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仁
摘要:電子白板走進課堂,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它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中師生寵愛的教學工具。巧妙運用電子白板,會給課堂帶來了許多新的驚喜,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體驗,成為了教師和學生的助手、朋友和伙伴。本文從三個方面談談電子白板在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的誤區(qū)及對策:重“演示”輕“板書”:重“展示”輕“學習”:重“形式”輕“實效”。因為我們只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走出誤區(qū),才能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電子白板輔助教學有機結(jié)合,才能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guān)鍵詞:電子白板;語文課堂教學;誤區(qū)與對策
電子白板走進課堂,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它以其獨有的優(yōu)勢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中師生寵愛的教學工具。巧妙運用電子白板,會給課堂帶來了許多新的驚喜,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體驗成為了教師和學生的助手、朋友和伙伴。作為一名電子白板的使用者,我結(jié)合自己使用白板的情況,談談電子白板在語文課堂教學應用中的誤區(qū)及對策。因為我們只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走出誤區(qū),才能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電子白板輔助教學有機結(jié)合,才能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
誤區(qū)一:重“演示”輕“板書”
電子白板的使用,改變了學習環(huán)境,讓師生徹底遠離粉筆灰侵擾,凈化身心,快樂學習。所以大多數(shù)老師在課堂上,以“演示”代替“板書”,上課教師只需滑動屏幕,一張一張演示課堂內(nèi)容。課堂上教師的主導地位變成了演示者,甚至是表演者。學生的主體地位消失殆盡,學生只是靜靜地坐在課堂里成了看客。課堂上,教師頻繁快速切換屏幕內(nèi)容,學生的眼睛、耳朵、手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思考7哪有時間記錄老師講述的重難點知識7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記錄重難點知識的過程,也是對其梳理的過程。老師板書的過程,方面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另方面通過學生記筆記,不但加深了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也養(yǎng)成了記筆記的習慣。
對策:課堂上一定要注重板書。板書作為無聲的教學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教師講解,表達和傳遞口頭語言難于表達清楚的知識信息;助于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知識好的板書層次清晰、邏輯性強,有利于保存教學信息,便于學生課后整理復習。因此,白板不能取代板書。
誤區(qū)二:重“展示”輕“學習”
電子白板能整合教育資源,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果。于是不少教師課堂上選用了大量的文字,豐富的圖片、動畫、視頻等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不僅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而且過于直觀的視覺沖擊,一再干擾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圖片取代了語言文字,老師在課堂中將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成了圖片,一味追求對學生的感官刺激,禁錮了學生的思考,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于是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的沖擊下“日薄西山”;學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思維空間在圖片的泛濫展示中漸趨狹窄;學生對文本言語的感悟在富有動感的演示中淺嘗輒止。致使學生體會不到祖國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
對策:教師在制作電子白板課件時,一定不要只追求課件的華麗,要充分考慮教材的需要,科學把握課件展示實際,注重實際效果。
誤區(qū)三:重“形式”輕“實效”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shè)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有的老師就利用電子白板拼命在教學形式上做文章。好像學生越興奮,課堂氣氛越熱鬧就越好,把熱烈的課堂氣氛當成了語文課追求的主要目標。語文課因此越來越失去了語文味兒:一會是歌曲欣賞,一會觀看動畫,一會又是視頻片段,你方唱罷我登場,語文課成了“雜耍場”。看似全班熱鬧非凡,實則是走過場,搞形式。這種不根據(jù)實際,生搬硬套,盲目跟風的做法,使得課堂形式重復累贅,不但對教學沒有什么幫助,起不到解決問題的作用,而且浪費課堂教學寶貴時間,致使課堂效率降低。
對策:交互式電子白板打破了傳統(tǒng)學習方式,可以實現(xiàn)生生助學、師生互學。白板課件的制作確實做到了大容量、高密度,交里性也強,但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究其原因,是教師在利用電子白板上課過于追求形式,電子白板成為了“花拳繡腿”。因此,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實效”。
電子白板是把“雙刃劍”,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積極探索,努力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
其優(yōu)勢,走出誤區(qū),才能使語文課堂在電子白板的輔助下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