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正蓓
摘要:個別化游戲活動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和能力進行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他可以滿足幼兒不同的興趣和發(fā)展需要,是深受幼兒歡迎的活動形式之一。那如何啟發(fā)幼兒在游戲時,能夠隨時聯系生活實際,運用已有的經驗,作為探索基礎,去不斷嘗試與課程、環(huán)境、材料、其他幼兒、教師發(fā)生互動。這是整個學前教育一直所探究的方向。
關鍵詞:個別化游戲;自主游戲;區(qū)域活動
一個精彩并具有意義的自主游戲誕生,是因為我們的堅持,堅持以幼兒為本的信念,堅持解決孩子的困難、堅持解答自己的問題,才觀察到孩子們一個又一個具有鮮明活力的游戲瞬間與基本水平的提高。
一、游戲模式的多樣性、教師觀察與思考
我們的游戲到底好不好玩呢?老師說了不算,我們邀請了本班的一位小朋友,我們一起來聽她說一說吧。
大家好,我是熙熙,接下來,我會給大家?guī)硪粋€我發(fā)現的好玩的游戲。
我最喜歡搭積木了,我一個人嘗試搭建了方特游樂場,感覺很不錯呢。我的作品得到了老師的表揚,于是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想要加入我的游戲??墒敲總€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們一起搭出來的積木不太好看,該怎么辦呢?令人頭疼。
我和老師說了我的事情,老師和我一起商討,要不要在玩積木前做一個計劃,或者畫一張設計稿。
嘿!真的有用啦,我們的游戲又繼續(xù)下去了,現在我們搭積木的時候,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哦,每個人也有著自己的分工,這樣我們齊心協力一起完成搭建啦!
就這樣,又玩了一段時間,先畫再搭,沒什么挑戰(zhàn)了,我感覺我已經不太想繼續(xù)玩了。但今天我被在建構區(qū)的睿睿又吸引來了。原來他找到了一些毛球,放在積木上面,說這是松鼠小鎮(zhèn)摩天輪,搭建好了,可以請人家過來做摩天輪。他要開一個游樂場,問我要不要一起玩,我感覺有點趣。加入他后,我們除了搭建游樂場、我們還搭建了一個鏡湖游船,我們邀請其他小朋友上來一起游玩。
后來,老師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班級開了好多特色小吃店,班級好熱鬧,大家都去吃了,不愿意來我游樂場玩了。我也好想一起玩,但是我又舍不得我的游樂場,怎么辦呢?
有一天,我搭建好游樂場,阿遠突然過來把一籃子蔬菜放我這里,他讓我?guī)退匆幌拢ハ词殖运?,我沒事做了,于是我把籃子里面的蔬菜全部倒出來,放在我的游樂場里。老師發(fā)現了,到我這里來問“熙熙,你新開了一個菜市場嘛?我想了一會點頭說“是呀” 游戲結束,萬老師把我開菜市場的照片在電視上放出來,小朋友看的好認真,我還有點小得意呢。游戲又開始啦,我和阿遠一起合作,搭建菜市場,把菜分類放好,他還建了一個錢庫呢,小朋友們也開始到我這里開始買菜,他們買了又去賣東西。 這個新游戲真有趣……
后面幾天,我們都在搭建菜市場,但我又出現了新的困擾。我和伙伴搭菜市場的速度太慢了,其他店鋪都開張了,我們的菜市場還沒搭建好,這可怎么辦?
我們在班上開展了一次辯論賽,聽聽他們的想法吧
睿睿說:我覺得應該搞大的(東西)來搭(菜市場)。
陽陽說:他們可以早一點吃水果,這樣(菜市場)可以早一點玩起來。
誠誠說:要是每個人都多拿幾塊積木,那不一下子就好了嘛。
妹妹說:我覺得搭(積木)的時候要快一點,不要發(fā)呆。
雅雅說:可以把之前拼好的不要動,就放在那里,明天還可以(繼續(xù))玩。
文文說:(一起搭積木的小朋友)可以提前做個計劃,畫設計圖。
最后,在商議后,我們采取了合理的辦法。老師也給我們加了許多其他的物品,比如紙盒、樹枝、奶粉罐等。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阿遠一起搭建菜市場,給其他店老板提供食材。多虧了我們的菜市場,要不然其他店鋪都開不了。你們以為我的游戲就結束了嗎?
