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英語知識的講授中,教師運用“三線合一”的教學模式能夠將任務、情境和情感整合起來,從而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趣味性,并在學習情境中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出來,實現(xiàn)教師育人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三線合一;小學英語;靈動課堂
【作者簡介】曹玲玲,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翠屏山小學。
在核心素養(yǎng)教學背景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但是,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還存在各種問題:一是,教學設計是零散的,教師沒有找到明確的主線,教學目標是不明確的,學生沒有清晰的學習思路;二是,教師雖然有時也會運用情境教學法,但是教學效率比較低;三是,教師過度講授英語知識,沒有運用情感教學,也不能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
通過對上述教學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三線合一”的教學模式?!叭€合一”教學模式就是將任務、情境與情感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魅力,并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yǎng)。
一、 靈動課堂定義
靈動就是活潑不呆板,是豐富多彩的。因此,英語教師要想構建靈動課堂應該將知識靈活展現(xiàn)出來,這樣才能秉承新課改的教學原則。教師在知識講授中,應該改變以往那種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模式,做到靈活運用英語課本,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講授知識,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的魅力,并不斷提升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另外,教師還要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yǎng),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文化品格,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在靈動課堂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發(fā)揮出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 構建靈動課堂的作用
構建靈動課堂就是秉承新課改的教學原則,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靈動課堂中學生是關鍵,只有學生具有充足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才能更加靈動,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構建靈動課堂正好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出學生的個性,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素養(yǎng),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傊處煒嫿`動課堂應該秉承新課改的教學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當然,這也是緊跟時代潮流的教學策略。
三、構建“三線合一”的小學英語靈動課堂策略
1.以任務為基線。以任務為基線就是教師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fā)設置教學活動,尊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有清晰的學習目標,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能夠獲取英語知識,并提升學以致用的素養(yǎng)。
(1)根據(jù)課本設置多元化的任務。教學活動對調節(jié)英語課堂有一定的幫助,能夠讓學生具有飽滿的學習熱情,將學習的注意力放到課堂中。教師要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中,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將英語知識與技能整合起來。教師在英語課堂中以任務為基線,設置的任務難度應該循序漸進、由淺到難。
接下來以My favourite season一課的課文為例。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設置的教學任務應該是多元化且難度適中的。首先,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瀏覽文章感知課文,并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緊接著,教師著重對課文進行講解。通過對季節(jié)圖片的展示引出本節(jié)課的英語知識,然后通過歌曲、卡片和錄音講授英語知識,最后,通過游戲講授英語知識。
(2)通過支架設計思維性任務。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對課本中的知識就有了大致了解。在知識運用環(huán)節(jié),教師先幫助學生將知識進行分析、總結,讓學生歸納出一些描述季節(jié)的詞匯,可以從天氣、食物和顏色等方面描述。然后,通過支架,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寫出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這樣語言輸出的難度是很小的,也能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并讓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設計的思維性任務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要以課本為支撐,充分考量到英語課程的特點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對學生來說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這樣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也就學到了英語知識,開闊了視野,鍛煉了思維。
2.以情境為主線。以情境為主線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將語言實例融入課堂中,將知識寓于情景中,將知識靈活展現(xiàn)出來,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整體教學情境。語言需要運用到情境中,如果學生能夠在情境中學習語言,那么學生就能理解語言的運用方法,掌握語言的形式。
在My favourite season中“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What is wather like in…”是重點句型,文章中介紹了主人公喜歡的季節(jié),當學生在仔細閱讀文章后,就能夠對增加“季節(jié)”知識的積累。教師可以設置整體情境鏈:
情境1:創(chuàng)設“有獎競賽”活動,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猜測同學和教師最喜歡的季節(jié),并運用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進行表達。
情境2:通過短視頻了解四個季節(jié)的特征。在春夏秋冬的情境中,教師可以將四季的知識通過圖片或者視頻展現(xiàn)出來,從而讓知識牢牢印刻在學生的腦海中。
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應該以文章為支撐,規(guī)避掉簡單、機械的操作。將情境與任務緊密相連,能夠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思維品格。
(2)情境創(chuàng)設形義并重。教師在講授英語知識時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英語知識的實踐性,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體驗知識,并將知識應用到情境中。從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看,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不能只關注形式,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語言,并將學到的語言運用到情境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了解英語知識的作用,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高層次發(fā)展,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
3.以情感為輔線。以情感為輔線是指教師在小學英語的知識講授中,考量到認知情況,發(fā)揮出情感的優(yōu)勢,完成教師育人的目標。在平常的小學英語知識講授中,教師往往過度關心英語知識的傳授,沒有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只是在公開課即將結束時,展現(xiàn)一些與情感教育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其方法往往也是將這些圖片或者視頻直接灌輸給學生,沒有觸動學生的心靈,也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是一種淺層次的教育。深層次的教育應該是指教師要將情感融入情境中,在真實的情境中找到情感教育的切入點,將情感教育滲透到每個教學步驟中。
(1)境中生情。在小學英語知識的講授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春夏秋冬情境中學習,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到英語課堂中,并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當教師為學生展現(xiàn)春天的視頻時,學生可以融入情境中,并運用肢體、神態(tài)等配合語言的輸出,這樣學生的情感才能得以升華。
(2)境中悟情。 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該關心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yǎng),關注課堂的生成,并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引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教師不應該做太多的鋪墊,但是應該循序漸進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教師在講授小學英語知識時應該注重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讓學生輕松學習英語知識。
四、結語
總之,“三線合一”的教學模式是教師運用任務教學法,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將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情感與價值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教師在小學英語的知識講授中,應該將任務、情感與情境結合起來,以任務為基線、以情境為主線、以情感為輔線,讓任務服務于英語教學,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湯彩雯.構建“三線合一”的小學英語靈動課堂[J]. 教育科學論壇,2020(13):20-22.
[2]汪金霞.打造小學英語“靈動課堂”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J]. 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