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為
摘?要: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從把握語文教學根本,品詞析句;找準讀寫結合訓練點,實踐訓練;豐富語文積累,發(fā)展思維;指導課外閱讀,增大閱讀量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讀寫結合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品詞析句?讀寫結合?語言積累?課外閱讀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而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閱讀和寫作能力尤為重要。如何將讀寫訓練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一方面要提升閱讀教學的品質,另一方面還要加強讀寫聯(lián)系的教學,要做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將讀寫結合訓練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把閱讀與寫作有效的地結合起來就成了最為關鍵的一步,當然這也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直真切的感受到
探索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同大家交流分享讀寫結合的教學經(jīng)驗。
一、把握語文教學的根本,品詞析句,培養(yǎng)語感
咬定青山不放松。語文教學的根本應體現(xiàn)在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上。在閱讀教學中,要避免繁瑣的分析,要讓學生直接同文本親密接觸、交流對話,在語言品讀應用中,培養(yǎng)語感,提升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握語文教學的本質,抓住重點詞語和句子,引導學生賞析、對比、模仿、運用,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領悟語言,習得語言。
二、挖掘讀寫結合聯(lián)系點,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言
1. 于文本補白處,發(fā)展想象。
語文教材所選取的皆為文質兼美的文章,且很多文本中都留有空白處,給讀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間。而這些文本空白處恰恰是引導學生進行練筆的最佳訓練點,教師要善于捕捉這些訓練點,巧妙設計練筆,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在語言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想象使學生習作擁有源頭活水,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二者相得益彰。在實際探索中,我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利用文本補白這一讀寫結合訓練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學生練筆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熱情,使他們易于表達,有話可寫,實現(xiàn)了讀寫相長,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如教學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下冊《軍需處長》一課時,在結尾處讓學生動筆寫碑文,用幾個字概括軍需處長的精神品質,也可以寫自己的感想,還可以寫自己對軍需處長的懷念等,孩子們結合自己對文本的體悟,把自己對軍需處長的深深敬意化作筆端的文字,讀后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
2.于拓展延伸點,發(fā)展語言。
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和使用教材,對教材“拓展與運用”中的仿寫、改寫、讀書感悟、續(xù)寫、縮寫等練筆內(nèi)容進行指導,有效訓練,讓學生能充分與文本對話,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在語言實踐中提升能力。如:教學長春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板塊《快樂王子》一課時,我讓孩子們想象自己是作者王爾德,如果讓快樂王子再奉獻一次,他會急切地幫助誰?孩子們大膽想象,編寫故事,合情合理。再如,教學長春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和時間賽跑》一課,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時間的感悟,孩子們的表達真切,令人欣喜。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讀寫結合的訓練點,多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在語言實踐的運用中不斷地提高寫作能力。
三、豐富課堂積累,建構語言,發(fā)展思維
《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痹诮虒W中,要讓“積累”走進課堂,構建讀與寫的橋梁。一是要緊扣課本,豐富語言材料。不少經(jīng)典課文,富有語言積累的價值,教學中要充分引領學生品讀語言,讓學生在讀中積累、在說中積累,在議中積累,把課文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和感悟,達到建構語言的目的,使學生的表達有源頭活水。二是基于課本,拓寬積累素材。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課本無非就是一個例子?!痹诮虒W中,不僅僅要關注課本,而且更應該把視野拓展到課本之外,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積累素材。如教學《秋天的懷念》,鏈接史鐵生的《病隙碎筆》《我與地壇》等相關文章,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課文,還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表達材料的積累。
四、指導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只有充實了自身的“閱讀庫”,有更多的見識、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學生在表達時才能夠思如泉涌,落筆生花。所以僅僅憑借課堂上的語文積累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1.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形成讀書環(huán)境。
(1)每天將早自習規(guī)定為班級讀書時間,師生共讀,每周評選出5名讀書之星,在班級明星欄中公布,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積極性;班級設立讀書角,倡議“書籍漂流”,讓學生將自己讀過的書籍帶到班級進行書籍共享。
(2)開展親子閱讀,朋友圈讀書打卡活動。利用家長會明確活動目的和方法,指導家長如何同孩子共同閱讀,并向他們推薦優(yōu)秀兒童讀物,形成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
2.指導學生讀書方法,提高閱讀實效。
通過讀書指導課,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積累精彩段落,模仿文章構段方式進行小練筆、練習寫簡短的讀書感悟、同學間進行讀書交流、背誦精彩句段、寫讀書筆記、制作讀書卡等,將閱讀與習作有意識的結合起來,讓學生邊閱讀邊積累,更要學會運用。
3.豐富讀書活動,激發(fā)讀書興趣
在班級開展豐富多彩讀書活動,如讀書交流、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好書推薦、經(jīng)典誦讀、我的讀書故事等系列讀書活動,激發(fā)孩子們的讀書熱情,感受閱讀的快樂,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書香滋潤心靈。
4.構建“五型”閱讀,提升閱讀品味。
在實踐探索中,提出了“五型”閱讀,即“好書推薦課、方法指導課、個性閱讀課、匯報交流課、名著賞析課”,通過實踐,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與表達的能力。學生在閱讀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積累、寫作能力自然被帶動提升。
總之,教師要有意識地在閱讀教學中落實寫作訓練,在寫作訓練中加強閱讀理解,切實做到讀寫結合,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