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菊
【摘 ?要】 在語文課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以“制作思維導圖”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 語文課;小組合作學習;思維導圖;語文素養(yǎng)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擴大視野,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 。作為教師,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更新觀念,在課堂中把自主探究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下面,筆者就來談談,教師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制作思維導圖”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科學分組,落實常規(guī)
課堂一般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來構建學習小組,兼顧小組成員的成績、性別、態(tài)度、性格等,盡量達到組內成員能力互補。組內盡可能細化組員分工,建立起小組文化,凝聚小組的力量。
二、 小組合作,科學讀背
有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做基礎,教師還要教會學生一套易于練習、實用性強、效果顯著的學習方法──運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習語文。
下面就以三年級下冊《翠鳥》這篇課文為例,談談小組合作運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讀背課文的方法和步驟:
(一)小組制作思維導圖
學完一篇課文后,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輪值組長布置小組成員分工,按以下的步驟共同制作思維導圖。
1.繪制中央圖像:各組員根據課文的題目和文章主題,以簡圖的形式繪制中央圖像,小組投票選取最突出主題的一個中央圖像,使組員的注意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像上。
2.謀篇布局:小組討論,分析作者主要從哪幾方面進行寫作,組員各自選取一個方面,對應思維導圖的一塊區(qū)域。組長進行協(xié)調安排。
3.提煉關鍵圖符:各組員根據自己選擇的區(qū)域,提煉出關鍵圖符,制作出思維導圖的框架。
組員提煉關鍵圖符的過程就是歸納文段要點的過程。這種簡潔的文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能力。
4.繪制主干:小組細讀課文,剖析作者如何具體描寫翠鳥,組員再從自己提煉的關鍵圖符向四周發(fā)射主干。
5、在主干上附上分支。
6.整合思維導圖:組長統(tǒng)籌,使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組員再用不同的顏色或者代碼標注自己對思維導圖的貢獻,讓組員們都獲得成就感。
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組員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理清了作者的寫作思路。這個過程,也是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理解力來組織和綜合自己的思想,從學到的東西里得到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的過程。
(二)利用思維導圖,復述、背誦課文:
1.小組合作,利用思維導圖復述課文
組長帶領組員朗讀一遍課文之后,展開思維導圖,指引組員沿著曲線來移動視線,在腦海中復現課文的全貌。識圖后即可組內“對子”成員練習分段復述課文。剛開始時,可使用帶有較多文字的思維導圖,以便熟悉文字和圖形的對應關系,盡快進入左、右腦并用的狀態(tài)。在對這種圖文對應關系比較熟悉后,再逐漸減少思維導圖標注的文字,進行復述。
2.小組合作,記憶思維導圖
首先,組長引導組員回憶小組合作思維導圖的過程,想象整幅圖的框架,在腦中呈現圖形的主干和一級圖符,準確定位和理清關系后,繼續(xù)添枝加葉,在主干上延展出分支。當組員閉著眼都能再現這幅思維導圖時,就相當于對圖像產生整體感,記憶圖就完成了。這個記憶思維導圖的過程目的是訓練組員的右腦思維。
三、 小組合作,文本遷移
當組員大部分都完成背誦任務時,組長組織組員把思維導圖的中央圖像“翠鳥”換成別的鳥類或自己喜歡的某種動物,激發(fā)組員的興趣,進行文本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口語交際
1. 制作思維導圖的概圖。圖示自己喜歡的動物的哪些方面,然后交流,組員之間可以互相提意見,互相幫助,共同完善。
2. 細化思維導圖。
3. 組員根據自己的思維導圖脈絡的指引,講講這種動物的外型特點,動作特點,生活習性等。此時關注組員的遣詞造句能力。這一環(huán)節(jié)能提高組員的想象力和對事物全局的把控能力,促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學生下一步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分享習作
組員根據口語交際的心得體會,課后完成習作。組長安排下一節(jié)課分享習作。在分享習作過程中,小組評價,評選出表達得生動有趣,中心明確,層次清楚的“優(yōu)秀作文”。為了鼓勵思維活躍,積極提出自己見解,幫助組員修改文章的同學,每個小組再設“金點子”獎項。
結語
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模式,以“制作思維導圖”為切入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感召下,一種樸實的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只有把合作學習看成是一種自然的課堂狀態(tài),把思考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學習和思維的習慣,才能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王銳《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設計功能的再開發(fā)》(《浙江教育科學》2011年第04期)
(作者單位:江門市荷塘鎮(zhèn)聯(lián)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