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琴鳳
摘 要:所謂娛樂教育是將娛樂以及教育相互結合,形成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站在娛樂技術的教學理念立場上,深入分析與研究了教學特點以及使用此方法的實際案例。
關鍵詞:娛教技術;初中信息;教學運用
由于不斷開展新課改,已經(jīng)有更多的人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基層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一直在教學實踐中尋找新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xiàn)狀
1.學生對該學科認可度不高
目前的初中生面臨的升學壓力較大,在所有的科目中,信息技術通常被定義為不重要的學科,而且此課程并非是中考的考試科目,這就導致學生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必考科目上,例如數(shù)學、語文等,對于信息技術課學生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學習興趣也不高。
2.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操作講解多于應用
傳統(tǒng)的計算機課主要是使用講與練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沒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對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進行了限制,沒有保證學生在課堂中具有主體地位,所以這門課被定義為軟件使用以及機器操作的技能課。
3.過多強調模仿,忽視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事實上信息技術課的大部分內容都要求學生親自進行操作,所以通常都是以模仿為初始階段進行教學活動。好的教學活動是以教師提出的任務為例,帶領學生通過模仿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的過程,并且實現(xiàn)對于知識以及技能的掌握。但是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老師要求的任務學生對其并不感興趣,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積極性,得不到更好的學習體驗。
二、娛樂技術的特點
娛樂技術在教學方面主要包括三個特點,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教學中應當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教師需要滿足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娛樂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為學生傳遞信息技術知識。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要確保游戲與學習二者進行結合。娛樂技術是將教學以及游戲在實踐中進行結合,通過游戲的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確保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游戲中學到知識。最后,對學生的學習任務進行明確。完成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明確教學任務后,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進行明確,并積極與同學以及教師進行探討,完成互動學習,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進行合理解決,順利完成學生的學習任務,以及教師的教學目標。
三、娛教技術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1.將游戲化學習軟件融入教學內容中
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內容較為簡單,課程主要涉及文檔編排以及打字訓練等內容。如果長時間進行同樣的操作練習,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變得枯燥,學生會失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計劃中應該適當安排一定的游戲學習軟件,讓學生通過游戲學習相關的知識,這樣做,除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外,還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2.營造娛教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動力來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安排一些有意義的學習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進行知識的主動探索。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適時放手,避免學生過度依賴教師,那樣不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講述某個知識點時,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自主討論與研究,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重點關注信息技術課程的多媒體應用特性,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利用娛教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
對于學生而言,課前預習是一個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到預習的重要作用。對于教師而言,教師需要及時提供指導。利用課堂的前幾分鐘,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課堂講解。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根據(jù)因材施教的原則,確保每一位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認識能力上進行發(fā)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控制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而且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小組討論中,并提供相應的指導。學生互相之間進行合作學習,是學生培養(yǎng)自主學習習慣以及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信息技術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實施這種學習方式,推動學生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中,娛教技術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是在實踐中進行教育與娛樂的有效結合,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增加課堂趣味性,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鵬.娛教技術及其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運用的初探[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3).
[2]祝智庭,鄧鵬,孫蒞文,等.娛教技術:教育技術的新領地[J].中國電化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