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惟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初中課程體系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音樂課程的高效率、高質量教學需要教師投入自己的感情,進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陶冶學生的性情。本文從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意義出發(fā),根據實踐經驗 提出了情感教學的些許應用策略。
關鍵詞:情感教學;初中音樂;策略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方法相對簡單,僵化的教學過程直接削弱了音樂課程的重要性,教與學的銜接缺失也暴露了初中音樂教學的困境。而情感教學法主要是以情感為載體,在觀念上建立開放的教學空間,積極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情操,對于促進初中音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意義
1.情感是音樂的載體
音樂課進行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在教學中滲透情感,只要這樣學生才能帶著自己的情感進入音樂,在情感上與音樂產生共鳴,切實提升學生音樂學習能力。與此同時情感教學滿足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需求,可以有效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情感是音樂的載體,能讓音樂更好的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享受到音樂課堂的魅力。初中學生本身正處于情感、個性的高速養(yǎng)成期,一節(jié)輕松愉悅的音樂課有助于學生接受音樂藝術的熏陶,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
2.情感是音樂的元素
針對初中學生的音樂課堂,教學標準中有明確規(guī)定,初中生的音樂教學目標之一為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音樂無國界,學生學習音樂的時候,情感投入是感受音樂內涵的最佳方式,學生在傾聽、吟唱的過程中能夠跟隨旋律遐想音樂作品展示的畫面,逐漸進入音樂作品,切實了解音樂傳達的情感。因此可以說情感是音樂的重要元素,采用情感教學是初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的策略
音樂課程改革十分重視“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確立探究性學習風格”,即告訴教師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明確課堂是學生自主探索、自主獲取知識的場所,在課堂上應盡可能將時間與空間返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思考、敢于質疑。同時根據音樂的情感來喚起學生的情感,實現情感共鳴,進而提高初中音樂學習的效率。
1.以生為本,創(chuàng)設出開放式的教學空間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需求,充分遵守“學生中心”的概念,體現學生為本的課程改革理念。在選擇教學內容和實施教授模式的時候,應該關注到學生的個性需求,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開放包容的教學策略。而這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把合理教學和情感教育作為學習的立足點,把兩者有機融合,拓展教學空間,讓學生在自由自主的學習氛圍中達成音樂學習目標。例如,在艾德韋斯的指導下,教師應該引入情感,充分關注學生自身的主觀認識,在情感的影響下逐漸發(fā)現音樂的美。
2.以情動情,創(chuàng)設出情景式的教學策略
在音樂教學中要實施情感教學,就必須對當前的音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優(yōu)化和調整傳統音樂教學模式,把重點放在音樂教學中情感的滲透上,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來達成情感滲透的目標。比如講授《飲酒歌》時,應為學生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講解曲目的來源《茶花女》當中的故事以及曲目當中涉及的各種樂器,讓學生了解如何應用樂器演奏出特定的故事情節(jié),便于以情動情,加快學生對曲目的消化與理解,同時用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再比如教師可以在播放樂曲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其后引導學生吟唱,為學生創(chuàng)造特定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迅速進入音樂世界,實現以情動情的目標。
3.以樂為主,創(chuàng)建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
以往的音樂課堂,學生往往由教師主導,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興趣。對此初中音樂教師應結合音樂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采取多樣化的師生互動方式,以樂為主,為學生創(chuàng)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保障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音樂是情感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渠道,教師應一改過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可以組織個人展活動,讓學生將音樂課堂作為平臺,積極展示自己,教師也可以對表現優(yōu)異的學生予以獎勵。同時教師可以將班內學生分成小組,設置音樂理論知識的搶答環(huán)節(jié),一方面來愉悅課堂氣氛,另一方面無形中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與吸收。
4.以身為媒,建立情感溝通的橋梁
新課改理念告訴我們“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音樂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積極融入課堂環(huán)境中,激發(fā)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提升自身的音樂感悟能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體驗式學習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部分:首先讓學生傾聽音樂傳達給自己的感覺,比如播放《急急風》的鑼鼓片段,傾聽的過程中適時暫停,讓學生體會此時樂曲內蘊含的緊張情緒。其次引導學生演唱歌曲或者演奏對應的樂器。再次了解樂曲的節(jié)拍,讓學生感受作品的速度和力度,還可以讓班內表現積極的學生以自己的理解為基礎嘗試指揮,演出完成客觀評價學生的表現。這種“先行后知”方式是對體驗式學習的最好詮釋,教師應明確以身體為媒介來體驗音樂是建立情感溝通的重要渠道。
情感是音樂的載體,也是音樂的元素,因此音樂教學應重視情感教學的應用。對教師來說,不僅要為學生挖掘音樂教材當中可以滲透情感的內容,同時應為學生構建開放式、情景式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當中自主思考,進而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對音樂的理解中,促使學生深入了解音樂學習不是簡單的說唱學習,更是情感共鳴、提升個人藝術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實施情感教學的過程中,關鍵是要形成教與學兩個維度的有效銜接,進而為初中音樂教學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徐瑞.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北方音樂,2018,38(18):123+125.
[2]施麗兵.論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7,99(20):53.
[3]陶琳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9,36(21):198-199.
[4]沈辰.小學音樂課堂實施情境式教學的意義及原則[J].教育教學論壇,2018,(25):102-102,103.
[5]鄧蘭.應創(chuàng)設有"感覺"的音樂情境--音樂情境教學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J].教育科學研究,2018,(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