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
(甘肅省委黨校 甘肅行政學院,甘肅蘭州 730010)
國學大師張岱年曾提道: 宋明理學除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兩大派別外,還有以張橫渠、王浚川、王船山為代表的氣一元論。誠然,明代哲學家王延相很推崇張載的“太虛即氣”說,他說“橫渠此論,闡造化之秘,明人性之源,開示后學之功大矣?!保ā稒M渠理氣辨》)清代哲學家王夫之也認為,氣是唯一實體,不是“心外無物”。世界統(tǒng)一于一元,但怎樣體悟世界卻有許多方法, 中國古圣先賢在這方面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群經之首的《易經》就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人類社會的中國智慧和方案[1]。 《易經》產生之后,古今中外學者對其進行不斷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筆者認為, 這座富礦還遠沒有把自己完全展示給人類,在新的歷史時代,我們應用新的思維方式努力挖掘其中的財富。
張載在《橫渠易說》中說:“乾之四德,終始萬物,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苯又f:“天下理得,元也;會而通,亨也;說諸心,利也;一天下之動,貞也。 貞者,專靜也。 不曰天地而曰乾坤,言天地則有體,言乾坤則無形?!边@里作者提到元亨利貞四德,天地乾坤,首尾皆無,就是具說世界統(tǒng)一于“一”,要從象、數、理3 個方面去體悟,以此來達到全面認識的目的。《易經》在古代中國的傳承過程中,形成像數派和義理派,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們更多的是學習其義理派的內容, 其實這兩者都不可偏廢, 一旦缺少一方,就會導致理解不全面,甚至出現片面理解,尤其是像數的體悟。 因為“象者,易之原也,象成而后有辭,辭著而后有變,變見面后有占。”(《周易集解序》)要把象、數、理3 個視角結合起來,只有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夠體悟《易經》中的一元世界,就會不斷開辟人類世界的新境界,使人達到更高境界,提升自我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2]。
何謂一元? 《黃帝內經˙靈樞》:“天之在我者德也, 地之在我者氣也, 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 ”《孟子˙公孫丑》:“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橫渠易說》:“仁統(tǒng)天下之善,禮嘉天下之會,義公天下之利,信一天下之動。 ”一元就是“德流氣薄而生者”,負陰抱陽的“中氣”,“四端”結合體,“四德”而統(tǒng)的天下,形散神聚的主體。 于現在說,它理解為量子,是統(tǒng)一世界和物質的道。因為六十四卦經和“十翼”的內容,都是圍繞這個一而展開的, 我們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用盲人摸象的辦法去理解經傳, 否則不利于真正獲得理解,而是有一個主體,即三才形成的主體,這是一元的[3]。 只有把握住這個一元,才不至于把《易經》文化學得支離破碎,墜云墜霧,才能形成統(tǒng)一整體,最終從中獲得感悟。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盛贊古代中國是“世界發(fā)明的搖籃”,并將《周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正是在對《易經》的學習中發(fā)明“二進制”,從而揭開電腦程序語言的基礎, 而今已把人類社會推進到網絡信息時代,如今是網絡尤其發(fā)達的時代,人們進入了網絡時代,可以說根本無法脫離網絡,人們借助網絡獲得更多信息,在這個時代中發(fā)展和進步。
《易經》的數、理在二進制中得到具大的釋放,這是東西方文化學習交流中沒曾想到的結果, 也可以說是東西放文化交流的一大收獲。 萊布尼茨二進制中的0 到63 數字,正是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中的左上角的坤卦到右下角的乾卦的64 卦,其順序和卦象排列都沒任何變化(圖1 伏羲六十四卦,圖2 萊布尼茨數字圖)。 二進制中只有數字0 和1,六十四卦中只有陰爻和陽爻的排列,其實0 就是陰爻,1 就是陽爻,這是古人規(guī)定的。
圖1 伏羲六十四卦
