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安蓉 代小艷
基金項目:咸陽師范學院2019年度校級項目“新時代高校應用型日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課題編號:XSYK19014)。
咸陽師范學院2019年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新形勢下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日語人才培養(yǎng)中的復合知識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9Y052)階段性成果。
摘? 要:小說作品的語言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學作品的敘事角度、語言的藝術性以及作家自身的創(chuàng)作理念。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chuàng)作的《且聽風吟》長久以來對國內的讀者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本文從該作品的語言特色出發(fā)對其藝術性進行賞析。
關鍵詞:《且聽風吟》;語言特色;賞析
作者簡介:劉萍(1984.9-),女,陜西咸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商務日語、日語教學;安蓉(1987-),女,陜西咸陽人,碩士,咸陽師范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化與教育;代小艷(1985-),女,陜西漢中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與教育。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2
《且聽風吟》作為村上春樹的處女座,在初次對外發(fā)表之后就斬獲了日本的文學獎項,并在后續(xù)幾十年的時間里持續(xù)地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讀者產生影響。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是讀者對其產生認知并形成某種評價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研究這本小說的寫作方法、語言風格、表現手法等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文學價值。
一、寫作方法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于1979年憑借其處女座《且聽風吟》敲開了新人獎的大門,并從此走上職業(yè)作家的道路。作家本人在其自傳體作品《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中講述了自己創(chuàng)作《且聽風吟》時的具體方法。作者認為如果使用自己從小就熟知的日本語言來完成創(chuàng)作,難免會落于俗套,因而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采用了英語寫作,并將完成后的作品再翻譯成日語,這樣就得到了一種與日語寫作完全不同的語言風格,后來有不少讀者成村上春樹的作品具有“滿滿的翻譯腔”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二、語言風格
(一)質樸
村上春樹在創(chuàng)造《且聽風吟》時為了創(chuàng)造出一種獨特的有別于傳統感受的新文體而采用了英語寫作,然后在翻譯成日語的手法。由于作者本身在英語方面的詞匯和寫作水平遠遠達不到其對日語的掌握程度,因而經過翻譯之后得到的作品在語言風格上就顯得比較質樸和直接,有一種不經修飾但余味悠長的質樸美感。作者在小說中設計的對話類橋段都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口語化的表達,并沒有因為是小說作品而采用過于華麗的文學化表達方式。例如,原文第3章和第4章“我”和鼠的對話就會很好的證明。
(二)意蘊豐滿
一本小說為讀者營造的意蘊、場景在受到其語言風格影響的同時還決定于作者想要的事件,好的作品要做到言之有物?!肚衣狅L吟》這本小說雖然在遣詞造句方面比較樸實,但是作者細膩的觀察能力、豐富的畫面感以及鮮活的人物性格塑造還是將作品本身的意蘊帶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讀者可以從作者的心理描寫、場景營造和人物之間的對話感受到其想要表達的那種空虛寂寥之感。例如,小說中第3章開篇寫道:“‘什么有錢人,統統都是王八蛋”,僅僅這一句率性的口語表達就可以看出小說中人物鼠的性格特點。“吼完之后,鼠總是現出一副滿足的精神,津津有味地呷著啤酒”,短短的一句話就可以讓讀者想象到鼠的神態(tài)、表情、動作以及心態(tài)等多個方面的意蘊,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表現手法在整篇小說中不斷地貫穿并形成其鮮明的寫作風格。
(三)幽默中帶著諷刺
第一,幽默。小說作品的語言風格及其所營造的氛圍,實際上與作家本身的氣質以及想要表達的內容具有很大的聯系。村上春樹的作品在語言風格上常常給人留下冷靜、苦悶、壓抑等一系列感受,而作者本人在實際生活中也是比較安靜甚至于有一點沉悶的人。因而作者在小說中呈現幽默時也常常給人留下一種壓抑苦澀的氣質風格。例如,在小說中的第5章中作者描述了“我”與鼠關于看書和喝啤酒的一段討論,雙方的對話都很有意思。第二,諷刺。作家在創(chuàng)作小說作品時往往會通過諷刺、嘲諷等方式對某些現象表達自己的反對觀點,甚至有些優(yōu)秀的作家主要通過反諷的手法來傳遞自己的價值觀觀念。村上春樹在創(chuàng)造《且聽風吟》的過程中也經常使用嘲諷、反諷等手法來傳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在第3章開頭的部分作者借鼠這一人物表達了世俗財富觀念的某種嘲諷。
三、語言表現手法
(一)比喻
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使用比喻的手法可以使表達效果更佳形象生動、情緒更加飽滿、畫面感更加豐富,而且這種語言表達技巧的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文學作品的美感和藝術性。通常情況下,在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中使用最廣泛、最頻繁的寫作技巧就是比喻。
