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森 張帥
[提要] 目的論理論強調(diào)翻譯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活動,對于目的性極強的廣告文本的翻譯具有一定的指導(dǎo)作用。本文圍繞目的論和廣告文本的功能和特征展開討論,從目的論視角對耐克廣告語中的文化現(xiàn)象和修辭的翻譯進行分析,以期為此類廣告文本的翻譯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guān)鍵詞:目的論;廣告;翻譯
中圖分類號:F713.8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9月7日
一、引言
隨著商務(wù)活動的不斷發(fā)展,廣告成為了人們十分常見的一種傳遞信息的媒介。李光梅指出,廣告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要,通過一定形式的媒體,公開而廣泛地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宣傳手段。廣告的形式多種多樣,除去圖案和音像部分,廣告中的文字部分往往最深刻,最能吸引消費者注意,也最能達到廣告的目的。廣告文本本身其功能和作用十分明確,即傳播商品及相關(guān)信息、指導(dǎo)消費、促進商品的銷售。故而,其文體的一些特征,如詞匯中多用褒義形容詞,句式上多用簡單句,采用各種修辭以使得廣告語生動、形象有吸引力都是為其文本目的而服務(wù)的。因而在處理廣告文本翻譯時,其文本的目的必須被重視。這與功能學派目的論的理念不謀而合。目的論就是強調(diào)在翻譯中要將譯者作為主體,認為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過程。因而,在處理廣告文本的翻譯時,譯者也應(yīng)當考慮到廣告語的預(yù)期目的,采用恰當?shù)姆g方法以盡量使得譯文能夠達到此類文本在譯入語中應(yīng)該達到的目的。
二、功能目的論
翻譯的目的論理論產(chǎn)生于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德國功能派,代表人物有目的論的創(chuàng)始人卡特琳娜·賴斯,賴斯的學生漢斯·弗米爾,曼塔里和克里斯蒂安·諾德等。方夢之指出,目的論的創(chuàng)始人賴斯首先提出要“把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特殊目的”作為翻譯批評的新模式,弗米爾支持這一觀點并提出,“作為一條根本原則,翻譯方法和策略必須由譯文預(yù)期的目的或功能決定”。后來,漢斯·弗米爾正式提出“功能目的論”這一概念。此后,曼塔里闡發(fā)了翻譯行為理論,諾德在“功能目的論”的基礎(chǔ)上又提出了“功能和忠實”的理論,發(fā)展了功能目的論。
劉軍平指出,目的論的出現(xiàn),標志著翻譯的研究角度由以語言學和形式翻譯理論,轉(zhuǎn)向更加傾向于功能化和社會、文化方向,因而成為功能主義翻譯理論最核心的理論。目的論的基本概念是:決定翻譯過程的主要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董曉波指出,根據(jù)目的論,所有翻譯遵循的首要法則就是“目的法則”,這個目的有三種解釋:譯者的目的、譯文的交際目的和使用某種特殊翻譯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通常情況下,“目的”是指譯文的交際目的。除了目的法則之外,目的論還有兩個法則:連貫性法則和忠實性法則。連貫性法則指的是譯文必須符合語內(nèi)連貫,忠實性法則指原文與譯文間應(yīng)該存在語際一致,類似于通常所說的忠實于原文。因此,進行翻譯時,首先應(yīng)當重視翻譯目的,尤其要重視譯文的交際目的,在理解原文的文體特征和功能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譯入語的語言表達規(guī)范和文化特征,在不違背連貫性和忠實性法則的基礎(chǔ)上,盡可能實現(xiàn)翻譯的目的。
三、功能目的論與廣告文本
作為實用文體的一種,廣告具有鮮明的文本特征和功能。艾真指出,廣告文體不同于其他文體形式,其功利性、商業(yè)性極強。方曉認為廣告翻譯屬于實用文體翻譯,實用文體翻譯一般都有現(xiàn)實的甚至功利的目的,這種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翻譯委托人、譯本接受者及其文化背景和情境的制約??梢哉f,廣告翻譯就是為了將原語言所宣傳的產(chǎn)品、服務(wù)或理念以譯入語的形式傳播到譯入語國家或地區(qū),達到促進商品銷售,推廣服務(wù)和理念的目的。譯者進行廣告翻譯的目的,就是要確保廣告翻譯能夠達成交際目的,確保廣告的功能在經(jīng)過翻譯后不損失,這與功能目的論的理論核心相一致。張禮貴指出,廣告翻譯的實質(zhì)也是要實現(xiàn)譯文預(yù)期目的,勸誘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wù)。因此,從目的論視角透視廣告翻譯具有指導(dǎo)與實踐意義。