看,我發(fā)現了什么?一根會旋轉的木頭!
我感覺比建造菜市場還有趣。
我的探索,我的游戲,未完待續(xù)……
在整個短暫的記錄片中,我充分感受到,在孩子們的游戲中,作為老師的我們有很多個角色,在不同時期,我們角色的變化也隨之不同。從理論的“管住嘴、管住手”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再等一下,看看孩子能給我們什么驚喜?這是一種思維的改變,思維指導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對孩子的游戲大膽放手,支持孩子盡情探索實踐。而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作為游戲策略,讓我們能敏感的找到孩子游戲中的關鍵期與轉折點,讓我們的孩子的游戲可以持續(xù)下去,游戲的能力水平也發(fā)展更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個別化游戲與自主游戲的自主開拓轉變,讓我們的孩子對每一個游戲都有飽滿興趣與探究的欲望。
在游戲推進中,做為幼兒學習游戲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師角色,我也曾遇到過困惑。當幼兒從個別化游戲慢慢轉變成角色游戲,這種模式的改變,和月主題下框架的偏離,我是否要強行干預轉移、或制止呢?以及有個別區(qū)域材料幼兒已玩的似乎沒有興趣,是否就立刻更換投放新的材料,對有些逐漸沒有人氣的區(qū)域是否要及時撤掉?
作為班級的圖書區(qū),在其他區(qū)域的個別化游戲都很豐富,圖書區(qū)里的只能安安靜靜看書,怎樣才能更吸引幼兒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如何讓圖書區(qū)變的好玩?是那一段時間我一直力求改變的問題。
我們利用故事篩子,讓閱讀區(qū)也“熱鬧”起來。
好不容易,因圖書區(qū)的個別化游戲的吸引,幼兒人數多了起來。但后期其他區(qū)域已逐漸從個別化游戲轉向角色游戲、自主游戲時。圖書區(qū)又沒人愿意來了。
看著冷清的圖書區(qū),我暗自思考,要不咱們就關閉圖書區(qū)吧?
當我們把此區(qū)域撤除后,又有個別幼兒問老師“我要去哪里看書?”
孩子的提問,引發(fā)了我的思考:
“圖書區(qū)真的要改變嘛?改變后的圖書區(qū)還具有安靜看書的意義嘛?”
我發(fā)現,問題從孩子而來,孩子們既是問題產生者,可以是問題的解決者。于是我將這個問題拋給孩子們,與他們一起討論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樊樊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他說:老師,我跟媽媽在萬達就一起邊吃邊看書的。這個回答讓我茅塞頓開,我總是想著如何讓小朋友喜歡圖書區(qū),但卻沒從根本考慮,這個圖書區(qū)能滿足孩子們什么需求。
結語:
最后,我們結合班級其他區(qū)域,在閱讀區(qū)的旁邊是美食一條街,有幼兒提出可以邊吃邊看,結合幼兒生活經驗,美食街中心一般有休閑區(qū),于是我們將圖書投放在這里,區(qū)域、環(huán)境、材料、幼兒體驗角色之間,居然可以很自然的相互補充、滲透、融合、影響。這樣既解決了認為圖書區(qū)沒有趣的問題,也解決了真正喜歡閱讀幼兒的需求。
游戲點亮精彩童年,真游戲、真發(fā)展,是我們共同的初衷愿望,一起努力并多思考、實踐,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與理念,為幼兒建構更具有發(fā)展性、創(chuàng)新性的游戲。
參考文獻:
[1]杜國紅. 如何讓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學會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