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彬
摘要:進入高中階段,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多地傳授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從而讓學生一步步提升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素質(zhì)教學。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探究;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1-0006
一、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可行性
首先,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類型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借助外界的幫助通讀文章,理解大義。而這一個過程學生完全是可以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一方面,現(xiàn)如今網(wǎng)絡技術發(fā)達,學生獲取資料以及查閱生詞的途徑多種多樣且十分簡便;另一方面,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如果專門抽出課堂時間帶領學生疏通文義,不僅浪費時間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而且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課前準備階段,學生完全有必要且有充足的條件實現(xiàn)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
其次,學生進入高中階段時有初中與小學學習英語的基礎,已經(jīng)掌握了英語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了適合于自己的英語學習習慣。教師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強硬采取集體措施,不僅會打亂學生原有的英語學習節(jié)奏,而且會讓學生措手不及,進入很長一個階段的適應時期,導致教師教學效率嚴重滯后,影響教學效果。由此看來,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主觀能動性的提高
1.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使學習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心理傾向與內(nèi)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建立學習動機,這樣學生才能在過程中找到前進的方向。高中英語教材的編寫遵循著中心主題原則,即一個章節(jié)課文的選取都緊緊圍繞主題而展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主題進行詳細的闡述。例如第一章“Good Friends”就是圍繞朋友與友誼展開,選擇了不同側重點與不同論述方向的課文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與探究。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明確提出本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重難點所在,以及需要重點注意的知識點是什么。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做到合理分配學習時間與學習精力,詳略得當,從而更加高效地實現(xiàn)英語知識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Healthy Eating”這一章節(jié)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本章節(jié)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重點。在向學生提出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班級內(nèi)學生現(xiàn)階段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能力,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這一章節(jié)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不僅需要掌握更加高級的詞匯以及短語,例如cucumber,eggplant,pepper,get away with等等,還需要深入了解每一種詞匯的深層次含義以及用法;對于學習能力較為一般的學生則需要掌握書本中的基礎詞匯即可。同時,本章學習完成之后,學生需要對于健康規(guī)律的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同時能夠運用積累到的英語知識簡單地表述關于自己的飲食規(guī)律或者是對于他人的飲食規(guī)律做出自己的評價。在給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之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首先自己借助各方面外界的條件進行詞匯的識記與背誦,接著根據(jù)教師提出的不同階段學生的要求,對文章大意以及拓展詞匯進行學習,最后再根據(jù)個人學習情況選擇性學習課外的拓展閱讀材料。不同階段的學生分別對應著適合于自己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方向,并能夠充分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習習慣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在教師正式講課之前班級的學生都已經(jīng)使用自己的方式熟悉了課本并學習了一部分基礎知識,這樣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學生也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學習到更多的基礎知識,經(jīng)過課前的自主學習與準備,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學生能帶著問題聽課,在上課過程中更加有側重點以及學習的方向,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做到游刃有余,學習效率也成倍提升。
2.成立學習互助小組,引導學生共同進步
一個班級內(nèi)部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現(xiàn)有知識水平是存在較大差異的,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注意到這種差異并適當調(diào)整教學方法,會導致很多學生無法適應教師的教學進度以及教學形式,使得課堂結構松散,學生注意力渙散,嚴重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因此,為了避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因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而導致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同時也為了真正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小組,讓組內(nèi)的學習成員在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學習方法與學習成果,并討論教師提出的探究性思考的問題。
小組的劃分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現(xiàn)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劃分過程中需要注意每一個小組內(nèi)成員能力分配要均勻,且能夠實現(xiàn)互幫互助。其次,教師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給小組突出探究性學習的問題以及任務,讓其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例如小組分工合作學習一篇新的課文,組內(nèi)的成員全部都要參與其中,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做文章的大意疏通工作,查閱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一些生詞以及短語。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就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探究,例如文章每一段落講解了什么樣的內(nèi)容,主題句是哪一句,主題句應該如何理解。同時,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也可以給其他成員講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語法知識,例如長難句的劃分以及段落主題的概括。在這個過程中,不需要教師親自進行講解課文,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學習,就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文章主題的把握以及詞匯的學習,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總而言之,高中英語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新時代向廣大教師提出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授之以漁”。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加適合于新時代發(fā)展的學生,使其成為更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作者單位:吉林省通化市靖宇中學134000)