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元
摘要:近幾年,教育越發(f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采取新穎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帶來的局限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開展為初中數學課堂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學生可以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獨立地思考和探索,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復雜的數學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主要分析小組合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小組合作;應用策略
教師要加強對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將符合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合作學習模式引入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交流及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自主構建。小學合作學習的引入,可以為數學課堂帶來活力,它不僅可以確保學生的課堂主體位置,還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討和交流。這樣的方式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很有幫助。
一、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互助學習的開展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多邊互助。在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數學教師需要給學生安排大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更多自我表達和自我展示的機會,在此過程中可以耐心地聽取不同學生對于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在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時,會積極地進行引導交流,這樣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學生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會在第一時間尋求教師的幫助,在此時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就可以確保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改善傳統的師生關系,構建一個和諧的數學課堂,營造出積極寬松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
2.有利于因材施教的落實
新課程改革要求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滿足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受到興趣愛好、學科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在理解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教師必須要立足學生的差異,進行細致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開展分組合作教學,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在此過程中得到數學能力的提升,這樣就可以確保因材施教教學理的落實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科學分組
新課程理念下在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想取得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第一點就是要做好科學的分組工作,絕不可以出現隨意分組的問題,那樣只會影響合作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對學生進行分組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好全面且細致的了解,要能準確記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性格等情況。同時,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基本原則,確保各小組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影響、相互帶動、相互促進,促使各小組學生獲得共同發(fā)展。另外,在各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求各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或者由教師指定小組長,確保各小組的組長都具有組織、領導等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小組中無論是組長,還是其他角色,都需要以輪流的方式擔任,對學生合作學習各方面的能力進行綜合培養(yǎng),對每一個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進行鍛煉,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二)教師要準確定位自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擔任著多樣化的角色,上文也對教師是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角色進行了具體說明。因此,在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對各角色的作用進行充分的理解,做好分組、學習任務的合理設置、合作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設等工作,并關注每一個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時的狀態(tài),將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干預作用全面發(fā)揮出來,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
(三)注重對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就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工作,這點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教師要對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意識進行培養(yǎng),所以,在每次合作學習前,教師都要求學生對合作學習內容進行提前學習,這樣在合作學習中,可以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讓各小組在對不同觀點的探討中,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理解,真正把握數學知識。其次,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中有兩項不可或缺的能力,即交流能力和傾聽能力,教師要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精簡的語言將自己的觀點傳達給組內成員,同時在他人發(fā)言時,必須要認真傾聽,及時把握他人發(fā)言中的主要觀點,并對其進行記錄和思考,從中汲取并豐富學習經驗,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如此,便可以讓學生具有合作學習的基本能力,讓學生在遇到學難題時,主動合作和有效合作,實現對學生合作學習習慣的順利培養(yǎng)。
(四)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合作問題
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合作學習問題的恰當設計十分重要,所以,教師需要做到如下幾點。第一,設計難易適中的問題,以保證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促進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第二,問題的設計必須要與重點教學內容和實際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第三,根據學生的特點設計問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三角形認識規(guī)律》內容時,教師在完成對特殊等邊三角形規(guī)律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等腰三角形進行討論、分析和總結,讓學生進行舉一反三的學習。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部分的數學教學內容都需要進行合作學習,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綜合分析后決定,并要考慮合作學習法運用的場景、時間、地點等,從而發(fā)揮出學生合作學習的作用。
結語: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獨立分析問題,合作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包長淮.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7.
[2]曾祥穎.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
[3]謝玉蘭.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