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作文教學中因材施教的策略: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提出背默中考滿分作文的硬任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考場作文要求和目標;針對不同的作文毛病,提出有效的作文指導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 因材施教 教學目標 教學要求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A-0126-02
在作文教學中,因不同水平的學生存在著個別差異,為此,教師必須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尊重每一名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充分發(fā)展,提高作文教學質(zhì)量。筆者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采取了因材施教的作文教學策略,取得了顯著成效,具體做法如下。
一、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提出背默中考滿分作文的硬任務
這種方法簡稱為“背默法”。農(nóng)村初中生在學習條件上與城市初中生相比差很多,農(nóng)村學生明顯輸在起跑線上。城市學生從小閱讀面廣,知識積累深厚,而大部分農(nóng)村學生課外閱讀量少,語言積累薄弱。為了解決語言積累薄弱的共性問題,筆者在班級里開展了“背默滿分作文”專項競賽活動,要求每名學生每個學期背誦、默寫8篇滿分作文。筆者從全國歷年中考滿分作文中精選出可借鑒性強的作文,每個學期開學就將其印發(fā)給學生,每個學期印10篇左右。從七年級開始就制訂出三年各個學期的任務,很多學生為了得到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往往開學第三周就完成了整個學期的中考滿分作文背誦任務。背誦、默寫滿分作文成為硬任務,筆者要求全班每名學生都必須完成,每組的小組長具體負責督促、檢查背誦默寫。初中三年下來,學生就背熟了50篇左右的中考滿分作文。量變自然引起質(zhì)變,通過這項活動,學生迅速積累了寫作語言,也訓練了書寫能力。
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考場作文要求和目標
這種方法簡稱“差異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中考作文成績,需要班級全體學生各盡所能,共同發(fā)力。為此筆者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目標。
(一)引導后進生寫“變通作文”,做到一文多用,以不變應萬變,爭取作文分數(shù)在38分以上。那么如何“變通”呢?主要方法有:(1)改頭換尾,即改變開頭和結尾,做到事同而結構不同。(2)添油加醋,即改變事件的情節(jié),做到事同而過程不同。(3)錦上添花,即改變事件的細節(jié)描寫,做到事同而描寫不同。(4)嫁接移植,即改變事件的人物,做到事同而人不同。(5)整合創(chuàng)新,即改變行文的語言和表現(xiàn)手法,做到事同而語言不同。(6)另辟蹊徑,即改變行文的結構和表現(xiàn)角度,做到事同而角度不同。筆者要求學生通過變換人物、過程、語言、感情、主題,增加新情節(jié)、新景物、新感悟,重新整合,使自己的作文與原文相比有80%以上的改動。寫“變通作文”的本質(zhì)就是用自己或別人的酒(材料和構思)裝新瓶(新的作文題目)。寫“變通作文”的好處是:保證全班學生人人都能寫作文,寫滿600字以上的作文,都能寫開頭扣題、中間繞題、結尾點題的作文。這個方法也激發(fā)了后進生的寫作興趣,每次考試,他們在背熟的作文的基礎上合理變通,都能寫滿作文的空格,并且字體還能寫得工工整整,爭取作文分數(shù)在38分以上。
(二)引導中等生寫有亮點的作文,做到總有一點打動評卷老師,爭取作文分數(shù)在42分以上。筆者要求學生寫記敘文必須創(chuàng)設七個亮點和“美感”。這七個亮點和“美感”分別是:(1)整潔感:卷面整潔、書寫工整、無涂改;(2)切題感:開頭扣題、中間繞題、結尾點題;(3)時代感:選材立意有時代氣息和現(xiàn)實意義;(4)故事感:有典型事例;(5)畫面感:有人物描寫尤其是細節(jié)描寫,還注意有景物描寫;(6)文化感:引用詩詞名句,體現(xiàn)文化底蘊;(7)哲理感:有提升主題的議論或抒情段落,有令人豁然開朗的金句,體現(xiàn)作文立德樹人的功能。以上七個亮點和美感總結了大部分中考滿分作文的規(guī)律,學生易記易用,學生作文分數(shù)顯著提高。
