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西方音樂史和音樂欣賞都是性質不同卻又緊密相連的課程。隨著音樂專業(yè)的發(fā)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學者已經(jīng)認識到了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課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本文嘗試分析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二者的聯(lián)系,進而為教學打下基礎,為學生音樂整體效率提升助力。
關鍵詞:西方音樂史;西方音樂欣賞;教學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2;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9-0057-01
一、課程理念
西方音樂史以時代大背景為支撐,即西方文化史和西方藝術史,是一門基礎學科,該課程主要闡述西方音樂發(fā)展歷經(jīng)的過程,并且概括了部分國家的音樂風格,在于向學生普及音樂的基礎知識,使其了解西方音樂發(fā)展歷程中不同時期的風格走向,同時熟悉各種音樂流派及其代表性人物,重在知識性與觀念性。
音樂欣賞注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審美情感,主要向學生介紹音樂欣賞和領悟的方法,使學生學會聆聽、感受及運用音樂,重在感性體驗,同時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和音樂鑒賞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
客觀而言,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兩門課程分別從歷史維度與審美維度來反映音樂藝術的本質,二者之間存在交叉重復的領域。同時,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入,兩者之間的整合教學、融合授課已經(jīng)成為高校音樂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二、相互交融,相輔相成
(一)西方音樂史中融合西方音樂欣賞
西方音樂史主要是介紹音樂發(fā)展歷史的課程,與思想史、文化史和社會史相比,具有明顯的區(qū)別。西方音樂欣賞以理論基礎知識為準,以此為基礎,蘊含著各個時期優(yōu)秀音樂家和音樂作品,從某種程度來說,西方音樂史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即音樂作曲家和音樂作品。涉及到這些內容時,學生就會感受到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即為西方音樂史的學習目標,兩者在授課過程中是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的。在西方音樂史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風格怪異、主題奇特的作品,教師就需要對作品進行欣賞,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體驗結合在一起,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和研究,將深奧的理論轉化為淺顯的語言,化繁為簡,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
(二)西方音樂欣賞課中蘊含西方音樂史的內涵
音樂是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歷史產(chǎn)物。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程,它的形成與發(fā)展與人類社會發(fā)展存在緊密聯(lián)系,同時與音樂家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某種程度上分析,每個音樂家背后都有特定的歷史時期和背景經(jīng)歷。一部優(yōu)秀音樂作品,可以看作是音樂家對特定時期、特定環(huán)境的深刻領會與感悟,從而形成的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成果。因此,要想讓學生欣賞更好的音樂作品,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熟悉和了解音樂作品所處的時代和音樂來源,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此外,在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在分析如何掌握音樂作品技巧時,也會涉及到西方音樂史的理論知識,使學生能夠對音樂的特質進行精確定位,感受到美的音樂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比如講解巴洛克音樂,首先是簡介,然后再從稱呼起因、藝術風格、藝術發(fā)展、現(xiàn)代運用等方面展開。整個教學過程中史的講述和音樂欣賞貫穿始終。
為了體現(xiàn)西方音樂史與西方音樂欣賞二者的密切聯(lián)系,筆者將以“巴洛克音樂”為例,對其歷史以及音樂欣賞進行分析,目的是為讀者提供更為直觀、清晰的架構。
例:巴洛克音樂是大約1600年至1750年間創(chuàng)作的一種西方藝術音樂。這個時代跟隨文藝復興時期,隨后又是古典時代?!鞍吐蹇恕边@個詞來源于葡萄牙語單詞barroco,意思是畸形的珍珠,是對這一時期華麗和重裝飾音樂的負面描述。后來,這個名稱也適用于同一時期的建筑。
