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領域中小學語文古詩文是語文教學發(fā)展的關鍵教學環(huán)節(jié)。小學語文古詩文的學習能夠增強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和文學知識的了解以及認知,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整體文化素養(yǎng)的作用。然而,小學語文古詩文的教學已成為教學中的難點,為此本文結合小學語文古詩文的教學創(chuàng)新進行了如下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問題
古詩的教學算是語文中最困難的一部分了,因為教師不但要將這種全新的學習內容灌輸給學生,還要把握好度讓學生不對這種新的學習內容產(chǎn)生抵觸心理。本文我將結合自身多年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進行一番簡單的探討,希望能給廣大教師和學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
就目前的小學生來講,古詩文是大部分學生學習的難點。第一,小學生在學習語文古詩文時能很輕松的完成教師留下來的古詩文背誦任務,是因為對古詩文而言一大部分的古詩文都有詩句押韻的特點在朗讀和背誦上都能朗朗上口,熟讀幾遍就能銘記于心,然而其中很多的學生并不能真正的體會和真正的明白理解自己背誦的古詩文表達的含義以及每句詩句的意思。第二,和古詩相比古詩文更難以理解,同時學習起來難度也會很大,和現(xiàn)代化教學背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化。因此,面對這樣的教學背景和教學情況,教師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古詩文學習,建立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將很難完成教學目標,而且學生的古詩文整體水平也很難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學階段小學語文古詩文的教學是當今時代背景下語文教育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對古詩文更加的重視并給予更多的關注,同時對學生發(fā)揚和繼承傳統(tǒng)文化、古典文學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根深蒂固
小學古詩文由于距離學生生活年代久遠,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從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通常只是根據(jù)書本知識進行簡單的講解,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被動聽講,整個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學生對于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難以體會,完全處于一種迷茫狀態(tài),更提不上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教學完畢之后,教師一味的讓學生死記硬背古詩文,學生在沒有對文章內容和情感有所理解的大背景下,難以對古詩文中所描寫的情景和情感產(chǎn)生共鳴,難以記憶背誦。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逐漸會對學習古詩文產(chǎn)生厭煩情緒,甚至產(chǎn)生抵觸心理,這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最常見的問題。
2.過分注重某些詞語的翻譯
現(xiàn)階段小學古詩文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從學生角度來看,由于古詩詞句小學生生活的年代久遠,古詩文文化博大精深,在簡短的古詩詞中,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很難理解透徹。而從教師角度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受到升學率的影響,過分的強調詞義解釋,不能夠走近古詩詞,走進作者內心,忽略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不能結合小學生的好奇心理,真正讓小學生進入古詩詞世界。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小學古詩文教學質量一直難以提升。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就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到小學古詩文教學所面臨的多種問題,有必要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改進。
三、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的具體策略
1.營造良好的科學性古詩文閱讀氛圍
在小學語文的古詩文教學中,由于古詩文的內容和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時代環(huán)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同時小學生的自身閱歷不夠豐富,導致很多學生在心理上很難做到真正的體會與理解詩人在古詩文中要表達的感情和思想。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古詩文教學的過程中構建科學合理的古詩文教學氣氛,能夠保障教學目標順利的完成。例如,教師在《靜夜思》這篇古詩教學過程中,想要有效的展現(xiàn)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描述的景象,教師可以運用將月夜清冷的畫面作為課件的背景,并且配上古箏或者琵琶具有古典特色的音樂,渲染課堂氣氛,使同學能夠進入到明月當空,詩人倚窗思家的環(huán)境中,進而實現(xiàn)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
2.走近作者把握主旨,深入了解古詩文內在詩意
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文的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學生學習古詩文的高效性以及實效性,首先就是要正確的引導寫生對于古詩文的題目以及作者和詩文主旨進行全方面的掌握和認知,才能夠為接下來的古詩文具體內容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從題目和中心主旨入手也能夠讓學生在總體上對詩意進行初步的掌握和了解。例如,在對《江雪》這篇詩文進行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對作者還有詩文的相關背景進行探究和分析,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舉手發(fā)言說明本詩文的作者是哪位?文章意在表達什么?學生通過討論給出相應的結論:“這篇詩文的作者是柳宗元,文章主要是描寫柳宗元先生的內心孤獨、寂寞卻又堅定的心情。”隨后,教師在通過PPT課件給學生進行作者背景、文章主旨等知識的補充。這樣學生能夠通過對作者背景的深入了解,讓學生在詩文總體上對詩意有更高效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3.結合信息時代下的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
隨著時代的變化,古詩文中的大部分情境和當下時代背景下的情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一些古詩文中出現(xiàn)的生活片段學生都無法進行想象,通過教師的語言解釋也很難進行想象填充,語言文字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就會顯得格外的單一。因此,要想讓學生真正的理解古詩文,要結合時代發(fā)展運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例如,在教學《舟過安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如果只是憑借教師的語言解釋很難真正的理解和想象其中的漁船、篙、棹是什么具體是用來做什么的,應用多媒體對這幾種物件進行播放,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和了解,從而更加清晰快速的理解詩中的意境。
總而言之,在古詩的教授中,教師應當掌握好方向,教授古詩的第一步便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之后的學習墊定一個良好的心理基礎;其次便是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朗誦,對古詩這種體裁的文章具有初步的了解和積累;最后,便是讓學生開始與古詩中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感受到古詩中的詩意。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在循序漸進的步驟中漸漸摸索到古詩的美好,才能夠走入古詩。
參考文獻
[1]黃莉.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西部素質教育,2015(18)
[2]孟祥麗.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jīng)典古詩文誦讀[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qū)花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