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穎
摘 要:高中生物課的知識可謂包羅萬象,根據(jù)它的內(nèi)容來看,介于文科與理科之間,有的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既費勁又沒有興趣,在課堂上自然就不夠積極,缺乏興趣。特別是在我國新的教育改革下,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注重對學科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因此,在高中生物課上要為學生多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情境,契合三維目標,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更加主動地學習,在課堂上積極地回答問題,點燃學生的思維。
關鍵詞:教學情景;高中生物;激活課堂
怎樣才能提高高中生物學習的效率?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積極地去表現(xiàn)自己?怎樣才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等等問題,都是作為一名生物老師應該時刻需要反思的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生物老師就要不斷去更新自己在生物課上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生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了解決上述這些問題,本文針對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讓課堂變得活起來,做一些具體地分析和研究。
一、 生物老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時要以學生為背景
在新教育改革下,學校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生物學科中一些理科知識時,由于這些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既費勁又沒有興趣,在課堂上不夠積極,這時,老師就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去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將學生引入生物新知的探究氛圍中,使得學生產(chǎn)生對新知的探究興趣,渴望學習新知。
比如,對于“細胞的組成”這一知識的學習,學生在生活中雖然經(jīng)常能聽到細胞這一概念,但是,很少能去接觸這些東西,沒有見過真正的細胞。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借助雞蛋由蛋殼、蛋清、蛋黃構成,幫助學生了解到細胞由細胞膜、細胞壁、細胞核構成。這樣學生就能很輕易地把這個知識掌握了,通過這種方式,生物老師很好的把學生帶入了課堂中,使得學生對生物變得喜歡。
二、 生物老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情境要與課本知識有關,要能夠啟發(fā)學生
生物老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不是為了讓自己的課堂花里胡哨,而是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課本上的某一個知識點。因此,生物老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景時,一定要從生物知識點出發(fā),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通過這一情景,能夠啟發(fā)學生去思考,能夠幫助學生輕松理解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與遺傳相關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遺傳定律的相關知識,老師可以去創(chuàng)設一個有關知識點的故事情節(jié):一個又白又高又帥的男子,和一個相貌平平、個子很矮的女子結婚了,他們的孩子會成長的怎么樣呢?會像男子又白又高又帥,還是會像女子那般?通過這一故事情節(jié)和最后的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度集中,而學生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這節(jié)課,從而在課堂上不斷去思考。
(二)情境要準確無誤且科學
生物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涉及的一些原理、概念等內(nèi)容,都是科學家經(jīng)過多次實驗,反復研究的結果,因此,生物老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境時,要做到準確無誤且科學。對于生物學科中很多的知識點,學生往往只知道一些表面知識,而不知道它的形成過程,這就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要讓學生知道這一知識點產(chǎn)生的來龍去脈。
例如,在學習人的代謝相關知識時,學生只是知道人不吃飯會餓、不喝水會渴,每天要吃三頓飯,而不知道人餓、渴是什么原因,這時,“探究人為什么需要天天去吃飯喝水?”這一問題情境,就是把學生帶到課堂和書本里的很好方法,通過這一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度集中,而學生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這節(jié)課,從而深度融入課堂。
(三)情境要短而有趣
生物老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的生物知識感興趣,但是課堂時間是有限的,教師還有其他的教學任務。因此,生物老師所創(chuàng)的情境不僅要有趣,還要簡短。
例如,教師為了讓學生生動感知某一新知,需要給學生展示視頻,這一過程所占時間就不宜太長。這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加一些解說,這樣既使得課堂緊湊,更讓課堂教學效果更佳。
三、 生物老師通過什么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
(一)借助課堂提問來創(chuàng)設情境
在講授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學生對于即將要學的新知識點還不能夠很好的與前面所學的知識點聯(lián)系。這時候?qū)W生容易混亂,不知道該怎么去做,不知道即將要學的知識點的重點在哪里。生物老師針對學生這一現(xiàn)象,提一些與課本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去啟發(fā)學生思考,指出學習的具體內(nèi)容、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有方向,有重點地去學習,達到教學的目標。
如在教學“細胞的衰老和凋亡”知識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人為什么會變老?人怎么就會老死的?”,從而逐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回答“人體的衰老還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還有哪些特征?”“老年人體內(nèi)是否都是衰老的細胞?年輕人體內(nèi)是否就都是年輕的細胞?”這些問題情境,把學生自然帶入到對問題的探究的好奇中,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度集中,而學生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這節(jié)課,在課堂上去不斷地思考。
(二)通過故事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
生物老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是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課本上的某一個知識點。因此,生物老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景時,一定要從生物知識點出發(fā),從學生出發(fā),通過這一情景,能夠啟發(fā)學生去思考,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老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知識點,自己編一些小故事,讓學生邊聽故事邊思考,使得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對知識掌握很深刻。
例如在學習“伴性遺傳”的知識時,我給學生引入“道爾頓買襪子”的故事,道爾頓送給媽媽的襪子,他眼中看到的顏色為什么和其他人不同?從而自然吸引學生探究與遺傳病有關的知識。通過這一故事情節(jié)和最后的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度集中,而學生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這節(jié)課,在課堂上去不斷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