以第一排的數字和卦象(陰爻、陽爻簡寫為陰、陽)為例,在二進制中,第一排是0 到7,即是000 000,000 001,000 010,000 011,000101,000 110,000 111;在六十四卦中,第一排是坤、剝、比、觀、豫、晉、萃、否,卦象(由下而上)是陰陰陰陰陰陰,陰陰陰陰陰陽,陰陰陰陰陽陰,陰陰陰陰陽陽,陰陰陰陽陰陽,陰陰陰陽陽陰, 陰陰陰陽陽陽。 以至于最后一排到乾卦, 都是和二進制的數字完全對應,63 在二進制中正是111 111,即乾卦卦象的6 個陽爻。 這種只改變卦象符號就完成人類數字轉換的巨變, 從而引起整個人類交流語言的和世界的巨大改變。因此,在學習《易經》 中我們在重視義理的同時, 尤其要重視象、數,把象、數、理都作研究,統(tǒng)一于一體(一元)當中。另外,坤、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遁、否、觀、剝上)依次是陰陰陰陰陰陰、陽陰陰陰陰陰、陽陽陰陰陰陰、陽陽陽陰陰陰、陽陽陽陽陰陰、陽陽陽陽陽陰、陽陽陽陽陽陽、陽陽陽陽陽陰、陽陽陽陽陰陰、陽陽陽陰陰陰、陽陽陰陰陰陰、陽陰陰陰陰陰,表示陽氣不斷上升又不斷消失,完成一年的周而復始,從卦象則很容易理解。卦象雖然看起來很容易學,但要學精卻非常難,學通透了才能夠理解其中的內涵和意義。從這個角度考慮, 用二進制也就更容易理解 《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是無,即0,一是1,二是10(二進制),三是11(二進制),都是一個或二個符號組成,從四開始,二進制進入復雜排列中,由此產生無數,以至于無窮,所以就是三生萬物,不是單純的三來生成萬物,而是由一、二、 三共同生成無窮無盡的萬物, 這么說可能很抽象,但是學習者必須要從抽象中理解和學習,最終在這一個領域中有所為[4]。
《易經》的六十四卦與二進制有如此緊密的關系就是從象到數、理的轉變。 同樣的道理,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中的排序和《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序和數理結構為什么差別很大,如果不從象入手,則很難讓人信服[5]。 《周易》的上經為什么是30 卦,下經為什么是34 卦,如果僅僅從《序卦》中找答案,可能有些牽強附會之感。
我們若從卦象和辯證法上去理解則容易得多。一卦三畫(爻),含天地人三才,重卦六爻,三乘六共十八卦,上經下經同為十八卦(列),每卦都有對,每對或綜或錯,而成兩個36 卦,上下經應有72 卦(如圖3 所示)。
圖3 《周易》六十四卦錯綜圖
但在上經中,乾和坤、頤和大過、坎和離均相錯不相綜,各占一列,其他24 卦兩兩相對(綜),只占12 列,加上前面六卦,共十八列,共有30 卦,即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在下經中只有中孚和小過是相錯不相綜,各占一列,其他32 卦兩兩相對(綜),占16 列,共18 列,共34卦,即咸恒、遁大壯、晉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jié)、中孚小過、未濟既濟。這64 卦正好是八八相乘而得。 除4 對8 個相錯的乾坤、頤大過、坎離、中孚小過,正看或倒看都一個模樣(象),其余28 對56 個相對(綜)的卦象,順看倒看均獨自成卦。
易學文化的傳承路徑主要分為3 個方面, 分別是貿易活動、人口遷徙和教育,這3 個途徑對于易學文化的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將一一仔細分析如何傳承文化?首先是貿易活動,貿易活動是人們進行商品交換的重要活動, 商人在進行貿易活動的過程中, 一方面可以通過商品交換把商品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傳承出去,并與他人進行交換,另一方面則在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實現了文化傳承,是第一大傳承途徑。 其次是人口遷徙,人口遷徙在當今時代, 從來沒有停止過, 遷徙的范圍非常廣泛,而每一次人口遷徙都意味著文化傳播,會對當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人口遷徙是易學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路徑[6]。 最后是教育傳播文化, 教育是現代人必須要接受和參與的一大活動,如今的教育類型多種多樣,人們在接受教育活動的時候,需要接觸各種科目,通過各種文化課程的學習,就能夠從中收獲文化知識,而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傳播醫(yī)學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姜文化傳承下去[7]。 如今,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而文化的類型可以是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只要與此息息相關的社會交往活動,都可以看作是文化傳播的活動和載體。 其中教育途徑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現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活動。除此之外,開展各種講座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能夠進一步拓展文化了解范圍,最終提高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