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幽燕
摘要:為了使學生能夠適應在線學習,五年級語文組的老師們在集體備課中,綜合考慮居家學習的特殊性,統(tǒng)籌安排課時,科學調整課程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但要注意的是,不論什么時候、教學條件怎樣變化、學習空間怎樣變化,喚醒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才是教學的根本。
關鍵詞:線上學習;統(tǒng)籌規(guī)劃;有效實施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學生無法正常返校上課。在居家學習期間,根據(jù)省、市、區(qū)的線上教育文件精神和指導意見,在疫情專題內容學習基礎上,各學科改變了依照教材順序按部就班的學習模式,綜合考慮居家學習的特殊性,統(tǒng)籌安排學科間課時,科學調整課程內容,以提高教學效果。圍繞國家課程的落地實施,我們五年級語文組的老師們在集體備課中,將整體學習目標定位為: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習字詞,積累語言,初步理解課文。
一、明確學習目標:可達到,適居家
基于本冊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5個方面要達到的24個教學目標,我們對西區(qū)中心小學五年級各班學生的語文原有基礎、自學能力、居家環(huán)境、學習實效等方面進行評估,認為五年級的學生在居家學習期間可以嘗試通過線上學習,達到3個方面共11個目標,完成對學習內容的初步學習。
二、細化學習內容:有重點,有任務
明確了線上學習的目標后,我們進一步細化了線上學習的內容,每個單元選擇了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語文園地三個板塊,每個板塊的內容有重點:精讀課文的重點在于流利朗讀、字詞書寫、佳句積累和了解文章大意;略讀課文的重點為初步理解,了解文章大意;語文園地則重點選擇了詞句段的運用。
精讀課文兩個課時的學習任務是前后呼應、相輔相成的,第一課時是第二課時的基礎,第二課時則是對第一課時學習成效的檢驗。如在生字學習方面,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為抄寫生字和組詞,第二課時則提升為聽寫和積累。略讀課文有兩個步驟:讀準確、讀通順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礎上,拋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初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
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日積月累”是學生可以獨立完成的內容,“詞句段運用”則需要老師給予方法的指導。學習任務單給學生提供了多種方法,如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照例句說、用構詞方式說,幫助學生明明白白地“說一說”。
三、選擇學習方式:留空間,重自主
居家學習背景下的時空拓展,為更多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提供了充分條件,如直播國家、省、市優(yōu)秀的教學課例學習方式,條理清、講解細的PPT學習方式,互動強、交流多的師生對話學習方式,時間短、內容精的微課學習方式。我們在備課時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多樣化需求,并預留了足夠的空間,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成了可能。
(一)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小學五年級正是學生對課外書閱讀興趣濃厚的階段,除了教科書的閱讀之外,課外閱讀對小學生來說也十分重要。小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夠積累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還能夠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陶冶情操,更好地培養(yǎng)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在上網課期間,我們要求學生每天至少閱讀課外書30分鐘以上,要求:
※不動筆墨不讀書。
(1)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書上記錄下自己閱讀時的見解、感受。
(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梢云吩u遣詞造句,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也可以談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或由此引聯(lián)想。
(3)做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后感。
※制作課外閱讀記錄表,每天記錄在家閱讀的書籍名稱,做好記錄,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要求學生每周的周一和周四必須做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讀書筆記,要求摘抄好詞好句、寫讀后感,并上交老師批閱。
(二)每天背一首古詩文
我們要求學生每天必背一首從一年級到四年級統(tǒng)編版語文課本上下冊出現(xiàn)的古詩文,背熟后要求家長在背的古詩上簽名。
(三)學生反饋
從2月17號線上學習開始,學生每天都會背誦一首古詩,每天至少閱讀課外書30分鐘以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反饋如下:
學生1:在每天的閱讀中,我收獲了不少的知識,也積累了許多好詞與好句子。在閱讀中,我明白了堅持的重要性,體會到了作者在寫作時的心境。那些悲傷、歡樂、美妙的意境都隱藏在每個字與詞中,需要自己好好發(fā)現(xiàn)、揣摩,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在積累中學習。以前,我最厭煩的就是背古詩,覺得古詩和當今時代完全沒有一絲關系,可在“每天堅持背誦一首古詩”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古詩首尾對立、句句含趣、字字含韻,非常有趣,對古詩詞有了新的認識與發(fā)現(xiàn)。在每天的背誦與閱讀中,我養(yǎng)成了堅持的習慣。堅持就是一種收獲。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半途而廢的人是享受不到“豐收”后的快樂的。在這特殊時期的背誦與閱讀,使我受益匪淺。
學生2:在疫情居家學習期間,我讓媽媽去圖書館幫我借了很多小學生必讀課外書,如 《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夏洛的網》……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更喜歡閱讀了。以前我雖然也閱讀,但都是走馬觀花,讀完一本書后只是知道大概的故事情節(jié),并沒有注意到那些優(yōu)美的好詞、好句。當彭老師指導我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方法后,我認真地做讀書筆記,記錄下好詞好句。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這本摘抄派上了很大的用場,讓我的語句不再那么生澀。閱讀掩蓋了我的無知,讓我了解到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識?,F(xiàn)在我不再怕寫日記、周記和作文了,閱讀能力也提升了。我的進步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學生3:在清晨檸檬黃的晨光中,我朗讀古詩文、當季美文;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我遨游在書的海洋里。我以筆尖為槳,以知識為帆,奮力地向前行。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有了辛勤的勞動,我們才會有成果。
四、關愛每個學生:因材施教,激發(fā)動力
特殊時期,老師一對一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果,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家庭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推動自主學習的積極發(fā)生。對綜合能力較好的學生,我鼓勵他們在學習之余閱讀、寫作、思考,體會學習的樂趣;針對學習能力較好但自控力不足的學生,我主動電話溝通,為其制定居家學習計劃,激發(fā)學習動力;針對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我溝通的重點在于學習方法的點撥,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使其學有所獲。
在居家線上學習的過程中,從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到學會自主安排每天的學習和生活,我們給予學生足夠的彈性空間。孩子們的自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聽到他們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朗讀,看到他們書寫越來越工整,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我意識到:不論什么時候、教學條件怎樣變化、學習空間怎樣變化,喚醒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才是教學的根本。在這特殊時期,只要我們順應時代的變化與要求,與時俱進,勇于接受新的事物,適應新的環(huán)境,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抓住機遇,多想辦法,提高線上教育效率,為學生服務,向愛而生,一切靜待花開。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