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璐
書名:先秦諸子散文文體及其
文化淵源
作者:侯文華
出版單位: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17年
ISBN-9787101123913
定價:68元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如《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這樣的歷史著作,還有如《論語》《墨子》《孟子》這樣的各學派文章或是言行記錄的著作,這些被統(tǒng)稱為先秦散文,前者屬于歷史散文,后者屬于諸子散文。散文的發(fā)端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但先秦時代的散文才是中國散文的發(fā)軔。先秦散文確立的文化精神給后世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它不僅奠定了我國文學語言發(fā)展的基礎,同時其所呈現(xiàn)的文化內涵中包羅了奇特的想象、真切的情意和精妙的語言,能令人透過散文的字里行間感受到濃烈深沉的情感。學生通過對先秦諸子散文的學習,能夠提高閱讀能力,積累文化素養(yǎng),同時還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新一代。中國散文文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片段到文章的長久發(fā)展過程。很多學者對先秦諸子散文文體和文化淵源展開研究,其中,侯文華的專著《先秦諸子散文文體及其文化淵源》具有代表性。
全書共分為九個章節(jié)。作者在書中主要圍繞諸子散文的發(fā)展以及諸子著作的文風特點,對其文化淵源與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書中的第一章至第三章,主要介紹了《論語》及其體例、語體性質與春秋君子文化;還介紹了《老子》與箴誡傳統(tǒng),引申出問對體的文化淵源與咨議制度。第四章介紹了經解體與說書傳統(tǒng),指出諸子的“說書”活動本質上都是陳論其事的言語行為,通過自己犀利的言辭陳述以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而諸子論說的問題追溯文化淵源的傳統(tǒng),在方法、策略、思維邏輯、立論議說等方面都是受祭祀禱告類文體的影響,漸漸形成后來諸子的論說體。諸子論辯時要先表明觀點,再詳細闡述內涵,這就是論說體。而經解體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文章中前經后講,經文和解文都在篇章內;另一種是對《經言》進行逐句解釋,經文和解文的內容可以單獨成篇。第五章至第六章主要論述了不同類型的文體風尚,有先秦的寓言、小說與俳諧風尚,說唱與先秦諸子文獻,還通過《莊子》《荀子》的篇章作了舉例說明。第七章主要論述了先秦“論”體演進及其成就,講述其從初期形態(tài)到定型成熟的發(fā)展過程;第八章歸納了儒、墨、道、法四家言意觀三維度與文體的關聯(lián);第九章講述了諸子散文中韻語的呈現(xiàn)方式和話語功能。
《先秦諸子散文文體及其文化淵源》中對先秦諸子的各類散文文學問題均進行了細致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同時,該書對特定時代的知識概念和文化淵源進行梳理,對知識、觀念和文獻之間互相影響的關系作了結構性的研究,是專家學者開展相關研討的重要指導性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