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萍
摘要:作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實際上是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個抓手,依托綜合實踐的體驗性、創(chuàng)造性優(yōu)勢,對作文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學生的內(nèi)心種下一顆寶貴的種子。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綜合實踐活動;整合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不僅僅是因為作文教學方法難有新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學生作文總難逃“假”的窠臼,“套”的現(xiàn)實,更難消學生對作文的“怕”恐懼。分析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假”,還是“怕”,都指向一個共同的問題——空洞無物。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文章的空洞是孩子內(nèi)心空洞的外化。
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應運而生的新型課程,它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chǔ),結(jié)合課內(nèi)學習內(nèi)容,而開展的一種研究性學習。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提出問題生成主題、制定活動計劃、中期反饋交流,到匯報展示,學生都是思考者、體驗者、行動者。針對一個主題,學生搜集資料的過程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制定計劃開展活動,有困難,有創(chuàng)新,是一種情感碰撞;匯報交流是一種收獲,一種升華。這其中的點點滴滴都是鮮活的,富有極大的張力,不僅豐富著孩子的內(nèi)心,更是有一種不吐不快的表達欲求。
對與作文教學而言,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怎樣整合綜合實踐課的有效資源,使其成為學生習作的活水源,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促進作文教學的革新與發(fā)展,無論從理論上,還是時間上都有其科學性、可行性。
一、依托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只有深入實踐當中,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我們的課本內(nèi)容是經(jīng)過精選的,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都指向一個方向。如果我們把知識比作源源不斷的地下水,那么課本就是一個引子,我們必須下力氣去挖掘,才能把一篇課文變成一個寶藏的入口。
比如: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主題是“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中國人的根?!边@只是一個方向。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它涵蓋的是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們僅僅把目光停留在這一單元四篇文章的學習,那無疑是膚淺的。本單元安排了一次“綜合學習·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我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從不同的方面了解了我國的“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中秋節(jié)”“春節(jié)”。在展示課中,有學生說道:“我以前總覺得中國的節(jié)日就是吃好吃的,實際我發(fā)現(xiàn)這些節(jié)日,不僅包含著農(nóng)時節(jié)氣,農(nóng)民很多時候都依據(jù)這個安排種與收,還充滿著情趣與希望?!?/p>
二、探索挖掘綜合實踐活動寫作資源的有效方法
“熟悉的地方?jīng)]有風景”。在實際生活中,孩子們不是沒有經(jīng)歷,而是被“平淡無奇”抹殺了它應有的色彩。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每一個瞬間也都是普通和平常的,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方法,這些也很快會消散在時間的流里。
在教學中我們采用拍照、繪畫、記活動日記等方法來積累習作素材,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同時也發(fā)現(xiàn),這些素材過于零碎,在作文教學中整理篩選這些資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記過反復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在每次活動前,結(jié)合習作特點,以表格的形式,按照時間、地點、人物、經(jīng)過、結(jié)果,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你最開心的、最難忘的、最難過的,明白了什么,收獲了哪些,記錄下來,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檔案,學生在活動中記錄這些沒有負擔,又具有即時性,同時與寫作要素緊密結(jié)合,有一定的內(nèi)在邏輯性。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按照一定的文法和句法法則整理資料,很快就可以變成鮮活富有個性的表達。
三、作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結(jié)合,促進各學科知識的整合
1.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合實踐活動以其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贏得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他們把書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拓寬了課堂的空間,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習生活的趣味性。在活動中增加了人際交往的互動,提供了一個動手動腦的舞臺,使他們有更多的可能將學習知識和情緒、情感體驗有效結(jié)合。
2.作文教學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把綜合實踐活動與作文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學校投入大量力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綜合學習活動和校本課程研究,如:戲曲綜合實踐活動、玩泥巴泥塑活動、沙盤游戲社團、手工制作等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在習作過程中,學生把在活動中的體驗、收獲,通過有序的語言表達出來,情真意切,不再拘泥于有限的文體,怎么表達更暢快,就怎樣做!于是調(diào)查報告、意見書、小品文、廣告解說、科普文、兒歌等形式多樣的方法 張揚了個性,彰顯了新時代學生的精神風貌。在我們進行的《我和我的校園》綜合實踐活動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學校午餐的很多問題,有一個孩子在寫給校長的一封信中這樣表達:“老校長,真辛苦!大日頭,看孩子,東邊吵,西邊鬧,校長忙得不得了。唉,唉,為什么學生不參與?”既寫出了對老校長的喜歡,也表達了希望校長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建議,文章充滿了童趣。
3.科學課與作文教學的整合
一次科學課,我們學習《太陽》,老師講到地球上如果沒有陽光,種子就不能發(fā)芽,植物就不能生長,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同學不太相信,抓住這個時機,我們開展了《種子與陽光》的綜合實踐活動,同學們通過查找資料、設(shè)計實驗、反饋和反思,在匯報的時候,有的同學這樣描寫沒有光照的豆芽:“這顆豆子雄心壯志地發(fā)出來肥壯的嫩芽,我驚喜的想,哈,這一次我要把課本推翻了!沒想到一星期過后,它變成了干癟的‘尸體,我失望極了?!边€有的同學寫到:“我那個可憐的豆子,待在黑暗里,身上長滿了白毛。”這些句子從他們的內(nèi)心流淌出來,無一不帶著生命的感悟,心靈的搏動,語言充滿童趣。
總之,作文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過程,就是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學會觀察,體會生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真實地表達所思所想,而且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思考,這是一粒寶貴的種子!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礎(chǔ)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依托綜合實踐活動讓小學生作文返璞歸真的研究》(JCJYC1802112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