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
【摘要】鋼琴演奏教學是音樂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通過音樂藝術實現情感,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情感體驗?;诖?,本文首先分析了鋼琴演奏教學過程與美育的關系,并從幾個方面分析了促進美育與鋼琴演奏融合的教學方案,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
【關鍵詞】鋼琴教學;審美教育;教學方案
鋼琴教學以鋼琴演奏教學為活動中心,完美詮釋音樂的表現力,本質上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文化活動。在演奏的過程中,有強烈的審美元素和情感元素。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應加強審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使藝術教育更加生動。
—、鋼琴教學與審美教學的關系
鋼琴教學是美育的基礎,鋼琴演奏者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對歌曲演奏的熟練程度以及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是決定歌曲演奏精彩與否的關鍵。只有正確、熟練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才能充分表達鋼琴等作品的音樂內涵,創(chuàng)造意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開拓自己的思路,突破原有知識教學領域的局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對美的理解和運用,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美,感受情感,提高駕馭作品的能力。美育始終貫穿于鋼琴教學中。
二、鋼琴教學過程當中加強審美教育與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案
(一)研習教材內容,培育審美意識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基于一定的聲音音樂教材用于教學,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教學錯誤,使得音樂教材的實際應用不能滿足音樂教育教學的要求。例如,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音樂知識的傳授,認為只要把樂譜的基本知識和關鍵方法教給學生,并督促學生在后期做大量練習,就能達到教學目的。因此,這就導致了一種誤解,認為學生只要熟悉樂譜,多練習,就能彈好鋼琴。這種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教學,使得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很難融入自己的情感,也不能體現作品的張力。在逆向鋼琴演奏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鋼琴演奏只是一種藝術形式,其本質是通過鋼琴演奏營造一種藝術氛圍,引導觀眾進入作者的內心,體驗作者的情感,享受美的享受。因此,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內容。首先,要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的音樂內涵,認真理解作者實際想要表達的情感,挖掘出作者的意圖和音樂背后的中心思想。同時,根據作者的實際生活背景,我們應該了解作者情感產生的具體原因,深刻理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和人格習慣,并通過音樂跨越時空與作者交流,形成情感共鳴。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生對樂譜的理解,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樂譜以及語言如何表達和突出作品的主題,在演奏過程中注意相關的樂譜和音節(jié),并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展示作品的風格、主題和思想內涵,從而實現樂譜、表演和情感的有機統一。最后,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鍵盤和鋼琴樂譜的相互處理。在演奏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基本的鍵法,還要注意作品中作者情感的詮釋,體現作品的整體美感[2]。在鋼琴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更加熟悉演奏內容,達到一定的演奏水平和程度;為了使學生能夠完成一定的訓練任務,在選擇教材的過程中應使用一定的技術和代表性的練習曲目,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選擇一些學生理解范圍內的作品。在藝術表現方面,學生可能會覺得很難把握,而在演奏過程中,可能只是簡單的音樂情感體驗,這就使得對作品的理解很難更深。因此,教師在選擇教材的過程中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教學曲目,而不應盲目追求更深奧的曲目。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廣泛接觸各種類型的歌曲,而不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應采用情景交融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詩意的環(huán)境,感受作品中豐富的情感,增強藝術的感染力。
(二)加強指導的有效性,滲透情感體驗
在鋼琴教育教學活動中,單一的理論知識講解會使課堂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難以掌握實際演奏與情感的結合。在鋼琴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實際演奏學習與理論知識教學的融合。對鋼琴教學現狀的綜合分析表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準確理解教師的理論講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演示鋼琴演奏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親身體驗。根據實際教學案例,我們應該規(guī)范自己的表現行為,根據教師的表現情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發(fā)現表現過程中的不足,并通過情感表現訓練加以改進。教師的示范表演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教師應在表演過程中講解實際的表演標準,讓學生按照相關要求模仿表演,以教師的表演為模板進行練習,并在以后的練習過程中與教師的表演進行比較,從而發(fā)現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融入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讓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冷靜下來,感受關鍵節(jié)點,認識到不同演奏方式表達情感的重要性,并在練習過程中滲透情感,使鋼琴作品充滿情感,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教師應注意有針對性的指導,準確解釋學生技能和情感合作的不足,并督促他們提高[4]。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經典曲目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演奏技巧,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表達藝術作品所蘊含的一切情感。鋼琴演奏的過程應該是對原作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深刻感知藝術作品的基礎上,深入探索藝術內涵,感受藝術作品的內在含義。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藝術作品,深入理解藝術作品的內容,在指導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找出學生在理解作品過程中的誤區(qū),深刻領會作品內容,促進學生表演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相互指導,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對方在演奏中的不足,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共同提高,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藝術演奏技巧,展現更深刻的藝術內涵。
(三)開展差異性教學,促進個性化表達
鋼琴教師應注意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情感表達、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觀察基本演奏方法的基礎上,用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來演奏,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實際內涵,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展示音樂作品,從而使音樂作品的演奏更加人性化、生活化、豐富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想情感內涵可以在一定基礎上得到充分展示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更有利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情感融合和審美體驗。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音樂,用音樂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對音樂知識、情感教學和審美體驗有更深的理解,充分發(fā)揮他們創(chuàng)作能表達情感的音樂的主動性。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給學生一些指導。他們可以先引導學生根據教材中給出的教學內容進行模仿和創(chuàng)作,并用不同的音樂旋律和節(jié)奏來表現他們內心的情緒,如快樂和悲傷。學生應多與教師交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維碰撞,創(chuàng)造更多創(chuàng)新的音樂表達內容和技巧,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深刻理解,加強音樂與現實的相互聯系,滲透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通過興趣的引導來學習鋼琴。同時,教師應探索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根據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和演奏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水平為學生安排具體的演奏音樂,并根據不同的音樂演奏風格培養(yǎng)專業(yè)演奏者。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實際能力,充分理解適合自己的音樂演奏風格,在更適合自己的演奏條件下演奏,有利于在鋼琴教學中表達學生的情感,提高情感教學和審美教學的質量。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專業(yè)風格練習過程中充分理解其他音樂風格,適當轉換自己的情感,避免在長期的單一風格表演中形成固化的思維。教師應在不同演奏風格的轉換過程中拓寬對音樂風格的理解,在不同思維的指導下融匯情感,創(chuàng)新音樂風格和內容,加強對鋼琴演奏的理解和認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鋼琴演奏與情感教學的關系,把握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節(jié)點,通過有效的引導和情感交流訓練,加強學生對情感和審美的控制,從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虹.藝術的審美特征在學前鋼琴教育中的體現[J].都市家教月刊,2017(8):245.
[2]何怡文.淺議鋼琴教學中音樂情感對素養(yǎng)的促進與培養(yǎng)[J].藝術科技,2018,31(06):231+233.
(江蘇省丹陽中等專業(yè)學校 江蘇省鎮(zhèn)江市 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