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娜 陳昭贊
【摘要】疫情期間,我們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和經(jīng)驗。疫情過后,如果前期線上教學與后期線下教學缺乏有效銜接,就會成為孤立無用的歷史數(shù)據(jù)。那么,在后疫情時代,我們的線上教學將何去?線下教學將何從?如何構建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的新模式?怎樣才能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的教學銜接?成為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文章從把握線上網(wǎng)絡教學帶來的新機遇、構建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的新模式、探索線上與線下教學銜接的新途徑三個方面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以期對正在進行的中小學復學復課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線上教學? 線下教學? 融合教學? 教學銜接
【Abstract】During the epidemic, we have accumulated a lot of valuable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xperience. After the outbreak, if there is no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online teaching in the early stage and offline teaching in the later stage, it will become isolated and useless historical data. So,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where will our online teaching go? What will offline teaching do? How to build a new model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ed teaching? How can we achiev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convergence?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tries to grasp the new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online teaching, building a new model of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ed teaching, explore a new way to connect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these problems are elaborated from three aspect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ongoing work of resump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words】online teaching; offline teaching; integrated teaching; teaching connection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8-0046-02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均推遲了春季開學時間,并積極響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開展多樣化的在線教學,開創(chuàng)出線上教學的新常態(tài)。在此期間,線上教學主要以教師在線授課、學生居家學習和家長督促指導為基本形態(tài),經(jīng)歷了從“摸著石頭過河”到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過程,全面保障了“停課不停學”的順利實施。
目前,隨著疫情不斷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大中小學校陸續(xù)復學,持續(xù)了幾個月的線上網(wǎng)絡教學暫時告別舞臺,常規(guī)的線下課堂教學也重新拉開了帷幕。在此交替之際,我們的線上教學將何去,是否一去不復返?我們的線下教學將何從,是否依舊老生常談?我們又將如何構建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的新模式,實現(xiàn)兩者的優(yōu)勢互補?我們又該怎樣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的教學銜接,才能保障平穩(wěn)過渡?這些成為我們當下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把握線上網(wǎng)絡教學帶來的新機遇
在“停課不停學”期間,線上教學超越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在教學形式、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方面,“當仁不讓”地展現(xiàn)出自身的諸多優(yōu)越性,為今后實施有序、穩(wěn)定、高效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新機遇,值得認真地進行總結和提煉。
第一,線上教學形式多樣,實現(xiàn)了學習時空的重構。受疫情影響,教與學的行為被迫處于時空分離的狀態(tài),各地教師紛紛通過網(wǎng)絡平臺,以“電視教學”“直播課堂”或“自選資源+在線答疑”等模式與學生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使學生在網(wǎng)絡設備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隨時隨地展開學習,而不是固定在具體的課時、教室和人群里。在線上學習中,學生不僅可以相對自由地安排自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可以依據(jù)個人的理解程度,選擇回放或點播功能,擺脫了原有“一刀切”式的大班教學,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學習也更具針對性。
第二,線上教學資源豐富,提供了互聯(lián)互通的平臺。在延期開學期間,為豐富優(yōu)質的線上教學資源,各地區(qū)各部門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教育部率先協(xié)調北京、上海等教育高地的網(wǎng)絡資源向社會免費開放,各類線上教育機構也自發(fā)捐贈或提供大量的課程資源,各地教育部門也組織大批優(yōu)秀骨干教師參與課程資源的錄制……各方力量在短時間內積累了“海量”的網(wǎng)絡教育資源,實現(xiàn)了教育資源的互聯(lián)互通,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選擇平臺。一方面,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共享平臺上精心挑選優(yōu)質的教學素材,為自身開展線上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庫。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在線上跨時空接觸或選擇不同學校老師的課程,感受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
第三,線上教學評價多元,提升了教育教學的效能。與課堂教學不同,線上教學的師生互動交流相對受限,教師很難把握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為全面了解學生的居家學習狀況,各地學校充分利用在線測試、電子打卡、作業(yè)互評、家校聯(lián)評等方式開展多元評價,督促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同時,教師也從問卷調查、線上測試的數(shù)據(jù)中獲取到及時有效的教學反饋,能夠充分地了解班級整體和學生個體的學習狀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的效能。
二、構建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的新模式
