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摘要】當前,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的確立,課堂討論逐漸成為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可以為學生提供相互理解的機會。交流和交流的機會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啟發(f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嘗試表達的習慣,并有利于教師掌握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調(diào)整教學策略并靈活教學。它的實施不僅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而且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加深他們的理解,增強參與合作的意識,激發(fā)課堂氣氛,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基于討論的教學;課堂氣氛
課堂上的討論主要是讓學生去討論知識的一部分。在以前的教學中,語文教師沒有對此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大多數(shù)老師認為讓學生討論會影響課堂的秩序,學生常常會借著討論的幌子偷偷的聊天,因此基于討論的教學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很少出現(xiàn)。如今,教育研究表明,討論教學對課堂教學有重要意義,因此討論教學也逐漸開始被教師所采用。在此基礎上,筆者將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探討討論教學與漢語課堂的有效結(jié)合方法,希望對廣大漢語教師有所幫助。
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趥鹘y(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使用“全班制”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老師講課, 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容易厭倦這種教學方法,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而討論式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討論教學和課堂整合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再強調(diào)教師的主要地位。進行討論意味著學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這更適合于小學語文教學,并且可以使所有學生獨立參加課堂活動,也更適合這個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時代。
例如,當我在教“竊讀記”的課文時,我首先要求學生注意標題中的“竊讀”一詞。這個詞很容易與“盜竊”相關聯(lián),而本文的主題恰好就是“竊”讀。我問學生:“想想, 作者為什么要去“竊”書?”然后,我要求學生們閱讀有關此問題的文章。閱讀后,我可以分組討論并總結(jié)作者“竊書” 的原因。課堂上的一些學生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動參加課堂活動。小組討論的使用可以指導學生參與。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小組,因此當班上其他學生閱讀課文并討論時, 那些不活躍的人自然會參與進來,以便與其他學生有共同的話題。
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基于討論的教學方法
討論形式包括“點對點”討論,“點對線”討論和“點對面”討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討論內(nèi)容可以進行分層次討論。對于“點對點”討論,即在同一表上適合單個教學內(nèi)容的討論,可以從討論中啟發(fā)雙方,而且學生的參與率很高,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主觀性“點對線”討論, 即小組討論,由 3 至 5 人組成的小組,有助于集中每個人解決問題的智慧,適合學生進行困難的問題的探究,有利于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規(guī)律性的重要和困難問題以及典型問題幫助教師教授抽象問題。
三、準確而準確地討論問題
一般來說,討論是由老師預先設定的,討論目的、計劃和步驟都在預先的設計框架下進行。這對于課堂教學也是必要的。但是,太多的準備問題很容易導致學生疲勞。討論時間過長也會降低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習的興趣并降低課堂效率。還有一些不適合討論的表面問題,也會使得學生無法取得深入的結(jié)果。但是如果問題太深,很容易削弱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問題的集合應該是精確的,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梯度和靈活性,以便不同級別的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有自由的空間,可以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并加深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印象、問題的實質(zhì)可以節(jié)省時間,并有序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問題是梯度和靈活的,它要求學生通過溝通,學習和合作來“跳躍”。只有這樣的討論才能真正激發(fā)興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四、專心聆聽并適當參與
課堂討論的價值不僅在于理解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 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合作感。討論應被視為實現(xiàn)學生的主觀地位的有效形式。在基于探究的學習課堂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聽取學生在討論中表達的各種意見,并密切注意討論的動態(tài)。讓討論始終圍繞討論的主題,不偏離主題。在討論初步結(jié)果時,教師還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簡短的總結(jié),這不僅可以總結(jié)在討論的前階段所取得的成果,而且可以進一步解決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避免兩個極端情況的出現(xiàn),一種是不要放得太多,另一種是放開但不能收回。
五、掌握課堂討論的規(guī)模
盡管課堂討論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但要掌握得好,否則會適得其反。課堂上討論的問題必須有目的性和科學性,且具有一定的討論深度和價值。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并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討論。讓學生進行討論的問題必須要有針對性,這種討論問題可以提高課堂活動的效率。但是,在普通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shù)教師的課堂討論已成為完成任務的紐帶,討論的內(nèi)容沒有任何價值。而且,一些教師只是將討論用作課堂教學的一種裝飾,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在學生討論開始不久后, 有時甚至學生都沒有來得及發(fā)言,老師就匆忙結(jié)束了討論。此時,學生的思想還沒有碰撞和活躍,討論還沒有進入實質(zhì)性階段,一些關鍵問題的討論還沒有被學生完全理解。當學生的“討論”突然中斷時,學生常常會感到困惑。這樣,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而且浪費了時間,使討論僅僅是形式上的。老師很難在課堂上放松和縮回,但是目前,當教師設置課堂討論的這一部分時,他們通常會設置一些要由學生自己討論的主題,并在課堂上聆聽??傊瑸榱藢崿F(xiàn)有效的教學,教師在課堂討論中,應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看到課堂討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討論是學生之間以及老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最佳方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課堂討論可以有效地建立學生的獨立溝通。合作學習使學生能夠?qū)W習思考和分析問題,同時提高他們的合作和溝通技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要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全面自由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秋萍 , 孫達國 . 討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J]. 新課程 ( 上 ),2017(03):134.
[2]王雪艷, 馮雪.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討論的策略分析 [J].課程教育研究 ,2017(09):159.
[3]卞桂榮 .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課堂討論的策略研究 [J]. 中華少年 ,2017(05):261-262.
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三川口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