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芳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旨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為立德樹人保駕護航。學校教育對小學生的影響不僅包括科學知識方面,還包括情感教育方面。在進行語文教學的同時將情感教育納入課堂,有利于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和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
關鍵詞:語文;語文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tǒng)知識教育的第一個階段,也是情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小學生對于個人和集體的認識正在由幼兒園的懵懂狀態(tài)向更加成熟的狀態(tài)發(fā)展,在這一階段,教師在情感教育上的正確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處理和同學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建立對班集體、校園和社會的初步認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從整體教學、教師素養(yǎng)、情景教學、師生互動等方面入手,將情感教育代入到課堂體系中來。
1.情感教育需要正確的教學目標和知識切入點
1.1將情感教育變成教學目標的一部分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知識性的教學目標往往會成為確定教學方向的主要依據,而情感教育則流于形式,變成一句空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必須重視學生的情感發(fā)展,使情感教育轉變?yōu)榻虒W目標的一部分,讓課堂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大化,形成正確、完整的教學方向。
以《找春天》的語文教學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時可以將優(yōu)先知識性的教學目標設置好,比如課文閱讀的熟練度和生字詞的掌握;然后設置本文教學的情感目標,以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和生機、產生對春天的向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為本節(jié)課的情感目標,引導課堂的教學方向;在教授《小英雄雨來》時,可以把學生學習雨來堅強勇敢的個人品質為情感目標,引導課堂教學。
1.2將情感教育變成新的教學切入點
教學切入點作為課堂知識輸入的開端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教師的教學切入點影響著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將情感教育變成教學切入點意味著教師要首先從情感的角度去理解課文,理出文章的感情線索,從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內容入手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能在強烈的情感中汲取知識養(yǎng)分,實現(xiàn)文化和情感素養(yǎng)的同步發(fā)展。
比如,在講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教師可以將“思念之情”作為教學切入點,首先概括出詩歌表達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將家鄉(xiāng)和親人對每個人的重要意義用優(yōu)美的語句表達出來,使學生理解這種感情的合理性;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結合詩意,闡述游子異鄉(xiāng)漂泊的情狀,讓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聯(lián)系,加深對詩意的記憶和對主旨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學習意愿。
2.情感教育需要教師不斷提高教學素養(yǎng)
2.1教師要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
要在小學教學中實現(xiàn)良好的情感教育,教師首先應該形成科學的教育觀,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和道德素質的同步發(fā)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這種發(fā)展既包括身體也包括心理和情感,在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情感訴求,重視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情感、學習課本模范人物形象的道德品質。
2.2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個人文化素養(yǎng)和共情能力
小學生在語言和習慣養(yǎng)成的時期會下意識地在思維和行動上對所接觸的人進行模仿,教師又是除了家長以外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這樣的特點要求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榜樣,通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共情能力,為學生帶來正確的引導。
面對不斷更新的語文教材,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和記憶,加深對各篇文章主旨和情感的理解,并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建立和作者的共鳴,通過自己的情感渲染激發(fā)學生的共鳴;教師也可以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入手,和學生一起觀看教學視頻、閱讀相關書籍或文章,表達下自己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
3.情感教育要借助不同手段的情景教學
3.1課堂外的實景教學
課堂外的實景教學指的是將學生帶出課堂,借助自然環(huán)境或者社會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所學內容相同或相似的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課文所抒發(fā)的情感,教師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講解,為學生展示作者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產生關于文章情感的直觀感受,從而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比如,教師在準備《四時田園雜興》的教學時,可以在季節(jié)和天氣狀況合適的條件下安排學生圍坐在操場邊學習,切實地置身于“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的場景之中,感受作者面對此情此景時的心境;另外,教學內容也可以和學生的春秋游相結合,借助校外的自然環(huán)境幫助學生拉近與相關文章作者的距離,這種方法不但適用于新知識的講授,還適用于“溫故而知新”。比如在春游時可以提問學生此情此景是否勾起了對某一篇文章的回憶,是否能夠理解作者當時的感受等。
3.2課堂上的情景教學
課堂上的情景教學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教師自主創(chuàng)設情境,即教師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通過體驗角色和人物產生聯(lián)系,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借助多媒體烘托氣氛,在課堂上通過播放相關短片或音樂素材,吸引學生注意,讓學生通過觀摩影片或品味音樂加深對某種感情的體驗或對某種品質的認同。
以《守株待兔》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正式學習的前一天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熟讀課文,第二天挑選自愿展示的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在結束朗讀后分享對于這一角色的評價,最后詢問全體同學對故事的認識,引導學生得出“不勞而獲是錯誤行為,我們應該努力拼搏,不能抱有僥幸心理?!钡慕Y論,這樣的判斷來源于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在進行雷鋒篇幅的教學時,教師又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短視頻,讓學生認識到雷鋒的感人行為的真實性,引導學生認同雷鋒的助人為樂精神,激發(fā)學生自覺向雷鋒學習的想法。
4.情感教育需要師生良好的互動
其實無論是改變教學方向、轉變教育方式還是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都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教師在情感教育中的指導作用不言而喻,學生在接受情感教育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是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保證。教師可以通過課上的問答環(huán)節(jié)和課余時間對學生的需求進行了解,引導學生對其學習情況和學習時的情感感受進行反饋,形成師生間關于知識和情感的良性互動。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認知能力和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認識到情感素養(yǎng)在學生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學生!
參考文獻
[1] ?王善紅.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18).
[2] ?張春娟.淺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