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維維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古文的知識與技巧,更要透過古文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審美,形成正確的品格,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教學策略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精練的語言、獨特的句式以及意境悠揚的味道都在傳遞著漢語的精粹。那么,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古詩詞教學是值得討論的。因此,本文針對問題,探討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策略。
一、轉化教學模式,建立以小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一再強調師生地位的轉變,要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從過往小學古詩詞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課堂都是教師在講解,以教學的固定模式和教師的個人感受來向學生傳達詩詞的知識點以及詩詞的情感。那么,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個人感悟是非常薄弱的,原本很優(yōu)美的古詩詞教學到了學生這里也變?yōu)闄C械性地記憶,非常不利于對學生的綜合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去思考,去自行感受詩詞的情感,并嘗試找尋與自身的共鳴,達到更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望天門山》這篇古詩詞時,詩中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痹撈娫~是李白在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絕。通過對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描寫來表達自身初出巴蜀的豪邁情感。詩中的詞匯更是展現(xiàn)了一幅動態(tài)的美景,也讓人們看到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那么,在這樣一篇詩詞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從景物和自由的情感向學生舉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生活中的美景,以及什么時候會感覺自由舒暢。雖然小學生的個人經(jīng)歷尚無法真正體會詩詞的內涵,但通過一些簡單的嘗試仍能夠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收獲,讓學生借助詩詞去感悟生活,豐富自己的精神。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多元化目標
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興趣培養(yǎng)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過往教學中,教師都在強調學生對詩詞的記憶,那么長期下來學生必然會對詩詞學習產(chǎn)生厭倦之情。那么,從新課程的標準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要普及知識,還要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進行智力培育以及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對此,我們認為在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創(chuàng)設情境,并通過情境教學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同樣在教學《望天門山》這篇古詩詞時,詩中所描繪的天地是十分震撼的,文字的描寫也是恰到好處。但是學生是否真的能夠有效地感受文字呢?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通過插畫、故事引導等方式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詩詞內涵。那么通過插畫來進行理解,教師可以找尋一些與之相關的圖畫內容,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天門山的壯闊,而故事則可以從詩人的角度來切入。李白為何會在當下產(chǎn)生這樣的情感呢?教師可以通過李白的生平以及作詩時的前后經(jīng)歷來進行講解,借助一些生動、有趣的語言來幫助學生掌握,從而豐富了詩詞教學的形式,也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古詩詞教學課堂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也在日漸成熟,并不斷走入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課堂。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而言,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同時利用視頻、聲音與文字展開課程。在教學的形式上更豐富,在內容上也更有趣。此外,從小學古詩詞的內容上來看,很多詩詞都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或者是行為的描寫來表達詩人的某種情感的。雖說文字閱讀充滿意境,但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仍是有限的,多媒體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簡化,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這篇古詩詞時,詩中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痹娭型ㄟ^蘇軾優(yōu)美的言語描繪了一幅西湖盛景。那么,在教學該篇詩詞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實際播放一段西湖的美景,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西湖的美。隨后教師也可以對學生提問,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看過西湖后的感受,然后再結合詩詞中詩人的感受,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作者的情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轉化教學模式,建立以小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多元化目標以及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古詩詞教學課堂等一系列方法來達到教學目的。意在從多個角度出發(fā),針對小學語文的特性、古詩詞教學的特性以及小學生的特性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并同時強調詩詞的內在情感與學生的個人情感相結合,形成學生與詩詞的有效共鳴,以此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丁文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7(3).
[2]周健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7(1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