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紅
摘 要:為正確地指導現(xiàn)代青少年思想、價值理念和人生觀的建設發(fā)展,保障其心理健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生命教育在日常課堂中加以滲透,同時將與之相關的人生教育課程和思政課融為一體,以思政教學為載體,進行生命教育,使學生反思個人價值,理解人生的有限性與唯一性,讓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重要意義,珍惜人生,自尊自強。使當代初中生通過思政教育,掌握健康良好的社會心態(tài)。使其在學習生活中保持良好身心健康,從而保障其社會人格的順利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滲透;生命教育
所謂生命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活動中,教師通過一些列教學方法,讓學生了解和認知關于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一種具有引導性的教育模式。因此生命教育對學生端正人生觀、價值理念和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非常關鍵,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社會人文背景上進一步地掌握并認識有關在初中教學中社科與文史類的有關知識。強化學校的生命素質教育,可以讓初中階段學習者具備健康而完善的社會學科知識基礎,對相關社會科學文史類知識判斷與理解的基本能力,對提升初中學生素質教育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一、滲透生命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部分教師對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認識有待提高。
一種德育方法得以有效推行,教育者自身對它的了解是前提條件,唯有老師對生命教育的意義和必要性重視起來,才能在課堂教學上將生命教育更好地落實下去。要使老師對生命教育的意義需要重視起來,首先老師必須要自己對生命教育有清晰和合理的了解。生命教育是什么,將生命教育深入課堂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這對于學校發(fā)展以及當前的生命教育工作有哪些重要性,這都是學校首先必須要向老師們說明的問題。要用一個先進的理念指導學校,首先教育者自己也要達到對理念的深入理解。而生命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更是如此。
造成老師們對生命教育重要性認知缺失的因素有許多,其中教學評價缺少對教育工作的支持是首要因素。目前學校在對老師教學的評價制度中,主要側重于對老師及其所負責班級的成績評價,考試成績較好,進入重點高中的比率越高就成為了老師教學成績的重要標志,這也導致了不少老師盲目崇尚應試教學,而輕視了素質教育。但生命教育究其根本屬于素質教育范疇,在目前的學校教學評價制度中缺乏對教師生命教育教學成績的合理評價方式,因為日常教學評價制度與老師的工資水平、職務、升遷機遇等整體利益直接相關,教師往往將工作重心放在了應試教育而非生命教育上。
2.教學方式陳舊單調。
生命教學與要以往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有著很大差別,它要求靈活掌握知識,形成概念和認知,是一種引導學生對生命這一人文思想正確理解的教學方法,而以傳統(tǒng)陳舊的單純地教授學生知識點的教學方式,難以讓學生真正領會生命的含義,也就無法實現(xiàn)生命教學的真正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價值觀,單純的"一刀切"是無法達到教育目標的,生命教育更是這樣,需要教師綜合運用各項訓練方法和教育手段才可以讓其真正發(fā)揮功效,如果僅依靠教授學生生命教育的基礎知識、單純講授生命的文本概念,而非從價值觀的認知角度去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培育其尊重人生的價值觀與對生命的基本判斷,生命教育也將無法達到理想教學目標。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有效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1.培養(yǎng)教師重視生命教育的思想。
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都是生命教育的基礎教學內容,其中蘊含著與價值觀和人生觀相關的元素,所以教師們應該時刻謹記,要提升自己的自身素養(yǎng),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關乎學校生命教育能否很好地開展。所以,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要使自身具有相應地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完成生命教育教學內容。教師的個人水平和對生命教育的關注程度,決定著在政治教育中滲透的實效和最后成效。在進行生命教育工作以前,教師自身必須要首先了解并進一步認識生命教育工作,使自己具有從事生命教育與教學工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導者”,掌握著整節(jié)課所講授的知識脈絡走向,只有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才能夠提高其在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意識,使自己具有良好的生命教育工作技能,才能更好的將生命教育開展下去。
2.挖掘政治教學資源,將生命教育融入其中。
在初中思政課本上,一些例如:人存在的意義、生命的本質等內容也體現(xiàn)了生命教育的內涵。但這些課本中隱含與生命教育有關的內容,單憑學生一己之力很難挖掘到其精髓所在,因此就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學習。初中教師應該從思想政治課程中對課堂上有可能與生命教育有關的內容有聯(lián)系地加以引申,深度挖掘這些課程中蘊含的生命教育內容,并將其充實為對應的教育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便可以在日常思政課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
3.讓生命教育貫穿始終,實現(xiàn)靈活教學
生命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的生活技能鍛煉與生活感受。比如讓學生深入自然界,考察大自然生物的存在與活動,讓學生去植物園和鄉(xiāng)村中認識并了解植被與農作物,通過開展勞動課,讓學生認識自然界生活的基本形態(tài),通過探討人類生活的基本現(xiàn)狀與生活的意義進而反思人生的意義,組織學生收看援助公益視頻,可以通過探討生活與學習,指導學生對人道主義與人性人文的思考。老師們還能夠根據(jù)學校節(jié)日、紀念日活動,組織和進行生命教育并通過在學校教學活動中添加與生命教育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情景型生命教育活動過程中接受生命教育,從而體會人生的基本價值。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思想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當前時代和社會發(fā)展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學校教育所應具備的職責和功能。政治教學應順應這一教育需求,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探索創(chuàng)新,把生命教育良好地融入到政治思想教學中,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對青少年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培養(yǎng)青少年的健全健康的人格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陳磊.生命關懷: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探究.重慶 教育學院學報,2019(1).
[2]郭婭玲,陳卓.知性體驗與道德教育.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5(4).
[3]許大成生命視角:重建思想政治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2).
[4]孟獻麗.論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D].重慶:西南大學,2009.
[5]李靖茂.現(xiàn)代道德教育應重視生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