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761-2008 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是農業(yè)農村部發(fā)布推薦的標準,共分為3 個部分,涵蓋105個檢測參數,是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常用的檢測標準。該標準雖然前處理簡單,但是操作過程一旦有誤,會出現回收率不穩(wěn)定、相對標準偏差等現象。本文就前處理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作以下總結。
要購買附有證書的標準品,純度在≥ 98 %以上;要正確使用移液槍,槍頭和稀釋標準溶液的吸量管需要先潤洗2~3 遍,每次都應從最上面刻度起始點放下所需體積,先加入少量介質至容量瓶,再加入標準品,最后定容。按照在儀器上的響應值和保留時間配置農藥混合標準儲備溶液,在-18 ℃以下的冰箱中儲存。標準溶液應現用現配,放置一段時間濃度會有所改變,每次應與之前的圖譜進行比較,檢查峰面積是否有較大的變化。
樣品切碎,均勻混合,按照四分法縮份,一般不少于1 kg,放入勻漿機勻漿,留存2 份,每份不少于200 g,分裝于潔凈容器密封并標識。樣品長時間內不檢測分析,需要在低于-20 ℃條件下冷凍保存,解凍后立即分析。
在使用1%電子天平前,先檢查天平是否水平正常,至少預熱30 min。試驗過程中需要用的玻璃儀器用記號筆做好標記,并認真檢查離心管是否清晰,有無磨損,這個很重要,因為最后要在離心管里定容。后面用的移液管、燒杯都要完全干燥。稱量前檢查樣品狀態(tài),充分混勻樣品,使用大一點的稱量勺可以減少樣品間差異,用廣口瓶大一點的開口可以有效避免樣品沾到容器壁上。氯化鈉加入多少由樣品的水分含量多少決定,水分少的加入5 g,水分多的加入7 g,稱量結束后按要求及時填寫天平的使用記錄。
由于農藥殘留分析試樣中農藥含量很小,因此提取效率的高低就會直接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準確加入50.0 mL 乙腈,如果使用瓶口分配器應先排空氣。勻漿機使用前后依次用水—丙酮—水清洗,樣品在高速勻漿機上勻漿2 min,如果有質控樣品,應先勻漿空白樣品,最后勻漿質控樣品。濾紙折疊好后,把兩層的部分撕去一角,這樣可以使濾紙和漏斗貼緊不易產生氣泡。過濾時要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體濺出來,如果直接傾倒,有可能液體飛濺出來導致溶質減少,會給結果帶來誤差。一定要按照標準要求劇烈震蕩1 min,靜置30 min 以上。實驗室應準備計時器以確保準確計時,使水相和乙腈相完全分開。
把移液管10.00 mL 先用少量上層乙腈提取液潤洗3 遍,在準確吸取10.00 mL 上層提取,移液管插入1~2 cm,放入燒杯并與燒杯壁成45°角,液面降至流液口處靜止后要等待15 s,再移走移液管。置水域加氮吹80 ℃蒸發(fā)近干,氮吹管不可以離液面太近,以防止污染,氣流量要控制得當,因為有機磷農藥熱穩(wěn)定性差、易分解,切記不可蒸干。有機磷在近干狀態(tài)下水浴鍋取出,可以用洗耳球緩慢吹入干燥空氣。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需要過固相萃取柱,過SPE 柱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活化、淋洗、洗脫步驟都需要做好銜接。固相萃取是一個吸附解體的物理過程,速度太快和太慢對凈化效果都不是太好,一般流速控制在以液滴連續(xù)滴下但不成線為宜,即40~60 滴/min,絕不可出現“干柱現象”。只有注意到這些細節(jié)問題,才可以得到準確的檢測結果。
原始記錄必須做到真正原始,原始記錄一定要能反映現場狀態(tài)的全部信息,應當及時、準確、完整、客觀,要能夠再現,具備重現性。首先,數字修約應符合GB/T 8170-2008 數值修約規(guī)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其次,計算按照標準要求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當結果>1 mg/kg 時保留三位有效數字;再次,記錄如需更改要按照杠改加蓋章的原則,即在需要改動數據上畫一橫杠,然后在橫杠右上方填寫更改的數據,并加蓋本人印章。原始圖譜主檢人簽字,原始記錄要三級審核簽字以確保相關信息和數據準確無誤。
化驗室新購買的試劑應先做試劑空白,來確定試劑是否符合要求;進行試驗前要穿好防護服、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有些重要步驟需要更換手套以防污染;移液槍使用后應調到最大刻度并放到移液槍專用架子上。當檢測結果在標準規(guī)定的臨界值附近或離散數據容易造成誤判時或檢測過程中發(fā)生異常情況(如停電、停水、儀器故障、環(huán)境變化等)有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時需要進行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