會問題,如: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成本上升、社會養(yǎng)老負擔增加,等等。勞動力不足和勞動成本上升會帶來企業(yè)用工困難和產品競爭力下降等情況;社會養(yǎng)老負擔的增加會加重企業(yè)負擔、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影響經濟運行等。發(fā)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普遍比發(fā)展中國家要早。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瑞典、美國、英國、日本等其他發(fā)達國家也陸續(xù)進入人口老齡化國家行列。我國在2000年也進入了人口老齡化國家行列,并且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呈現(xiàn)出加速發(fā)展伴隨高齡化和空巢化的特點。
通過提高法定退休年齡來減少養(yǎng)老金支出,緩解由于老年人口增長帶來的社會養(yǎng)老金支付壓力,延遲退休年齡這種對現(xiàn)行養(yǎng)老保險制度進行小調整的措施被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采納。美國、英國和日本作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典型國家,從養(yǎng)老保險制度模式到延遲退休政策具有代表性,現(xiàn)有研究也多從這三個國家入手進行養(yǎng)老保險制度模式及延遲退休政策的國際比較。所以,本文選擇美國、英國和日本與中國進行比較,希望為中國延遲退休方案提出建設性建議。
二、四國基本國情比較
延遲退休方案提出是對現(xiàn)實國情的回應。一個國家的人口狀況和經濟狀況基本影響?zhàn)B老保險制度。本文在此對中國、美國、英國、日本這四個國家的人口狀況和經濟狀況作出比較。(表1)
中國近5年出生率呈現(xiàn)先上升后下降趨勢,2014~2016年緩慢上升至高峰12.95‰,然后下降至2018年達到建國以來出生率的新低谷10.94‰。近5年的人口總量呈整體上升趨勢,2018年達到13.95億人,接近14億人。梳理近五年人口狀況,發(fā)現(xiàn)我國人口基數龐大,但是近幾年出生率不高,人口自然增長率緩慢,未來青壯年勞動力數量有明顯下降趨勢,基于我國目前人口老齡化加速發(fā)展伴隨高齡化和空巢化的現(xiàn)狀,未來的養(yǎng)老問題嚴峻。
近5年國民生產總值整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GDP總量高達13.6萬億美元,穩(wěn)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增長率整體呈下降趨勢,2018年GDP增長率6.6%,實現(xiàn)了預期發(fā)展目標。與2000年以來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不同,2011年以后我國GDP增長率逐漸下降,發(fā)展速度逐步放緩,發(fā)展質量逐步提升,這一指標的變化與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密不可分。通脹增長率一直在1.4%~2%之間波動,屬于爬行的通貨通貨膨脹,沒有對物價產生嚴重影響。近5年經濟狀況體現(xiàn)我國經濟發(fā)展良好,有利于養(yǎng)老金待遇水平提高和養(yǎng)老金購買力的保證。(表2)
通過梳理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四國的人口狀況和經濟狀況,發(fā)現(xiàn)以2018年數據為基礎,美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為4.2‰,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次之為3.81‰,日本的人口增長率為-2.2‰;人口總量方面中國最大為13.95億,美國次之為3.26億人,日本為1.27億人。英國人口最少為6,602.23萬人。以2018年數據為基礎進行四國經濟狀況比較,經濟發(fā)展增長速度方面中國要遠高于美國、英國和日本;中國的通脹年增長率最低近5年保持在1.4%~2%左右,日本最低在0.47%,美國的通脹年增長率為2.13%,英國的通脹年增長率較高,為2.69%。
總體來看,雖然中國、美國、英國和日本四國目前經濟的發(fā)展狀況較好,但是未來人口狀況仍值得關注和擔憂。尤其是日本,面臨著嚴重的長期人口老齡化問題,這一點和中國的基本情況頗為相似。英國和美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曾經面臨人口負增長問題,也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
三、四國延遲退休政策比較
延遲退休政策是對本國養(yǎng)老保險領取條件的調整,目的是解決本國現(xiàn)存的養(yǎng)老問題。本文對中國、美國、英國和日本四國的延遲退休政策進行梳理,從現(xiàn)行改革前后退休年齡、改革次數和改革目標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四國的延遲退休政策異同。(表3)
美國、英國和日本三國都已經進行了延遲退休年齡的改革。中國的延遲退休年齡方案還未正式出臺。目前,人社部表示,中國或將于2020年正式實施延遲退休,退休年齡上女性每3年延遲1歲,男性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達到同齡65歲退休。
從改革目標來看,四國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出臺都是為了緩解養(yǎng)老壓力,但是各國所面臨的具體問題不同。中國和日本的情況更為相似,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通過延遲退休年齡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減少、人口供養(yǎng)比下降和養(yǎng)老金支付困難等問題。英國和美國進行延遲退休年齡改革主要是從宏觀經濟角度,為了削減福利支出,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四國目前改革后的退休年齡以及預計改革的退休年齡均在65~66歲,可以看出美國提升的年齡最短為1歲;英國提升了5歲;日本提升10歲;中國預計提升5~15歲左右,提升的年齡空間最長。
