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菊 張文輝 何佳
摘要:微課程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逐漸在各大課程的教學中興起,而今天,我們也是就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微課程教學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也在不斷發(fā)展。在新課改不斷進行的今天,不僅僅是多媒體,微課程教學也作為一種新的課堂形式進去到了我們的課堂之中。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一直以它的理解的抽象性和操作的復雜性為廣大學生所詬病,尤其是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學習的難度就更大。所以我們經(jīng)常看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上,很多學生往往一臉茫然,不知所云。而如果有微課,就可以大大的解決這些問題。那么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在中職院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微課程教學的教學方式。
一、微課程教學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往往無法給他們帶來興趣。首先,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十分的枯燥無聊,其次,教師教授這門課也很困難,這就讓學生十分的難懂,所以對于這門課,學生往往提不起興趣去學習。而一旦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去學習這門課,這門課的課堂效率往往會十分低下。所以,我們必須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利用微課進行視頻教學,從而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
2、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
在我們傳統(tǒng)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教師往往需要做許多的準備來進行課前的準備和上課的流程。但我們也知道,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來說,不僅僅是需要我們進行理論性的教學,更多的是需要我們進行實際的上機操作。但往往我們花大量的時間來進行講解,學生還是不太明白。而如果我們能夠引入微課,教師便可以減少大量的工作流程,從而更好的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操作,不必再把大量時間浪費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面了。
3、提高教學效率
上面我們也說過,微課可以大大減少教師的準備工作,同時也可以大大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重要的就是實際操作的部分,如果學生不會實際的操作,那么這門課也就等于白學了。但實際操作的講解十分復雜難懂,并且教師一直進行理論性知識的講解會十分枯燥。但微課就可以解決這些難題,它可以在觀看中向?qū)W生示范操作的步驟及注意事項,幫助學生更好、更直觀的去理解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精髓。而學生通過微課快速的學習到了知識,教師上課自然會更輕松,自然而言的就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微課程教學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在課前的準備
首先,我們要進行微課的拍攝,我們就要明確這節(jié)課的主題及重點知識點。然后,圍繞這些,我們尋找合適的素材和視頻軟件來進行錄制。在錄制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視頻拍攝的清晰度,教師的聲音要清晰洪亮,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聽懂。最后,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操作示范時動作要到位,可以稍微慢一點,確保學生能夠看清每個操作的步驟。同時要注意時間,微課重要的便是短小精悍。
2、在課堂的運用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最終的目的是讓每位同學都能夠獨立進行計算機的操作,而我們微課的制作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能夠讓每位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操作的每個步驟。要知道,紙上談兵終歸是沒有實際操作來的有用,即使我們理論知識已經(jīng)講解的十分完美,但學生還是不可能會完全的操作完每個步驟。而如果有微課,我們就可以配合著視頻,向?qū)W生進行計算機操作的步驟,視頻結(jié)合,更有利于學生對計算機操作步驟的理解。而在我們進行講解之后,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了。
3、在課后的復習
經(jīng)常,我們雖然在課堂上進行講解的學生都聽懂了,但在課下,過了很久,學生就不記得具體的細節(jié)了。這個時候,微課就能夠發(fā)揮他的用處了,我們可以讓每位學生課下都來把微課的視頻都拷下來。這樣一來,學生在日后的復習中,如果突然遺忘了某個知識點或者步驟,還可以通過微課去進行查詢,彌補自己的不足,一舉兩得。同時,微課可以永久保存,不僅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觀看,這也大大的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結(jié)語
以上,就是我對中職學校利用微課程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使用的優(yōu)點和使用微課進行教學的一些策略提出的幾點我自己的看法。在當今社會中,微課已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這不僅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教學方式改革的一個進步。但我們作為教師也要明白,微課只是我們上課的一個輔助工具,我們主要還是依靠課堂講解。所以教師不了完全依賴于微課,要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課堂講解的準備上。教師也要有足夠的耐心,相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堂會越來越好的。
參考文獻
[1]王秀娟《字符串排序》微課設計與開發(fā)[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9)
[2]劉小晶 張劍平 教學視頻微型化改造與應用的新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3,(3),101,105
[3]鄭小軍 張霞 微課的六點質(zhì)疑及回應[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
[4]胡鐵生 微課的內(nèi)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4,(4)
作者簡介:李小菊(1996-),女,廣東肇慶人,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五山校區(q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張文輝(1992-),男,廣東肇慶人,廣州市藍天高級技工學校。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何佳(1996-),男,廣東梅州人,廣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大學。研究方向:電氣自動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