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推進各學科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改革,優(yōu)化教學體系,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教師的重要任務。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保障學生習得基本的閱讀知識,也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閱讀習慣,深入掌握科學的閱讀技巧。所以,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及時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法。本文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一些思考,以期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1)06-0061-02
閱讀學習有助于學生開闊眼界,陶冶情操,提升文學素養(yǎng)和語文學習的質量。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目標并非只是傳輸理論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主學習。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需要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在閱讀教學中,及時反思自身教學行為,加強教學實踐,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解讀閱讀文本[1]。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機遇和
挑戰(zhàn)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為高中語文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和路徑,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素材更加豐富多樣,為閱讀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理論支撐。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材中閱讀素材的選取具備顯著的代表性,增設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常識,同時,教材課后練習也需要學生自主探索并總結閱讀知識。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盡管能完成教學目標中的相應閱讀任務,會做閱讀題,但很難經閱讀的學習,提升自身的閱讀鑒賞能力、審美能力。而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通過閱讀學習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并落實到具體的語言表達練習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因此,新課程標準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更多發(fā)展機遇[2—4]。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部分教師的閱讀素養(yǎng)還有待提升,缺少展開閱讀教學活動所需的寬闊視野;不能采用先進的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落實高效率的閱讀教學;未能深入理解把握新課程標準,難以正確貫徹落實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使得所用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措施等與既有的閱讀教學活動相矛盾,導致閱讀教學發(fā)展遲緩[5]。以上種種情況都不利于提升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一)把握高中語文新課程變化,做好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準備
為了有效解決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形式化以及學生主體性缺失等問題,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以及態(tài)度,積極擴展閱讀教學與其他語文教學模塊的兼容性,通過閱讀教學促使學生提升語文閱讀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應用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等。設計語文閱讀教學任務時,教師可以讓閱讀文本生活化,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落實閱讀活動[6]。如教學蘇軾的《赤壁賦》時,為學生營造一個生活情境“如果你是一名具備較強英語演講能力的學生,演講比賽時雖然你已經竭盡全力發(fā)揮優(yōu)勢,但最終還是沒能獲得理想的成績。這個時候,你來到赤壁游玩,你的心情會是什么樣?”。此時學生會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身臨其境,對蘇軾的豁達態(tài)度有直觀的感受,能深入體會《赤壁賦》中的經典句子,深刻領會相關的哲學觀念、為人處世態(tài)度,提升閱讀學習的質量。
(二)尊重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奠定基礎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應處于主人翁地位。教師應該開展個性化的分層教學,針對不同的閱讀文本,實施不同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參與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性,提升其探究的能力[7]。如在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時,部分學生喜歡詩歌,詩歌鑒賞能力較高,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可以提問:“此詩歌中,作者多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述琵琶女的高超演奏技藝,目的是什么?”而對鑒賞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提問:“你能找出哪些表現(xiàn)琵琶女高超演奏技藝的形容詞呢?”全面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開展不同的提問,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均可以加入到詩詞賞析以及評論中。
(三)積極運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實施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屬于學生普遍喜愛的一種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如教學《廉頗藺相如列傳》時,教師為學生導入課文,講述關于司馬遷的經歷,使學生對司馬遷有一定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導入新課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內容。然后讓學生四到六人為一組,組內進行閱讀探究,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再將本組討論的結果通過一名代表發(fā)言分享給其他學生。另外,可以采取群文閱讀的方式,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閱讀書籍,讓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充分了解同類文學作品的特點,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四)營造師生共同誦讀氛圍,減少教師的講解時間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范讀的意義,通過范讀將自身對課文的理解,以聲音的形式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如教學屈原的《離騷》時,教師應以雄渾的聲音、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慷慨激昂又不失悲憤的語調朗讀文章,引發(fā)學生的共鳴。通過聆聽教師范讀,學生會被感染,自主地進行閱讀,產生深入探究文本的積極性。而且教師應支持學生質疑文本內容,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看法,提出不同意見,并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閱讀內容表演話劇等,讓教學活動更加多樣化,壓縮講練的時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駱駝祥子》時,讓學生在課后編寫《駱駝祥子》的舞臺劇劇本,在課堂上表演,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更深入體會各個人物的心理特征,提升分析能力。
(五)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閱讀教學貼近學生生活
所有的教學內容均源自于實際生活,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生活服務,將之應用于生活。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先進的閱讀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基于學生的實踐生活,充分挖掘各種生活素材,讓教學工作可以更有效地貼近學生生活。這樣的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積極融入到學習中??茖W引導學生將閱讀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可以達到生活化閱讀的教學目標[8]。如教學《拿來主義》時,教師可按生活化教學模式,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同時密切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效尋找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內容,不斷豐富閱讀內容。在學習文章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教材內容,對現(xiàn)實生活展開思考。教師可提出問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拿的是什么,應該拋棄的是什么?”讓學生展開分組討論,將自身想法充分表達出來,進而深入掌握文章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能顯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達到情感體驗的目的。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學開展閱讀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幫助學生培養(yǎng)較好的語文素養(yǎng),開拓學生眼界,促進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有效思考自身的教學實踐,分析教學中的不足,總結經驗和教訓,并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湯玲.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速讀(中旬),2020(5).
[2]歐萬武.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課內外,2019(2).
[3]焦秀亭.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8(24).
[4]于靜.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J].新智慧,2019(16).
[5]黃雙玉.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對策探析[J].文淵(小學版),2019(5).
[6]黃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下旬),2018(12).
[7]黃馳康.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整本書閱讀優(yōu)勢探究[J].考試周刊,2020(82).
[8]孫俊琴.論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語
文天地,2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