美國和英國實行了分階段延遲退休年齡計劃。英國2011年的《養(yǎng)老金法案》提出延遲退休年齡的第一階段是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女性退休年齡推遲到65歲;第二階段是2018年12月到2020年6月,所有勞動者退休年齡推遲至66歲。英國政府還計劃從2024年到2046年再將退休年齡調整到68歲。美國1983年的《社會保障法修正案》為延遲退休計劃確定了核心內容,計劃從2002年到2027年把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美國的計劃用長達25年的時間將退休年齡延遲了兩歲,平緩的政策過渡給予勞動者和社會充分的適應調整時間。
美國、英國和日本不僅僅延遲了退休年齡,還提出養(yǎng)老金繳費和領取的相關政策調整。美國的彈性退休制度設計精巧,對于提前退休、正常退休和延遲退休等三種情況給予不同的養(yǎng)老金領取標準,配合延遲退休年齡既可以保證緩解人口老齡化沖擊下的養(yǎng)老壓力,又可以保證勞動者的退休意愿自由。2006年英國推出首份養(yǎng)老金白皮書《退休保障:朝向一個新的養(yǎng)老金制度》中提出推遲退休年齡的同時推遲養(yǎng)老金領取年齡,并延長養(yǎng)老金繳費年限。日本由于長期的人口老齡化,延遲退休年齡歷經三次修改,同時養(yǎng)老金制度也跟隨調整。1971年《中老齡雇用促進特別實施法》將退休年齡提升至60歲;1985年《年金修改法》建立了全民統(tǒng)一繳費的國民基礎年金。1986年《中老齡雇用促進特別實施法》正式確立60歲退休;日本政府2000年提高了厚生年金的領取條件。2004年日本政府修改《老齡雇用安全法》漸進、強制性提高退休年齡至65歲(2013年4月);2005年4月提高國民年金和厚生年金的繳費率。日本也同時推遲養(yǎng)老金支付時間,從2013年4月開始男性養(yǎng)老金的領取年齡提高到61歲,隨后每3年提高1歲,直至2025年提高到65歲,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晚5年實施延遲養(yǎng)老金領取年齡。
四、結論及借鑒意義
延遲退休是世界范圍內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基本解決方案之一。面臨人口老齡化加速發(fā)展伴隨高齡化和空巢化的今天,中國可以采納延遲退休政策作為緩解人口老齡化危機的辦法,應該在合理制定漸進式退休年齡方案的同時調整養(yǎng)老金繳費或領取標準,保證養(yǎng)老金管理運行和社會民意等方面的安全平穩(wěn)。
社會保障涉及民生、經濟、財政等許多方面的領域,退休年齡和養(yǎng)老金的領取年齡更是和人們自身利益密切相關。所以,延遲退休年齡的改革需要經歷一個反復協(xié)商、相互妥協(xié)的過程。借鑒美國、英國和日本的經驗,本文對中國的延遲退休方案提出建議:中國的延遲退休政策可以在漸進式推遲退休年齡的基礎上,提出配套的養(yǎng)老金領取、繳費標準調整方案。人社部尹蔚民表示,我國計劃女性每3年退休年齡延遲1歲,男性每6年退休年齡延遲1歲,到2045年實現(xiàn)男女同步65歲退休。如果延遲退休計劃真的在2020年正式實施,那么我國將用25年完成女性退休年齡延遲10~15歲、男性退休年齡延遲5歲的計劃。相比美國用25年延遲退休年齡2歲,中國的延遲退休方案在年齡設計上跨度很大。有關延遲退休意愿的研究表明,目前人們對延遲退休的態(tài)度不統(tǒng)一,例如職位級別高的人支持延遲退休,身體健康狀況和性別對延遲退休意愿的影響不明確。所以,在改革年齡跨度大的情況,可以考慮適當加入彈性退休制度,設置一套不同退休年齡對應不同養(yǎng)老金領取標準的措施,既可以填充社會養(yǎng)老金缺口,又可以兼顧不同勞動者的自身情況;或者可以參考日本采用漸進式延遲養(yǎng)老金領取年齡的辦法,從而緩解養(yǎng)老金的支付壓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宗凡.公共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國際比較(上)[J].外國經濟與管理,1998(2).
[2]王宗凡.公共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國際比較(下)[J].外國經濟與管理,1998(3).
[3]鄭功成.社會保障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
[4]何家華.典型國家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選擇及其功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9.
[5]陳顯友.人口老齡化影響經濟發(fā)展的機理及應對策略——以國外發(fā)達國家為例[J].現(xiàn)代經濟探討,2014(5).
[6]姜麗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4(4).
[7]楊琳琳.福利國家延遲退休的模式與鏡鑒[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2(6).
[8]郭愛妹,石盈.延遲退休與中高齡就業(yè):國際經驗與中國路徑[J].江海學刊,2016(5).
[9]王曉軍,趙明.壽命延長與延遲退休:國際比較與我國實證[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32(3).
[10]楊東升,劉峰.對于當前延遲退休年齡之必要性的質疑——基于國際比較的視角[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4).
[11]高利波.延遲退休年齡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才智,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