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蓉
摘要: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結合統(tǒng)編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它不僅能使兒童在情境中樂學,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良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也有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研究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極易受影響,注意力的持續(xù)性不強。教師在教學拼音、識字、寫字等內容時,其教學方法存在著記憶方式單調、講授方式枯燥的缺陷。在這種情況下,若僅僅采用讀讀寫寫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遑論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而且,他們對語詞的學習不僅存在一定的困難,也容易因枯燥而身心疲勞。根據(jù)斯金納的學習動機理論,情境教學法能較快地將學生帶入情境,促使其參與學習;能較好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想象、交流等活動;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小學教學中,特別是低年級的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和注意力的發(fā)展特點,能夠開拓學生思維,而且可以使本來乏味的教學變得生動形象。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能使兒童在情境中樂學,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良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也起到很大的作用?,F(xiàn)根據(jù)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試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在身臨其境中寓教于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眲?chuàng)設故事情境,就是激發(fā)低年級孩子學習興趣的好策略。
如一年級上冊的拼音教學“Z、C、S”,課文插圖就是三只小刺猬在聽大熊老師上課,旁邊的蠶寶寶正在吐絲。教師以動物學校為故事背景,用板貼畫進行情境導入:
森林學堂建在一個小山坡上,坡上有一棵大樹,樹上掛著一塊小黑板。大樹前面擺著幾張課桌。旁邊是一片茂密的桑樹林。師(一邊描述一邊板畫):誰是動物學堂的老師呢?師(出示大熊老師圖貼):這是學校里的大熊老師,看看大熊老師穿著什么?生:大熊老師戴著紫色的格子帽,身穿紫色上衣、紫色格子褲。師:他手捧書,正在教字母呢!(師將“z”寫在小黑板中)師:他的學生是誰呢?生:小刺猬。師:你們瞧,小刺猬們身上長著一根根小刺,他們學得可認真了,就連桑葉上的蠶也聽得津津有味,還吐出一條長長的絲。
再分別用這樣的過渡語引導學生學習聲母的音和形:“在這幅美好的畫面中,藏著今天我們要學的三個聲母寶寶,誰有火眼金睛,能把它們找出來?”(生回答,師相機出示“z、c、s”)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競答欲望。
“小刺猬們和你們一樣學得很認真,很快讀準了‘z、c、s??伤麄兣龅搅艘粋€難題:有什么好辦法記住‘z、c、s的樣子呢?”教師以此問題讓學生與小刺猬們置身在同一個學習場景中,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在“觀察位置學書寫”環(huán)節(jié)前,教師又說:“上午的課結束了,森林學堂的寶貝們都要回家吃飯了??墒莦、c、s的家離學校比較遠,我們開著小火車送他們回家好不好?”再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為了要把聲母寶寶穩(wěn)穩(wěn)地送到家,因為這份責任,他們觀察得特別仔細,書寫得特別認真。那一刻,我覺得這些認真的孩子最可愛,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
“練拼讀”設置游戲環(huán)節(jié)。師:“拼音國王說,你們剛剛表現(xiàn)得特別棒,想帶你們去嘗嘗他的城堡前面蘋果樹上的大蘋果。知道嗎?每個蘋果后面還有音節(jié)呢!誰愿意上來摘一個最大的蘋果?”(游戲:指名讀蘋果后面的詞)
利用教材中的插圖,編成簡短的小故事貫穿整堂教學,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情境教學所展現(xiàn)的意境激起兒童的想象,而兒童的想象又豐富了課文情境,這樣的學習寓教于樂,何樂而不為呢?
二、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在閱讀探究中發(fā)展思維
明代陳獻章在《與張廷實書》中寫道:“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意思是做學問貴在勤于思考、勇于質疑,小的疑問會帶來小的進步,大的疑問會帶來大的進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和發(fā)散思維。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在還原體驗中深化認識
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應注重對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觀察,積極發(fā)現(xiàn)教學素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靈活運用。例如,筆者在課余聽到班上的學生商量周末相聚的安排,有的相約去公園騎自行車,有的相約去書城,有的相約去小區(qū)廣場打籃球……于是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口語交際“打電話”時,我就從生活情境中選取素材,請出班上的一對好朋友上臺來模擬打電話,話題就是“周末活動”。我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還原當時場景,學生們在練習與傾聽中,發(fā)現(xiàn)打電話沒有說清楚時,會在對方的提問下說得更具體,比如集合地點、具體時間等。我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不同場景中練習,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要怎樣才能說清楚,也明白了面對不同的接聽對象要有不一樣的表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還原體驗中提高了表達的準確性,豐富了感受。
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同樣離不開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例如,在教學“尖”字時,我用事物形象幫助學生記憶。我先拿出一支削尖的鉛筆,引導學生觀察:“它的筆頭細細小小的,筆桿粗粗大大的,一頭小,一頭大,就是尖?!苯o孩子們留下了形象直觀的印象。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哪些物品也是“尖”的,他們個個爭先恐后:“剪刀”“牙簽”“傘”。之后,我再自然地提醒學生要安全使用物品。這樣,學生們輕松愉快地掌握了生字,也感受到知識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在角色體驗中豐富感受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創(chuàng)設或優(yōu)化教學場景,使其生動化、形象化,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形象、更生動、更貼切、更易于理解的感知對象,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點,提升他們的知識儲備量。在這種情境教學的參與過程中,在不同角色的體驗中,學生豐富了感受,進而促進了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時,筆者借助角色扮演游戲讓學生展現(xiàn)出課文中真實的情境,學生帶上狗熊、狐貍等動物頭飾,表演它們之間的對話。重現(xiàn)課文情境,化身故事人物,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他們通過表演體驗不同角色,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理解課文內容。
又如,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魔法師”的表演情境——老師念字母,讓學生們利用“魔法棒”當一回魔法師,把字母“變”出來。學生們個個注意力高度集中,生怕沒有聽清老師的指令。老師指令一下,學生們迅速扭動手中的魔法棒,把字母變出來。望著一個個高舉的字母,老師連連夸贊他們的“神奇”。這樣的表演情境,學生們自帶上了魔法師的光芒,體驗著魔法師的神秘,在“變”中鞏固了拼音字母的音和形,又得到了一種新鮮的成就感。特別是在又快又好地收好魔法棒后,被教師夸贊為“優(yōu)秀魔法師”時,學生們一個個興奮得似乎都成了身披斗篷的哈利·波特了。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的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通過故事情境、質疑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充分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得到更廣闊的發(fā)展,語文課堂也更加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麻建芬.淺談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5).
[3]肖鳳英.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應用情景教學方法[J].商情,2013(22).
[4]李瑩瑩.新課程視角下小學語文低年級情境教學策略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3.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