《且聽風吟》這部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大量運用比喻的手法來豐富作品的畫面感以及提高其文學性。例如,在小說的第5章有一段寫到:“他便像蒼蠅盯視蒼蠅拍似的盯著書問”,這一句寫的是小說中的人物鼠在某一種場景下對待看書的態(tài)度,那種厭惡的感受躍然紙上,這種表現手法顯然可以提升讀者對小說場景理解的精確度。再如,作者在寫到小說主人公面對祖母去世時輕輕合上她的眼瞼,然后用了一個比喻的手法寫到:“與此同時,她79年來所懷有的夢,便如落在人行道上的夏日陣雨一樣悄然消失,了無痕跡”。這一個比喻所描述的是當主人公合上去世祖母的眼瞼時內心所產生的那種失落和傷心。善于運用比喻手法是一個成熟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特點之一,村上春樹從一個沒有小說寫作經驗的新人,開始在處女座中就已經可以很好地運用比喻這種寫作手法,可見作家本人的寫作敏銳度是非常好的。
(二)夸張
夸張是寫作過程中為了強化表達效果、增加讀者印象而采取的一種將語言進行夸大的修辭手法,通常情況下這種修辭手法會和比喻、擬人等手法進行嵌套使用?!肚衣狅L吟》這本小說在夸張手法的運用方面也非常的成功,以下列舉一些例子。
其一,作者在小說的第3章寫到:“我和鼠走火入魔般地喝光了足以灌滿25米長的游泳池的巨量啤酒”,文中所描述的場景是主人公與鼠陷入到夏日的無聊生活中,只能通過不斷的喝啤酒、吃花生來打發(fā)時光,因此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用夸張的手法來描述了主人公和鼠喝了非常多的啤酒,從而凸顯出文中所描述的夏日無聊時光。其二,原著小說中第7章開頭寫到主人公在小時候是一個非常沉默寡言的少年并一度導致父母認為其具有某種心理疾病,甚至還被家長送到精神科醫(yī)生家里接受診斷。后文中作者又寫到主人公在14歲那年突然像“河堤決口”一般說了起來并一連說了三個月。通過這種夸大的語言可以凸顯出主人公在14歲時打破了原來沉默寡言的狀態(tài)。其三,作者在小說第10章的開篇處寫到:“夜里異常熱,簡直可以把雞蛋蒸個半熟”,實際上這是一個典型的通過夸張的手法來凸顯夜間氣溫的寫作手法。由原文中以上三處實例可知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合理運用夸張的寫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提升表達的效果。
(三)細膩的場景描述
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常需要通過環(huán)境描寫、心理描寫、人物描寫等方式來豐富作品的意象和氛圍。如果作者在語言表達上表現得更加細膩和充分,就可以在提升作品的說服力并對讀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通常優(yōu)秀的作家在場景描述上往往呈現出細膩化、復雜化、深刻化的特點?!肚衣狅L吟》這一小說在具體場景的描述中具有優(yōu)秀的細膩程度,以下列舉一部分示例。其一,動作描寫。在小說第3章中有一段動作描寫是:“鼠也就此打住,不再言語,烤火似的翻動著擱在桌面上的纖細的手指”,作者在描寫小說角色鼠的動作時運用了生活中烤火這一非常熟悉的場景,其表達的細膩性更好。其二,心理描寫。作者在小說第9章中有一段描述道:“她的語氣里含有一種讓我焦躁的東西。不過除去這一點,她又帶給我?guī)追掷`綣的心緒,和一縷懷舊的溫馨”,作者在描述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時使用了焦躁、繾綣和懷舊等詞匯,準確地表現出主人公心理狀態(tài)。其三,環(huán)境描寫。作者在小說第8章中寫道:“從大敞四開的窗口,可以隱約望見海面,粼粼細波明晃晃地折射著剛剛騰起的太陽光”,這短短的幾十個字可以在讀者的腦海中繪制出溫馨的畫面,主人公站在房間里看著窗外的海面、太陽以及灑在海面上的日光。
四、后現實主義
常規(guī)的寫作方法中通常是將時間以及事件發(fā)生的經過作為寫作的順序,且這種情況在日語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是很常見的,但是《且聽風吟》這本小說在創(chuàng)作時并沒有采取這種常規(guī)的寫作手法和敘事順序。作者在創(chuàng)作小說的過程中將自己的跳脫的思維意識作為主要的敘事來源,這種意識流的寫作方法實際上是西方后現實主義風格的典型代表之一。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小說章節(jié)和段落內容聯系不太緊密的感受,實際上這是因為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將自己思維中想到的內容作為小說的主要文字素材。例如,小說中的第7章描寫的是主人公“我”在小時候不愛說話,而到了14歲時突然之間連續(xù)好幾個月說了很多話,接著由發(fā)了一場高燒并逐漸變成一個正常的少年。但是到了第8章又變換了一個新的話題,上下文之間的銜接并不是依靠時間或者某些事件之間的聯系,而是隨著作者意識的變化而不斷地發(fā)生改變。顯而易見的是這種寫作手法可以更加深刻地揭示小說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以及對周遭環(huán)境的看法,小說在表達過程中始終貫穿的第一人稱敘事模式也更加側重于表現主人公“我”的心理活動。
五、結束語
《且聽風吟》作為一本對中國讀者產生了廣泛影響力的日本小說作品,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這本小說憑借質樸的語言、豐富意蘊、幽默而又諷刺的口吻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還成功地的比喻、夸張以及場景描寫等寫作技巧運用于整部小說中,通過西方的后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為讀者營造出富有文學性的語言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黃碧琴.論村上春樹《且聽風吟》的語言特色[J].黑河學院學報,2017(3).
[2] 李春妹.村上春樹《且聽風吟》的語言魅力賞析[J].語文建設,2016(33):51-52.
[3] 張婷.村上春樹作品《且聽風吟》的語言藝術[J].《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2015(8X期):51-52.
[4]趙舒陽,杜勤.村上春樹的比喻特色--以《且聽風吟》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000(006):65-66.
[5]張怡.淺議村上春樹《且聽風吟》的文學價值[J].青年文學家,2017, 000(018):90-91.
[6]李潤潔.論村上處女作《且聽風吟》[J].北方文學:中, 2016, 000(00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