巴洛克音樂是“古典音樂”經(jīng)典的主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泛的研究、表演和聆聽。巴洛克時期創(chuàng)造了音調。在此期間,作曲家和表演者使用了更精細的音樂裝飾,改變了音樂符號,并開發(fā)了新的樂器演奏技巧??梢哉f,巴洛克音樂擴大了樂器演奏的規(guī)模、范圍和復雜性,還確立了歌劇、頌歌、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奏鳴曲作音樂流派。這個時代的許多音樂術語和概念至今仍在使用。
巴洛克時期分為三個主要階段:早期,中期和晚期。盡管它們在時間上有重疊,但通??勺匪莸?580年至1630年,1630年至1680年以及1680年至1730年。
1.早期巴洛克音樂(1580 - 1630年)
文藝復興后期,一批人文主義者、音樂家、和詩人聚集到一起討論藝術,尤其是音樂和戲劇。在音樂方面,他們基于對古典音樂劇的重視,拒絕了同時代人提出的使用器樂的想法,并設置了古希臘音樂裝置,這標志著歌劇的開始,而歌劇又成為了巴洛克音樂的催化劑。
2.中期巴洛克音樂(1630 -1680年)
意大利的中巴洛克時期定義為16世紀30年代的頌歌。清唱劇和歌劇出現(xiàn)之后,一種新的旋律與和聲概念又浮出水面,大大提高了音樂的地位。巴洛克也演變成了一種更簡單,更優(yōu)美的風格,旋律大都以節(jié)奏劃分,很簡短。和聲也比早期的巴洛克風格的伴奏更簡單,并且伴隨著低音線條與旋律的融合,產(chǎn)生了等效音符,因此有了詠嘆調旋律。
3.晚期巴洛克音樂(1680 - 1730年)
經(jīng)過約翰·??怂沟目嘈你@研,文藝復興時期的復音風格成為了作曲的奠基石。漢德爾以此為基礎,通過借鑒別人的音樂用作基礎元素,再加以新的修飾重新制作出音樂作品,并提供給現(xiàn)役歌手和音樂家。1742年首演的著名的彌賽亞(Messiah)就出自此人之手,他也因此聞名。為后期的音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巴洛克音樂的特點是節(jié)奏強烈、跳躍,采用多旋律、復音音樂的復調法,強調曲子的起伏,所以力度和速度的變化很重要。通過學習西方音樂史之后,我們可以知道,巴洛克音樂之所以演變成這樣,跟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從而,更進一步說明了西方音樂史和西方音樂欣賞緊密結合的重要性。
三、教學整合
隨著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教師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靈活性,甚至可以將兩個課程合二為一,把握好教學的主線,利用課程的特點,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欣賞音樂,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講述歷史緣由,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和多樣性,保證教學質量?,F(xiàn)在一些高校在這一方面已經(jīng)做出了一定的嘗試和努力,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在具體的教學整合措施上,筆者提出兩點建議。
(一)圖文并茂地以音樂史的內容作為音樂欣賞課的鋪墊
在進入音樂史的課程內容學習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與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音樂歷史資料圖片、講解一些音樂史的基本知識,然后在利用豐富的知識點引出音樂欣賞教學,并為之做好充分的欣賞準備。這就需要處理兩大類知識點的銜接問題,只有實現(xiàn)知識點的完美銜接與過度才能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不流暢,在這一方面先進性圖片資料的欣賞和講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切入音樂欣賞課教學,通過音樂史的線索順序與歷史發(fā)展脈絡,采取先易后難的方法將比較容易學習和理解的音樂史知識作為教學的始端,然后再逐漸展開,最后通過音樂欣賞加深學生對重點知識部分的理解和記憶。
(二)以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為主線將音樂家的作品與欣賞課結合起來
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歷史發(fā)展的脈絡依次介紹不同歷史時期的音樂家的代表作品,在進行代表作品欣賞的同時講解這些作品的體裁、風格及歷史評價,需要注意的是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合理的使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歷史事件引導法:通過講解重大的歷史事件,灌輸學生與此作品相關的歷史背景;故事引導法:通過講音樂家的軼文趣事,加深學生對音樂家及作品的印象等等,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到達教學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西方音樂史與西方音樂欣賞教學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把握兩者課程的教學重難點,合理結合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帶來的藝術感受,進而獲得更高的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許銳,對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教學的整合探討[J].藝教論壇,2018 (03).
[2]章為,論西方音樂史與西方音樂欣賞教學整[J].教育縱橫,戲劇之家,2018 (25).
[3]吳安,淺談西方音樂史與音樂欣賞教學的整合[J].科技資訊,2012 (22).
作者簡介:何佳,云南文山學院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