四、目的論視角下耐克廣告語的翻譯
耐克能夠成為廣受大眾喜愛,認可度非常高的體育運動品牌,除了其優(yōu)秀的產(chǎn)品設(shè)計和服務(wù)以外,其對產(chǎn)品和服務(wù)精妙的廣告宣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耐克的廣告語中,蘊含大量的文化現(xiàn)象以及修辭,使得廣告語富有深意,具備深刻的感染力,從而有助于實現(xiàn)其廣告宣傳推廣的目的。依照目的論的原則,譯者在進行耐克廣告語的翻譯時,也要重視其文化現(xiàn)象及修辭的處理,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技巧,確保譯文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實現(xiàn)廣告的功能和目的。
(一)文化現(xiàn)象的處理。程盡能指出廣告活動不僅是一種公益的或是商業(yè)的活動,而且也是一種能夠體現(xiàn)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等文化觀念的交流活動。這表明在廣告語言中會帶有特定的文化因素,而在進行翻譯時,對這一現(xiàn)象的處理十分重要。劉馳指出廣告翻譯既要保持原語廣告的原汁原味,又要尊重譯語文化,更要注重譯文所要達到的目的及廣大讀者的反應(yīng)。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廣告時要重視原文中文化現(xiàn)象的處理,對其進行適當?shù)霓D(zhuǎn)化,避免讓譯文讀者對譯文產(chǎn)生困惑。下面以耐克廣告語中的文化現(xiàn)象為例進行分析:
例1:And if you're a girl from Compton,don't just become a tennis player,become the greatest athlete ever.
譯文:即使你是個在混亂街區(qū)成長起來的女孩,也不要只甘心成為一個網(wǎng)球運動員,要做就做最偉大的運動員
此句中,“a girl from Compton”并未直譯為“一個成長在康普頓的女孩”,因為如果按照原文的語義對其進行翻譯,雖然保留了原文的信息,但是目的語讀者在看到譯文時并不能明白“成長在康普頓的女孩”有何意義,也就無法明白廣告語的目的所在。這里其實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康普頓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的一個小城,其中人口多數(shù)為非裔美國人,長久以來,這個小城市產(chǎn)生過很多著名運動員,如網(wǎng)球姐妹花大小威廉姆斯,除此之外,被人記住的更多的是當?shù)氐膸团?、毒品、犯罪等犯罪行為,治安十分混亂。原文很明顯是想強調(diào),即使生長在如此混亂的康普頓,你也不能放棄做運動員的夢想,因為已有在康普頓產(chǎn)生偉大運動員的先例。因此,出于此則廣告旨在鼓勵人們保持夢想的理念和廣告語的交際目的,為了讓譯入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內(nèi)涵,使得譯文不會使讀者產(chǎn)生困惑,將“a girl from Compton”譯為“在混亂街區(qū)成長起來的女孩”。
例2:Don't settle for homecoming queen or linebacker.Do both.
譯文:不要只滿足于當舞會皇后,或是橄欖球手。兩樣你都行。
此句中對于“homecoming queen”和“l(fā)inebacker”的翻譯,也并未直接翻譯為“返校日皇后”和“線位”,因為對于不熟悉美國文化和美式橄欖球運動的漢語讀者而言,很容易產(chǎn)生困惑。因此在翻譯時,譯者要了解原文的語境,將其進行轉(zhuǎn)化,選擇便于譯入語讀者理解的方式進行翻譯?!胺敌H栈屎蟆笔敲绹幕兄匾囊徊糠郑绕涫窃诿绹形鞑砍擎?zhèn),當?shù)氐闹袑W和大學會選擇秋天的一個周末作為返校日,招待返校的校友,舉辦舞會,并評選出國王和皇后。而同時,這一天也是橄欖球賽開賽的日子?!熬€位”指的就是橄欖球比賽中防守陣營的一個位置??紤]到廣告語需要簡潔明了地將信息傳達給讀者,以達到交際目的。因此,將“homecoming queen”和“l(fā)inebacker”翻譯為“舞會皇后”和“橄欖球手”,讀者看后很容易明白其意義。
例3:Dont picture yourself wearing OBJs jersey.Picture OBJ wearing yours.
