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維玲
摘 要: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作文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眾多作文類別中,任務驅動型作文又是重中之重,這可以為高中生提供更加直觀的情景式的體驗和感受。以前更多的作文是命題作文或者材料式的作文,這一類作文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教師要如何進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教學,這是當下教育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模式
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作文是重要的部分之一,這對于提高高中生的文學素養(yǎng)有很大程度的幫助。為了實現(xiàn)高考語文考試對于作文的應試需求,教師可以借助任務驅動來進行作文的教學,培養(yǎng)高中生獨立思考和寫作的能力。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措施。
1.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分析
1.1任務驅動型作文內涵
任務驅動型,根據字面意思我們可以看出這是教師通過在課堂上提出任務,并根據實際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作文來說,也就是比以往的作文形式更加的具體化,多了任務要求的一種新題型。它最早是出現(xiàn)在幾年前的高考作文當中的,學生要按照給出的材料再去結合任務指令進行寫作。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寫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確、單一,且這一類的作文有明顯的五個特點,第一就是指令性,也就是說它所給出的寫作任務和目標是較為明確的,這一特點是最需要學生去充分把握的,另外四個特點分別是矛盾性、權衡性、辨析性以及比較性。
1.2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模式的意義
任務驅動型作文是新時代的產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打開思路,讓學生能夠有效地在課堂上進行自主獨立的學習,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投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將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在高中階段,語文科目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應該只傳授給學生們寫作技巧和格式,而忽視了寫作的真正內涵,教師如果能夠采用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來教授學生寫作,這不僅能夠激發(fā)出高中生們的寫作興趣,更能幫助他們完成一篇篇高效有內涵的作文。
2.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模式
2.1教師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去設定教學任務
對于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來說,任務就是它的核心和重點,這對學生們最終寫出來的作文好壞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任務設置的時候,要緊密的結合作文教學要求,以及結合學生們的學習特點設計出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保證滿足學生需求,使得學習目標能夠達到理想效果。作文教學在整個高中階段是極為重要的,而且在任務驅動時背景下,教師要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們去思考問題,將教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們獲取一些寫作的靈感,實現(xiàn)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的目的性,讓寫作之間的距離更近,這也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高中生們的寫作興趣。
比如說,有很多學生在拿到材料的第一時間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這跟他們日常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地去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思考,只有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是有深度的。閱讀不僅能為寫作加分,更能彰顯出該作文的與眾不同和特點,教師要找出最適合學生們的教學方式去拓展他們寫作的思路以及提高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水平。此外,學生寫作之前對素材的整理和選擇主要來自兩方面:對書籍的閱讀和對生活的體驗,兩者相輔共同構成學生素材庫。這就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認真觀察和積累,遇到好的文章和精彩語句、段落及時記錄,以待日后寫作需要。
2.2明確文章寫作思路
語文材料寫作時,最關鍵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審題,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重視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使得學生主動分析新材料內容,依據材料準確選擇立意。日常寫作教學時,教師選擇各類材料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審題訓練,新材料作文內容較多,日常生活中很多材料都可以作為新材料的內容,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訓練方案,使得學生可以找到合適的解題方法。部分學生寫作時思路并不清晰,大多數都是順著自己的方向往下寫的,沒有絲毫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寫出來的作文比較隨意簡單,沒有深度可言。這個時候,思維導圖就派上了用場,教師如果能夠利用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規(guī)劃好寫作的整個過程,然后構思好第一段主題句寫什么,中間的段落要貼近主題,最后再用結尾段來升華主題。幫助學生在整個寫作的過程中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思路。
如,進行寫景作文寫作時,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思路,引導學生思考某個景物,如選擇秋天,可以將其生活聯(lián)系起來展開想象。通過“秋天”這個詞語引導學生想象與之相關的內容,想象秋天的特點、秋天的象征、秋天的意義等。春天是一個黃色的季節(jié),代表著豐收、代表著喜悅,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在秋天收獲,代表著成果。圍繞這些問題,學生就可以列出一個大概的提綱,在寫作時也會輕松不少。
2.3構建出一個清晰明確的作文框架
語文作文并不是沒有邏輯性可言的,如果學生能夠在落筆之前先構建出一個大概的框架并且逐條的去列出想要寫的內容,這樣整個作文就會條理清晰,且具有邏輯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標題,作文標題要凸顯出你所要表達的中心觀點,要,使得閱卷老師在看到標題后就能大概了解你本篇作文想要闡述的內容,語文教師需要引導高中生學會構建作文框架,進而在標題的引導下去形成寫作的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拿到材料的第一時間就擬好一個響亮的標題,明確自己的寫作立意,然后可以通過針對性的引述完成接下來一段內容的寫作,還有注重分點分層的去闡述自己的觀點,可以通過由淺到深或者由表及里的方式,最后一段要很好的去貼合我們的實際生活,來一個有效的收尾。
比如說,這樣的兩個材料:第一,中國當代文學大師、畫家木心說:“見名人,要見其人,不見其名……大多數人是只見其名,不見其人?!钡诙?,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說:“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實的品格?!币髮W生圍繞其進行一篇寫作。那么首先就要確定立意和標題,這說的是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不能夠只看他的名聲,而忽視了這個人本身,他的品格更為重要,然后圍繞“名聲與為人”來進行標題的擬定和完成作文的寫作。
2.4將寫作素材不再局限于課內
其實在寫作的過程中,想要找尋最適應恰當的素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們去積累豐富的素材,以便于將他們利用到寫作的過程中去。語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對于學生們的寫作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寫作需要的是真情實感的流露,需要更多和我們生活相關的內容,這樣的作文才是打動人心的,片面空洞的作文不會得到教師的喜歡和認可。再加上任務驅動型作文本身難度就較大,如果沒有合理科學的素材來“配合”它,這樣的作文就會顯得無比蒼白,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們在課后去找尋更多的素材,不要只片面的局限于課堂內,在課外,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有意義的知識素材值得教師和學生們去探索,去挖掘,激發(fā)高中生們的寫作欲望。
如果高中生想要寫好任務驅動型作文,就一定要有足夠的素材積累量,而且要有針對性地去進行素材的積累,比如說,教師需要及時給學生們分析當下的時事熱點,讓他們去掌握與之相關的素材內容,這樣可以保證在寫作的時候不會無話可說。這些都充分的體現(xiàn)了素材才是可以來源于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的,學生們可以自行的去找尋生活中所蘊含的寫作素材,這樣會有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靈感。高中教學追求高效率,但是語文作文讀后續(xù)寫需要學生發(fā)揮自主學習能力,會對教學進度產生拖延,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將其省去,但是這一部分內容是將教學主動權交予學生,使學生真正擺脫教師的看管,成為一個進行獨立思考的個體,依靠自身能力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語文作文能力的增長。
3、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重要性,它為高中生的寫作帶來了很多的模式與創(chuàng)作思路。教師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不同能力與特點采用對應的方式進行教學,傳授給他們正確的寫作方法,不斷的去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促進高中生們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曉霞.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探賾[J].成才之路,2020(06):104-105.
[2]楊建峰.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教學模式探究[J].甘肅教育,2020(03):79.
[3]彭舒漫.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文學教育(下),2019(12):106-107.
[4]張婷婷.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9.
基金項目:南安市《提高高中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編號NG135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