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莎莎
摘要:班主任教師是班級管理的領(lǐng)導者,要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需要處理很多復(fù)雜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與教師的有效溝通程度決定了教師管理工作的出色與否。因此在下文中,筆者將從全面了解學生為溝通打下基礎(chǔ),相互尊重保障溝通有效以及寬容學生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究。
關(guān)鍵詞:小學生;班主任管理;有效溝通;藝術(shù)
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正處于發(fā)育階段,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尚未成型。而且他們受到生活經(jīng)驗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導致說話條理不是很清晰,甚至有的時候會做出一些讓班主任教師難以理解的行為舉止。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實際管理者,要能夠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學生感受到關(guān)懷和溫暖。
一、了解學生是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的基礎(chǔ)
部分班主任教師在接管一個新的班集體后急于與學生溝通。學生對于班主任教師了解不夠?qū)е聦處熑狈π湃危瑴贤ㄟ^程中自然會隱瞞或者忽略部分事實。教師在接管新的班級后對學生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與學生展開面對面交流很容易陷入無話可說的尷尬境地。班主任與學生進行溝通是尊重學生的體現(xiàn),但是溝通也是需要基礎(chǔ)的。兩個完全陌生的人是無法進行有效溝通的,哪怕一方展開話題在缺乏信任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另一方會認為這是一種試探。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尚未完全,每個學生的溝通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有的學生在學前教育中表現(xiàn)出色經(jīng)常與其他小朋友或者教師溝通,而有些學生相對來說沉默寡言一些。在沒有任何接觸的前提下,班主任選擇與那些溝通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談話效果可能符合預(yù)期,但是如果教師選擇與那些溝通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就獲取不到有效的信息。
班主任教師要細致觀察每個學生,通過觀察學生的動作神態(tài)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走路昂首挺胸喜歡與其他學生打招呼的學生,比較自信。下課之后沉默寡言不與周圍學生交流的學生,可能性格較為內(nèi)斂。班主任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家人取得聯(lián)系并建立穩(wěn)固的聯(lián)系渠道,確保隨時與學生家人開展溝通工作。教師在觀察學生一段時間之后可以嘗試與學生家人進行溝通,通過學生家人對學生的評價描述來印證之前自己做出的判斷。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一段時間之后,完成上述準備工作,與學生直接溝通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教師可以分批次與學生進行一對一溝通,通過問答等多種形式逐漸了解學生。
二、相互尊重是教師與學生成功溝通的基本保障
尊重是相互的。大部分學生對于班主任存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并非實際意義上的尊重。學生對班主任只做到了尊敬和重視,而沒有做到與班主任平等相處的心態(tài)極其言行。部分班主任教師重視學生對自己的看法,故意樹立自己威嚴形象,讓學生懼怕敬畏自己。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班主任教師要時刻與學生親近,讓學生感受到長者對于自己的關(guān)懷和無微不至的問候。如果學生認為班主任教師的形象是和藹可親的,那么這意味著教師的工作是成功的。
班主任教師對學生要有耐心,讓學生愿意與自己交朋友。部分班主任認為教師與學生不可能成為朋友,也不能成為朋友。其實不然,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較少,生活技能熟練度較低。無論是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在日常生活過程中都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要在適當?shù)臅r間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教師對自己的關(guān)懷,同時體會到班主任教師對自己的尊重。部分學生內(nèi)心敏感脆弱,在某些情況下盡管很需要班主任教師的幫助,但是就是不肯開口。如果教師不考慮幫助的方法直接幫助其解決問題,那么學生的自尊心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溝通是兩個互相熟悉的人在平等基礎(chǔ)上開展的,班主任教師和學生要能夠以平等相處的心態(tài)進行溝通,這樣的溝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與心之間的交流。
三、寬容對待學生的錯誤是教師與學生成功溝通的具體體現(xiàn)
班主任教師對待學生不僅要有耐心,更要寬容。小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較差,部分學生的逆反心理較強。如果教師因為學生犯錯誤而苛責學生的話,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部分學生對于小學生行為守則了解不是很清楚,對于班主任教師的規(guī)定要求不是很在意。學生無意間違背小學生行為守則或者行為習慣不符合教師的要求,教師要以說服教育為主。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網(wǎng)絡(luò)信息技術(shù)的普及,每個學生都使用過智能手機,部分學生甚至還擁有一臺屬于自己的智能手機。部分學生因為電子游戲的誘惑將手機帶進課堂被教師發(fā)現(xiàn),班主任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沒收學生手機,而是讓學生認識到帶手機進課堂對于自己和他人的影響有多嚴重。學生帶手機進課堂嚴重違反了教學秩序,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大腦中思考著尚未通關(guān)的游戲,沒有看完的漫畫。學生上課玩手機導致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較低甚至零效率,長此以往可能荒廢學業(yè)。學生帶手機進課堂會對其他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周圍學生發(fā)現(xiàn)該學生上課玩手機內(nèi)心可能會產(chǎn)生一樣的想法,逐漸產(chǎn)生不良風氣帶壞班風學風。
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上課玩手機后首先不考慮通知學生家人,盡管小學生年齡較小,不具備自我調(diào)控自我監(jiān)督的能力。但是學生帶手機這一行為一定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一般情況是學生瞞著家人將手機帶入學校。其次,學生對于班主任教師向家長打小報告這種事很反感,部分學生甚至有樣學樣養(yǎng)成愛打小報告的習慣。班主任教師應(yīng)該以說服教育為主,向?qū)W生展示帶手機進課堂的危害。通過具體的案例或者視頻資料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是錯誤的,然后讓學生寫下保證書并進行檢討和自我反思。部分學生在遭受教師懲罰時可能會做出極端反應(yīng),班主任教師切勿直接針尖對麥芒。給學生一個緩沖和冷靜的空間,讓學生冷靜下來進行溝通商討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如果這樣還未能解決實際問題且學生尚無悔意,教師可以通知學生家人進行協(xié)助教育。叫家長絕對不是班主任教師的法寶,更多情況下是教師請求學生家人共同管理學生的手段策略。教師要給學生犯錯的機會,但是學生必要付出犯錯的成本,寬容是相對而言的。
參考文獻:
[1]達照鵬.小學班主任在工作管理中的有效溝通應(yīng)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209-210.
[2]張曉翠.用心溝通,構(gòu)建和諧班級——淺談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