譯文:不要只想著變成橄欖球巨星OBJ,要讓OBJ想變成你。
此句中,“wearing OBJs jersey”和“OBJ wearing yours”在翻譯時,需要考慮到文化因素。Odell Beckham Jr(OBJ)是美國的橄欖球巨星,故在此處譯為橄欖球巨星OBJ,向譯者說明其身份。原文中想表達的是不要想象自己身著橄欖球巨星Odell Beckham Jr.的球衣,化身為巨星去比賽,而要想著讓自己變?yōu)榫扌?,讓Odell Beckham Jr.想穿著你的球衣,變成你這樣的巨星。此則廣告意在鼓勵人們激發(fā)自身的無限潛能,做比巨星更偉大的運動員。故而翻譯為“不要只想著變成橄欖球巨星OBJ,要讓OBJ想變成你”,可以使得譯文讀者更容易理解,也更能達到與原文廣告相似的感染力,更能起到鼓勵人們追求夢想的效果和目的。
(二)修辭的處理。車秀娟指出在英語廣告中,為了提高廣告文本的審美效果和勸說力,廣告作者往往大量使用各種修辭技巧與手段。如“Pick an Ace from Toshiba”(東芝廣告)中的隱喻,“Im More satisfied”(摩爾牌香煙)中的雙關(guān),“The world smiles with Readers Digest”(《讀者文摘》廣告)中的擬人,廣告中的修辭屢見不鮮。廣告中修辭的使用,能極大地激發(fā)廣告語的可讀性,使得廣告更加生動形象,吸引消費者,從而達到推廣產(chǎn)品、服務(wù)和理念的目的。在翻譯修辭時,要注意英漢兩種語言表達的差異,恰當處理。下面以耐克廣告語中的反復(fù)和雙關(guān)兩種修辭為例分析其翻譯。
例4:Air moves you.
譯文:Air系列助你前行。
這是一則耐克為其Air系列產(chǎn)品做的廣告語,旨在推廣其氣墊鞋產(chǎn)品。這里的“Air”一語雙關(guān),既有空氣的含義,也有Nike的Air氣墊鞋系列的含義。廣告語雖然簡短,但含義深刻,一方面寓意著運動員在賽場上屏息蓄力,為每一次拼搏做足準備,每一次呼吸都是他們拼搏的象征。另一方面也寓意著Air系列氣墊鞋可以助力運動員的表現(xiàn)。對于本地語讀者而言,很容易體會到雙關(guān)語的獨到之處,但是在譯為中文時,受限于中英文表達的差異,很難將原文的含義全部表現(xiàn)出來。考慮到這則廣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廣Air系列產(chǎn)品,因而在處理該修辭時,譯出其主要含義即可,故將其譯為“Air系列助你前行”。
例如5:I don't collect titles.I collect hours.Hours of hard work.Hours of pain.
譯文:我追求的不是頭銜,我追求的是能力。無數(shù)日夜的苦練,無數(shù)日夜的傷痛。
這是一則耐克做的勵志廣告,旨在宣傳普通人經(jīng)過不懈努力可以在籃球運動上不斷超越自我,取得一定的成就。原文中有兩處詞語的反復(fù)以加強廣告語的宣傳效果?!癏ours of hard work”和“Hours of pain”可以直接譯為“無數(shù)日夜的苦練”和“無數(shù)日夜的傷痛”,很好地傳達出了原文的意義。但在翻譯“I don't collect titles.I collect hours.”時要注意漢語的表達及用詞搭配?!癱ollect titles”和“collect hours”譯為“收集頭銜”和“收集時間”是不可取的,因為譯入語讀者很難理解其含義。聯(lián)系語境和廣告本身的目的可知,原文中這兩個詞組的作用,是強調(diào)苦練籃球不是為了追逐冠軍之類的頭銜,而是通過長時間的訓(xùn)練,克服困難而追求自身能力的強大。故而在翻譯時,將其翻譯為“追求頭銜”和“追求能力”以方便目的語讀者理解。
五、總結(jié)
本文將目的論與耐克廣告語的翻譯相結(jié)合,從文化現(xiàn)象和修辭兩個方面分析了耐克廣告語的翻譯。譯者在進行廣告翻譯時必須重視文化現(xiàn)象和修辭的處理,不能只關(guān)注原文文本,要深刻分析原文文本的信息和功能,通過恰當?shù)姆椒ê图记蓪υ闹械奈幕F(xiàn)象和修辭進行翻譯,確保譯文符合譯入語的表達規(guī)范,能夠在譯入語中起到與原文相似或相同的功能,實現(xiàn)廣告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光梅.語言與翻譯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
[2]方夢之,毛忠明.英漢-漢英應(yīng)用翻譯綜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4]董曉波.翻譯概論[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12.
[5]艾真.目的論指導(dǎo)下的廣告文本翻譯策略研究[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5).
[6]方曉.從目的論看英語廣告的漢譯[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91).
[7]張禮貴.從目的論視角透視廣告的翻譯[J].商業(yè)時代,2009(24).
[8]程盡能.跨文化應(yīng)用翻譯教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5.
[9]劉馳.目的論在廣告翻譯中的應(yīng)用[J].山東外語教學,2011(03).
[10]車麗娟,賈秀海.商務(wù)英語翻譯教程[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