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
摘 要:疫情防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以網絡教學為主。網絡教學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之處,彌補了線下教學的不足。疫情時期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學生在線學習自律性不足、線上教學課程設置流于形式、線上教學課堂參與度不高等問題。后疫情時代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應積極尋求轉變,從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建立學習社區(qū)、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等幾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式 網絡教學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這只“黑天鵝”的突然到來,打亂了我們原來的生活節(jié)奏,影響到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給我們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造成嚴重損失。在教育領域,為解決延期開學學生居家學習的問題,教育部開展了“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活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滿足了學生“有學上”的需求。在線學習成為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抗疫情,開展教育教學的必要手段。經過幾個月的摸索研究,從體驗到常態(tài)化,教師、學生、家長都對網絡教學有了深入的了解,積累了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續(xù)推進,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學生的學習場所也陸續(xù)由家庭回歸到學校,如何有效運用疫情期間積累的教育教學經驗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網絡教學的含義及特點
1.1 網絡教學的含義
網絡教學,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通過電腦、手機或平板等電子設備在網上對學生傳授教學內容、開展教學互動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網絡教學能夠確保疫情期間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實現集中授課,保證學生按時完成學業(yè)。疫情之前,我們就有慕課、翻轉課堂、視頻教學等新興教學模式,但未能實現大規(guī)模的普及運用。此次疫情,讓教師和學生有機會接觸網絡教學,掌握網絡教學的方法和技巧。網絡教學需要教師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例如制作課件、搜集資源,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和精品課程,學生在完成線上教學之余也要按時提交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1.2 網絡教學的特點
網絡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線上教學,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制約和限制,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新形式,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具有反饋及時、交互性強的特點。網絡教學以學為主,教師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制定計劃組織引導,做好活動評價。教師應注意學生與多媒體、教學內容、已學信息的交互,是否能促進新概念的形成,這是判定學習目標是否完成的重要標準。由于網絡教學反饋及時的特點,教師應重視學生網絡學習的學習質量,設計有趣且對學生有益的教學案例和情境,提供與生活經驗相關的問題,集中學生注意力,避免被無關事物干擾,取得良好的教學反饋,有利于教師下一步工作的開展。
2 疫情時期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問題分析
2.1 學生在線學習自律性不足
在疫情影響下,各地都在教育部的要求下開展線上教學,避免學生因為疫情原因耽誤上課。教育部門的及時應對獲得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想法雖好,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學生一開始對網絡教學興趣十足,紛紛購置網絡教學所必備的各種電子設備,為線上學習做好準備。但時間一長,網絡教學的各種問題也顯示了出來,最為困擾的問題就是學生在線學習自律性不足。小學數學內容相較于其他學科更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特別是一些概念性的知識學生容易混淆,如果學生不能當堂內化新學知識,很難與之前所學內容聯系起來,建立起知識架構。同時,一些內容易形成思維定勢,如果某一知識點錯誤理解,固化在頭腦中,得不到教師的及時解答,后期將很難糾正。在作業(yè)提交方面,不少學生不能按時完成,甚至有的學生為了做任務隨意瞎編,作業(yè)完成度遠不及在校學習。有些學生認為線上教學不用受到老師的監(jiān)督,學習內容相對輕松,對自己的要求也較為寬松。此外,學生在使用電子設備時很難抵制住誘惑,QQ、微信的消息或是桌面彈出的游戲都會使小學生的意志轉移。
2.2 線上教學課程設置流于形式
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提前備課,準備教學計劃,設置教學流程,但在具體實施中往往會有所變動。例如,教師提前設置課堂談論環(huán)節(jié),由于技術原因,學生不能在系統中分小組討論。教師在提問環(huán)節(jié)點名某同學回答,學生可能借口網絡延遲、信號不佳等理由拒絕回答,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也是束手無策,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只能跳過該環(huán)節(jié)繼續(xù)授課。此外,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網絡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師可以不知各種形式的課后作業(yè)。教師可以將作業(yè)導入在教學系統中,設置提交作業(yè)的截止時間,并在學生上交作業(yè)后公布答案。由于批改作業(yè)不能像以往在作業(yè)本上寫寫畫畫,教師不能明確具體問題所在,只能簡單判定正確和錯誤。線上作業(yè)往往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的復習鞏固。
2.3 線上教學課堂參與度不高
教師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希望與學生有更過的互動,調動學生情緒,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往往學生的反應不夠積極。一方面,線上教學較為枯燥,特別是小學數學,這門學科大多時間采用的都是講授法,教師講,學生聽。小學生因為注意力較難集中,因此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主探究的興趣,而不需要冰冷的機器和枯燥的講解。線上教學中,學生自制力較差,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沒有老師的直接監(jiān)督往往會抵制不住誘惑被別的內容所吸引。另一方面,網絡教學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新事物,并沒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技巧,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往往會影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例如,教師在提問時,小學生不懂規(guī)則會同時回答,受信號、網速的影響,可能會形成噪音,老師聽不清學生的回答,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給學生帶來消極的課堂體驗。由于技術性問題老師沒辦法及時解決,為完成教學任務,提升教學效率,往往會采取取消課堂提問的辦法,學生的參與感較低。
3 后疫情時代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策略
3.1 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
小學生自制力較差,在經歷了幾個月的線上學習之后,短時間內不能適應學校課堂教學的氛圍,影響學習狀態(tài),需要“收心”。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充分利于現代信息技術成果,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小學數學科目的特殊性更加要求教師運用好線上教學資源,制作電子導學案、微課視頻、PPT,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習內容變得生動形象,促使學生在趣味性教學氛圍下輕松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效率。
3.2 建立學習社區(qū)
為了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教師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如QQ、釘釘建立平臺供師生交流使用。平臺應包含討論區(qū)、作業(yè)區(qū)和問題收集區(qū)幾部分,當講到較難、學生易混淆的內容時,讓學生提前預習,并將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整理到問題收集區(qū),上課時著重講。課后也可以講自己的疑問提交到平臺,教師及時查看,將學生的疑問分為共性問題和個別問題,同時,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反思學生的疑問是否是自己沒有講清楚,共性問題在課堂統一講解,個性問題可在課后單獨輔導學生。教師可按時提幾個問題在討論區(qū)讓同學們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每天的作業(yè)可以放在作業(yè)區(qū),規(guī)定作業(yè)完成時間,教師與學生同時在線,學生完成后及時講解、糾正,如果學生對該節(jié)知識點理解不是很清楚,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將知識點串講起來,形成知識體系,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學習社區(qū)中,教師對教學流程設置具體規(guī)定,有利于教學過程的監(jiān)控和反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進行答疑交流,有助于提高教學互助性,實現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3.3 堅持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指出,應堅持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運用網絡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應為學生營造積極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探究,充分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及時獲取學生的知識獲取情況,了解學生的疑點、難點,及時講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教學實效性。
總之,疫情防控期間網絡教學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后疫情時代,小學數學教師應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積極探尋新的教學方式,堅持學生主體地位,運用多媒體豐富的教學表現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增強課堂生動性和趣味性,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馬驍飛,馬亞魯,田昀,等.疫情背景下“完全線上”遠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J/OL]. 大學化學 :1-4[2020- 04-08].
[2] 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探索 [J]. 高麗娟.中國校外教,2017(9).
[3] 薛禮,凌江川.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網絡教學有效策略思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0):193-194.
[4] 孔衛(wèi).網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 與研究,2018(7):70.
十堰市柳林小學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