長達八十多天的線上教學,使師生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線上教學實踐和經(jīng)驗。疫情過后,如何有效整合與利用網(wǎng)絡教學期間積累的寶貴資源和經(jīng)驗,構建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的新模式,以期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優(yōu)勢互補,成為一個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首先,繼續(xù)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在“停課不停學”期間,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原住民,大部分學生對于線上學習適應能力較強且始終抱有積極態(tài)度,認為在線學習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選擇學習方法、時間和內容,極大地增加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要求線下教學要尊重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使教學方式由群體化向個性化變革,教學思路從因班而定向因生而定轉變,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繼續(xù)進行線上答疑,為層次不同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輔導,尤其是對于家長無法監(jiān)管到位的孩子,可以利用信息教育工具進行督促和幫扶。通過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充分了解學生個體的認知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其次,繼續(xù)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優(yōu)勢,共享多元的教學資源。在延期開學期間,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平臺匯聚了海量且優(yōu)質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這既是戰(zhàn)疫時期的應急之舉,也是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成果展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線上教學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進一步融合,也將繼續(xù)推動線下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教學效率的提升。疫情過后,我們要在保護網(wǎng)絡資源知識產(chǎn)權的前提下,對各種參差不齊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進行有效篩選,將優(yōu)質網(wǎng)絡教育資源以科目、類別等方式進行整合完善,建立系統(tǒng)的多元資源體系,并通過網(wǎng)絡集中管理與推廣。教師可以從中獲取全國各地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作為線下教學的線上智囊。學生也可以從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資源,作為線下學習的線上補充。通過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提升了師生對于網(wǎng)絡教學資源的使用率,分享到了優(yōu)質教育資源信息,更有助于解決教育資源貧困地區(qū)的教育公平和均衡問題。
最后,推進教與學流程的翻轉變革,提高課堂互動的質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中課上多以教師的“教”為主,課下則以學生的“學”為主,學生在課堂內被動地接收知識,在課堂外大量地進行鞏固練習,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這段時間的線上教學經(jīng)驗證明近80%的知識是完全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來完成的,課堂教學應該更加重視知識的提升和運用。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轉變教與學的流程,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或選擇教學資源并發(fā)送給學生,學生在家即可通過線上學習完成自主學習,這樣線下教學只需要關注學習中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困惑即可,極大地壓縮了講授的時間,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以及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與合作,教師則從旁提供指導和輔助,化身成為學生學習的設計者和促進者。通過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打造教與學流程轉變的翻轉課堂,能夠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增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三、探索線上與線下教學銜接的新途徑
在經(jīng)歷過漫長的線上學習后,學生都重返校園課堂。如何精準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效果,如何實現(xiàn)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無縫銜接,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平穩(wěn)過渡,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方面,要進行一次全面精準的學情排查,確診前期線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由于特殊時期,學生缺乏規(guī)范性管理,導致學習效果差異較大。教師應在復學之初及時采用合理有效的排查方式,利用復學測試、課堂小測和作業(yè)、筆記的檢查等測評方式,認真分析測評數(shù)據(jù),全方位精準地了解學生前期線上學習的習慣、態(tài)度和成效,以便在后期的線下教學中,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練習、個別輔導和個性化的教學活動設計等。
另一方面,要制定一套系統(tǒng)全面的復學規(guī)劃,確定后期線下教學的內容與形式。線上教學期間,各年級已基本完成了新課的教學任務,因此,復課后的線下教學應以“復習鞏固線上學習內容”為主。在保證學生基礎知識過關的前提下,對個別知識點進行深度教學,集中精力突破重難點。同時,為避免重復性、輸入式的教學,教學形式應采用專題復習或單元復習的形式,打破原有的課題之間的限制,重新整合、編排復習內容,使零散的知識結構化、系統(tǒng)化。此外,還要充分激發(fā)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通過手繪學科思維導圖、制定復習提綱等方式,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
綜合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在給當前正常的教育教學帶來嚴重影響的同時,也在短時間內極大地刺激了網(wǎng)絡教學的發(fā)展壯大,為我們積累了豐富且寶貴的線上教學經(jīng)驗。在后疫情時代,這些珍貴的線上教學經(jīng)驗必將重構傳統(tǒng)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再造傳統(tǒng)教學的流程、重塑傳統(tǒng)教學的價值,系統(tǒng)化地影響和變革線下教學模式,也必將為今后我國線上與線下融合教學的發(fā)展提供許多有益借鑒,有力推進互聯(lián)網(wǎng)與教學高度融合的未來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20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 01/t20200127_416672.html
[2]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fā)部署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2020.http://www.gov.cn/xinwen/2020-02/12/content_547779 5.html
[3]倪智庭,彭紅超.全媒體學習生態(tài):應對大規(guī)模疫情時期上學難題的實用解方[J].中國電化教育,2020(3):1-6.
[4]焦建利,周曉清,陳澤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3):106-113.
[5]王冬冬,王懷波,張偉,王海榮,沈曉萍.“停課不停學”時期的在線教學研究——基于全國范圍內的33240份網(wǎng)絡問卷調研[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20(3):12-18.
[6]謝幼如,邱藝,黃瑜玲,王芹磊.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方式的特征、問題與創(chuàng)新[J].電化教育研究,2020(3):20-28.
作者簡介:
郭利娜(1986年10月-),女,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
陳昭贊(1987年6月-),男,廣東省湛江市人,本科學歷,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