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鈺儀 鄭舒敏 區(qū)秀瀅 馮小鳳
【摘要】德育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青少年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質的重要階段,學校教育對學生來說影響深刻。高中英語課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文化課程,但是目前在進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時沒有很好地滲透德育教育。本文將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幾修教材為例,對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進行分析,從教材編寫者和教師兩個方面入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關鍵詞】德育;英語教材;新人教版
【作者簡介】何鈺儀,鄭舒敏,區(qū)秀瀅,馮小鳳,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一、德育的概念
1.廣義概念。廣義的德育是指有計劃、有目的地對人們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狹義概念。狹義的德育是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依據(jù)社會要求,有計劃的、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tǒng)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本文將以德育的狹義概念作為德育的定義。
二、開展德育的必要性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應以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德育內容
1.《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將德育內容分為以下幾部分:
(1)理想信念教育。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3)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
(4)生態(tài)文明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內容在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教材中所占比例。
可見,三冊必修教材共有16個單元,涉及德育內容的單元占68.75%。其中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涉及德育內容的單元分別占83.33%、40.00%、80.00%,雖然分配不均,但是總體數(shù)量不少,這是值得肯定的。
3.德育元素在英語教材中的體現(xiàn)。
可見,三冊書必修教材都有傳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內容。以必修二Unit1 “Cultural heritage”為例,教師通過例子的展示,介紹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了解更多相關知識,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非物質文化的了解,提高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只有必修三有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重視不足,沒有很好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英語教材中,沒有將英語教材當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途徑。
可見,必修一和必修二都有涉及生態(tài)文明教育的內容。以必修二Unit2 “Wildlife protection”為例,在讀寫部分,教師先讓學生讀文章內容,然后通過寫作進行輸出,提高學生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意識,加深學生對保護動物和環(huán)境的理解,為保護自然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與自然和諧共處。
在當今社會,不少人的抗挫折能力偏低,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以必修一Unit1 “Teenage life”讀寫部分為例,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選擇其中一個例子進行討論并寫作。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分享解壓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四、存在的問題
1.教材編寫方面。
(1)教材所選材料沒有與時俱進。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教材的內容還是比較老舊的。如必修一Unit4 “Natural disasters”,文章介紹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發(fā)生的,離學生比較遠,學生會感到陌生。筆者認為,教材所選材料沒有與時俱進,可能是與修訂教材的難度大,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關。
(2)教材選材內容不夠全面。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教材選材內容不夠全面,只有必修三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夠重視,沒有很好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英語教材中。此外,教材中未涉及理想信念教育,筆者推測可能是因為理想信念教育更偏向于思政范疇,而英語課堂更多的是讓學生去感受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2.教師方面。在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下,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智力的培養(yǎng),他們的思想觀念越來越功利化,認為智力發(fā)展和分數(shù)是最重要的,品德發(fā)展是次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給學生傳授答題技巧,忽視了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還有一些教師覺得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政老師的事,與英語課堂無關,不愿去承擔學科育人的責任。
五、建議
1.社會。我們要意識到品德的重要性,營造重視品德教育的社會氛圍。第一,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推動思想道德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第二,加大宣傳教育,如通過電視廣告、公眾號、書籍等進行宣傳,使人們更加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三,加大對這方面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吸引更多的人才進行這方面的工作,建立更多的教師學校和指導中心,出版相關書籍,幫助教師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獲取更多科學的德育方法,提高教師的德育質量。
2.教材編寫者。
(1)選材應更全面。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生態(tài)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一,教材編寫者要意識到這幾個方面對德育的重要性,教材中這幾個方面內容都要有所涉及,而且分布的比例也要傾向于合理均衡,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第二,教材編寫者要充分發(fā)揮英語教材的作用,懂得英語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一條途徑。
(2)選材應與時俱進。時代在不斷發(fā)展,如果教材里有關德育的文章還是一成不變,就難以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教材編寫者可以選取近幾年發(fā)生的大事作為教材內容,如抗擊新冠疫情、抗洪、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讓學生從這些事件中獲得啟發(fā),學習美好品質,樹立正確三觀;選取一些當代年輕人都認識的人物進行教育,如袁隆平、鐘南山等,學生對他們有一定的了解,有話題可說,能夠更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走近榜樣,理解榜樣精神的實質,向榜樣學習,形成良好的品德。
3.教師。
(1)樹立正確的意識。教師要樹立德育為先的教育觀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提高自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在課堂思政的大背景下,第一,英語教師應承擔起責任,推動跨學科教學,不能把學生的品德教育當作思政老師的教學任務;第二,把英語教學和課程思政有機融合起來,結合英語學科的特點,思考自己要傳遞什么樣的思想,推進課堂思政的建設;第三,明確英語的人文學科屬性,教會學生怎么做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第四,深入梳理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將德育元素融入課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第五,不僅要重視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重視學生的價值塑造,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2)提升自身素質,做到以身作則。英語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可以通過看書、聽講座、向周圍優(yōu)秀教師請教等方式,掌握科學的德育方法。班杜拉提出了觀察學習,認為人的行為是通過觀察習得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的榜樣作用顯得尤為重要。身教勝于言傳,教師要以身作則,努力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品德和行為習慣,給學生樹立榜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蔣芬.初中英語教材中德育滲透探討——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為例[J].廣西教育,2019(37):116,123.
[3]馬紀陽,馬琳琳.用“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J].英語教師,2020(14):157-161.
[4]趙萌.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14(22):13.
[5]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韓占一.高中英語教科書課文的道德觀念探究——以上海新世經教材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14.
[7]袁婧.小學英語學科的德育價值及實踐策略研究——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例[D].蘇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