(三)引導優(yōu)秀生善于創(chuàng)新,寫創(chuàng)意作文,做到與眾不同,一鳴驚人,向滿分作文沖刺,爭取作文分數(shù)在45分以上。如何寫創(chuàng)意作文呢?筆者要求學生從三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1)創(chuàng)新立意,讓作文發(fā)出思想“香味”。文章有思想“香味”,才有文學價值。使文章散發(fā)出思想“香味”的關鍵是在看待、分析事物和解決問題時堅持辨證、發(fā)展、聯(lián)系的觀點,使主題正確、深刻、新穎。(2)創(chuàng)新選材,讓作文材料與眾不同。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①設置象征性的載體和意象,寫出詩意,讓俗事生輝。②挖掘細節(jié)性的舉動,寫出矛盾和困難,讓小事升理。③活用熱點性的事件(新聞),寫出新意,讓新聞靈動。(3)創(chuàng)新構思,讓作文構思獨具匠心。有什么方法能讓自己的作文在成千上萬的作文中脫穎而出,讓人眼前一亮呢?筆者研究了許多中考滿分作文,提煉出一條作文構思創(chuàng)新的公式:制造困難矛盾+意外驚喜=眼前一亮。制造困難矛盾,就是在事情發(fā)生轉(zhuǎn)機前,困難重重,矛盾多多,陷入“山重水復疑無路”之境。意外驚喜,就是在文章結尾處,突然峰回路轉(zhuǎn),出現(xiàn)了意外驚喜,結果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
三、針對不同的作文毛病,提出有效的作文指導方法
這種方法簡稱有效指導法。目前學生中考作文(主要是記敘文)普遍存在幾個“缺少”:一是選材缺少新意,內(nèi)容單一。二是立意缺少深度。立意平庸甚至幼稚,不能體現(xiàn)初中生的思辨水平,僅僅是為寫而寫,缺少高境界的點化。三是行文缺少描寫。表現(xiàn)為泛泛而談、平鋪直敘,缺乏生動的描寫,沒有用形象說話,缺乏細節(jié)描寫。四是語言缺少文采。
針對不同的作文毛病,筆者確定專題,印發(fā)專題資料,提出有效的指導方法,開展專題訓練。例如針對學生選材單一的毛病,筆者教給了學生“六只口袋選材法”:(1)自己的口袋,用挖掘真人真事真情法。(2)他人的口袋,用嫁接移植他人他事法。(3)古人的口袋,用超越時空想象虛構法。(4)動植物的口袋,用物人互通童話寓言法。(5)社會熱點的口袋,用與時俱進聚焦熱點法。(6)文學形象的口袋,用對接改造文學形象法。筆者要求學生在面對一道作文題目時善于從六個角度發(fā)散思維,選擇最佳的表現(xiàn)角度,選擇最新的材料?!傲豢诖x材法”讓作文的選材立意五彩繽紛,絕不雷同。以中考作文題目“我們是朋友”為例,構思可有:①自己的口袋,寫身邊的朋友,回憶患難與共的日子,表現(xiàn)友情。②他人的口袋,移植“最美鄉(xiāng)村教師”黃業(yè)珍的事例,以黃業(yè)珍的學生的身份給黃業(yè)珍寫一封信,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③古人的口袋,給李白寫一封信,告訴李白:我們是朋友,因為“我”在李白的詩歌熏陶和不屈命運的精神指引下成長,李白是“我”心目中的偶像。④動植物的口袋,以一個受傷被人救活的小燕子的口吻,見證南寧市居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蛘邔懸黄≈窳质亲约旱呐笥眩研≈窳秩烁窕?。或者把語文當作朋友,回憶在語文幫助下的成長之路。⑤社會熱點的口袋,巧妙利用“最美教師”張麗莉的事例,以張麗莉救助的學生的口吻,向張老師傾訴,感恩張老師。⑥文學形象的口袋,以某個文學形象(如保爾)為精神向?qū)?,在榜樣的精神鼓勵下成長。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做到了因材施教,讓每名學生在寫作中都有出彩的機會,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考場作文成績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作者簡介:劉廣勇(1973— ),廣西陸川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廣西特級教師,玉林市陸川縣馬坡鎮(zhèn)初級中學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有效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